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遇见更好的自己

(2016-03-12 14:55:29)
遇见更好的自己

文:隋星柘  深圳258志愿者


【今日图片】加拿大女画家 LINDA WILDER 刀画风景作品 


巍巍丫山,浩浩竹海,梅竹双清境自高,身处红尘菩萨道。


2015年6月丫山的道源书院,迎来了一群穿着蓝色T恤的北大公益讲座志愿者,此次有幸我也身在其中。说到北大公益讲座的讲师班,初时我是怀着兴奋和忐忑的心情来到丫山。接触讲座已经有一年多的时间了,我深刻的认识到“从生命到慧命”的人生价值和意义,我从一个普通的听众蜕变成一名北大公益的志愿者,又从一名志愿者发愿成为一名北大公益讲座的讲师。


愿望无比的美好,但深知自己德才欠缺,内心着实惶恐。我心目中的北大公益讲师,一定是上知天文,下知地理,饱读三千经书,通晓古今中外历史,不仅熟知各类宗教,还要有政治的高度,具有经济学者的敏锐,心理专家的造诣,系统思维的缜密,这些还不够,应该还具有出众的口才和公众演讲的能力,于是,自卑的我报着虔诚学习的严肃心态来到了丫山。


六天的学习,却完全打破了我固有的学习心态,全新的学习模式打开了我的眼界,我深深的体会到了北大公益理念之一:用我们的做到证明我们全部的说是真实不虚,老师说到便真的做到了。而且在课程中讲过的人生高考题:先让自己快乐,再让身边的人快乐。这次,我才完全体会到,我第一次无比快乐、无比放松、无比惬意的享受整个学习的过程。


可是刚开始,我并不理解老师的此番善举,只是认为自己不是讲师的料,想必学习压力非常巨大,六天的课程在不断的推进当中,我逐渐领悟到了老师的良苦用心,很是感动——老师对每一个学员的不放弃和不抛弃!


多年的打拼和世事的经历,使我内心疲惫不堪,只想过一种普通悠闲的生活,做一个默默无闻的家庭主妇了此一生。可是在工作和生活当中,又时常有很多的烦恼和不如意,无法解决,无法释怀。


第一堂课让我们思考《我的梦想》,这个命题使我震憾,我认真、深入的与自己的内心对话,原来我尘封已久的理想根本没有完成,究其原因,是因为我缺少承担的智慧,不知道关系如何圆满,所以不断抱怨,推卸责任,不懂得怎么和他人如何在一起,因此生命效能如此的低,我深感惭愧。一直以来,我总有一种很强烈的"无力感",对生活没有热情,做事三分钟热度,我找不出原因,找不回原来的“我”。


在这六天的学习当中,老师带领我们农田摘菜、水塘抓鱼、柴火大锅做饭、山顶品茶分享心得、观瀑布、练书法、晨起坐禅、竹林主题分享演练、观寺庙"飞来石",还有难忘的丫山之夜...........每一次的体验,每一次的感悟,每一次的感动,还有自我每一次一点点的放下,我体验到了久违的纯真和快乐过后的热泪盈眶,我找到了此物质非彼物质带来的无所求的快乐和发自内心的喜悦。以前的"境由心生"在我心里只是一个冷冰的词语,现在却是一个暖暖的体验!从而令我想起了老师关于生命的过程是总结为一个“受”字,现在更能体会到"心能转境"的个中美妙之处。


内心真实的喜悦和满足:那就是看清物质和物欲的区别,奢靡与朴素的区别,对待事物从忍受、承受到接受,最后上升到享受的境界,同时我知道,这一境界是何等的不容易修练到啊!但这就是幸福的目的地,思想的修炼,需要有一颗相信美好的坚定的心,以及不忘原本光明、善良的自我,不断的学习,充实自已,并且跟紧大部队,长此以往方可做到——区区一念!


自己建立一个道场,这个道场首先要是一个快乐的、向上的、向善的光明道场,让自己先快乐,自己得自在,自己的内心圆融了,方能真正的对待外部的世界圆融,方能滋润他人的心,带给别人快乐,才能真正做到具有影响力。都说成长是痛苦的经历,在北大公益讲座讲师培训班,让我领略到了一个快乐成长的经历,这对我永生难忘。


当所学的道理和过往的经历相碰撞时,四溅的是美丽的般若波罗蜜。丫山讲师班如此植入我心,我知道,这只是人生里程的一段驿站,我知道,外面有艳阳同样也有风雨,唯有坚信光明、圆融、善,才有长足远行的前进动力。


六天的美好时光悄然离去,不经意间回头望去,看到成长的自已,犹如素胚勾勒出的青花瓷,淡雅隽永而清丽。曾经灰暗的我亦如烽烟飞舞,在不觉间融入那朗朗的天空里。此刻月色逐渐升起,似晕开了美好的结局,我将会眼带笑意,看着所有过去的一切,那不是零乱的折点,而是珍贵的人生几何,愿跟随北大公益,在漫漫的人生路上留下玲珑斑斓的印迹。


遇见更好的自己

遇见更好的自己

遇见更好的自己

遇见更好的自己

遇见更好的自己

遇见更好的自己

遇见更好的自己

遇见更好的自己

遇见更好的自己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人生“三业”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