加载中…
个人资料
北京梓林
北京梓林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8,096
  • 关注人气:1,764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三石记(4)

(2016-07-15 15:29:56)
文:韩磊 大余001志愿者

(本文为作者2016年6月21日在北大公益讲座“丫山讲师培训(3期)”上的分享,全文9000余字,分8期发表)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众里寻它(2)

距600场的时间已经很接近了,我心里的压力很大,茶不思,饭不香。就在这个时候,在国外参观访问的唐总发来微信:石头立在乡村活动中心的这个位置好不好?总觉得会和景观不搭。他这一问,我就更紧张了,担心他反悔,不立石碑了,赶紧说:这个位置的确太小,我可以再找个好位置。于是,我们找到了现在村石的所在地,唐总也很满意。
 
石头找到了,位置也选好了。为了把这件事办好,我又专门请李部长和他几个搞园林的兄弟吃了一餐饭,开了两瓶好酒给他们喝。千般美言,好话说尽,恨不得他说立马吊装石头。结果他说,这么大的石头,得做地基。好吧,只有等他做地基了,急也没用。过了几天,我问地基好了吧?他说这个地基,要水泥彻底干了才行。等吧,等得我心急火燎。最后总算盼到他说:“明天可以来立这块石头了。”我就带好相机,早早地就在那里等他们。
 
不一会儿,各种大型机械来了,挖土机,推土机,还有将近二十几米高的吊臂,全部都是专业机械设备,我一看这架式挺壮观,暗自窃喜,这回应该是马到成功啦,估计上午就能搞定,老师交给我的第一个任务马上就要完成了,心里别提有多舒服了。
 
最先立的是“的啦石”。一块长长高高的石头,很有范,而且这块石头很奇特,上下区域有明显的界限,天然分开。现在大家看到的“一切都会过去”,上面好像我们带一条领带一样,“的啦”二字单独在下面的区域,这块石头配上这八个字,很是契合。
 
这块石头是八点半开始吊装的,九点零三分落地了,我喜滋滋的发条信息,告诉老师“的啦石”落地了。后来我一想,奇怪呀,九点零三分,我是九月三日的生日啊,老天安排这样的一个时间,安排这样一块“的啦石”给我,是不是告诉我:这个身体会过去,你所有拥有的一切会过去,你所有承受的一切也会过去,我悄悄地摸摸石头,说:“我知道了。”
 
接着,吊装“国际志愿者村”村石。大型机械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把这块十多吨的大石头从卡车上吊了下来。然后,就进入了始料未及的持久战,几次想吊起来,竖着放进地基坑,都失败了。
 
村石的位置,我们在现场可以看的到,前面有几步台阶,是有方向的。这么重的石头,要放进地基,从技术来上说,只有一次机会。因为地基里有固定的钢支架,一旦放进去,就不能再动了,否则钢支架就会崩开,崩开之后,必须重新打地基。所以,吊装只有一次成功。
 
我们大概是从九点半开始吊装的,一直就拿这块石头没办法,它完全“不听话”。因为实在太重了,而且形体不规则,现在我们看到站立的村石,有一边就像我们手掌的“虎口”,整个石头的重心,就落在这个“虎口”的位置,重心很难把握,吊臂把它一提起来,它就翻过去,就是不肯顺我们的意竖起来,简直是太“调皮”了。绑住这边,一吊就翻到另一边;绑住另一边,一吊又翻到这一边,绑石头的铁链已经断了好几条。
将近中午十二点,还是一筹莫展,大家都筋疲力尽了,吊车师傅也趁机提出加价。他说,平时给别人吊装,不论什么石头,基本上是一两个小时就搞定。到现在,这块石头搞了一上午,说出去都影响他的职业声誉,太难吊了,要加钱,他才继续工作。我听他这么一说,头都大了,刚好山顶有客人,要我去陪吃午饭,工人也要吃饭,大家就决定,休息过后再接着干。
(未完待续)

三石记(4)

三石记(4)

三石记(4)

三石记(4)

三石记(4)

三石记(4)

三石记(4)

三石记(4)

三石记(4)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