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三石记(3)

(2016-07-13 09:26:43)
文:韩磊 大余001志愿者

【今日图片】丫山的云

(本文为作者2016年6月21日在北大公益讲座“丫山讲师培训(3期)”上的分享,全文9000余字,分8期发表)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众里寻它(1)
 
有了唐总的支持,我就开始找石头。大家知道,丫山地质特殊,没有大的河道,要想找到一块能够经受风雨洗刷传承下去的石头,并不是那么容易的。当时,老师还跟我说:他计划跟建新去泰山找,并赞助丫山两块泰山石。我想,泰山石固然是很好,但它是泰山的,丫山,还是要用本地石。于是,我婉言谢绝了。
 
放弃了支援,只好抓紧到处去找石头。“的啦”石很快被我们相中。难就难在“国际志愿者村”的村石。大热天,我们走了一座座山,寻了很多地方,都没有看到合适的,要不就是粉状,要不就是不适合刻字,要不就造型不好看,这简直比自己选老婆还要更艰难。以前就算读书选学校,最后结婚,都没有这么纠结。这块石头费了老劲,还是没找着。
 
最后,听了同事的建议,让我们到大余县河洞一个叫做石溪的地方去看看,那里有家专门收集、加工石材的厂。很巧,那天所有的司机都有事,我又不认路,最后找了一位曾经在丫山上过班的司机陪我去,他现在在外面做着自己的小生意。我说:“不好意思,找你来帮忙。”他说:“没事,唐总对我特别的好,我承诺过,随叫随到,不要工资。”
 
一路颠簸,国道换乡道,乡道换村道,又盘了很久的山,我们到了石溪。远远的看到那石材厂,果然很专业。很多种大型机械,吊着整块整块的石头在切割,外围堆放着一大块一大块的原生石头,估计是加工用的原料石。这下,我开心得像见到了宝藏。
 
我们两个人在那里一边找,一边拍照。要知道,挑石头可不比挑黄瓜,觉得这个好,就可以掀开来看看,翻过去瞧瞧。这些石头可都是几吨十几吨一块,而且是层叠堆在那,只有靠猜,来揣摩它背面的样子,某种意义上有运气的成份。我初步选了几块,当时,并没太注意有一块特别大的,因为实在是太大,几乎就把它排除了。
 
“丫山国际志愿者村”,作为北大公益讲座的基地,是志愿者长期来此服务的道场,意义非凡,这块“村石”当然是重要的形象,可不敢草率。所以我就拍了很多照片,发给老师看,希望他能定一下用哪块。可没想到,老师竟然也甩手放权,说反正你在现场,你定。炎炎烈日下,面对着一堆看不清全貌,又无法沟通的石头,我心里真没底,一脸茫然,我想这些石头也正在看我吧。于是,我闷闷不乐的回到了丫山。
   
回来以后,我让丫山设计师尝试着做了石头植入景区的效果图,感觉也不是特别好,心中的焦虑逐步加深。最后,工程部的李部长来问我,在那个石材厂有没有选到合适的?我说选了一些。李部长是很喜欢玩园林和石头的人。结果,他就自己去了石溪石厂,把我当时看中的那几块,包括被我几乎排除的那块最大的石头,全部运回了丫山。在纠结用哪块的时候,李部长就先行用两块方石头摞在一起,立了起来,我发照片给老师看,他立即回复:“太小了,不够大气!”
 
这时,我才意识到那块最大的石头,或许就是我们要的。我从各个不同角度认真端详这块巨石,它的造型真的很独特,看上去有点像人的手掌,又有点像支蜡烛,我越看越兴奋,蜡烛?志愿者不就是一支支被点燃了的慧命的蜡烛吗,这个寓意深刻啊!李部长这时还在一旁嘟嚷,太大了,太大了……而我却已下定决心用这块巨石,经过我再三说服,他也只好答应动用大型机械来吊装。真的由衷的感谢他,运回这块巨石,让它免遭切割。以另一种命运和使命,即将站立在丫山,千万年!
这块“国际志愿者村”的村石,就这么确定了。
(未完待续)

三石记(3)

三石记(3)

三石记(3)

三石记(3)

三石记(3)

三石记(3)

三石记(3)

三石记(3)

三石记(3)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