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说什么?怎么说?

(2016-02-24 15:59:55)

文:鲁瑞清  北京248志愿者


说,这是人最重要的能力之一。说,要用嘴来完成。也许,有人认为,说是嘴的功夫。谬误也!嘴是发音的工具,脑才是说的内容诞生地。言说有两种,一种是口头表达,还有一种是书面表达。有些人口头表达的能力虽然并不优秀,但没有影响他成为伟大的思想家。因为,他天才头脑中的伟大思想,可以借助文字、影像等方式表达出来。如,霍金。


说什么?对于我们这些凡人,当然是要说“人人心中都有,个个笔下皆无”的东西。老生常谈,人家不爱听,高深玄妙的人家又听不懂。至于方法,概括起来无非有两种:一是说事,二是说理。用事说理,用理辩事。说事的目的,更多是为了发掘事中的理。说理的目的,更多是分享自己对人生的体悟。


作为北大公益讲座的讲师,说是基本的工具,无论是主持、朗诵还是讲述,都要通过我们这张嘴来完成。


北大公益讲座第一阶和第二阶课程(完整版)已经达到12个小时,每个小时1万字,记录成文字稿大约有12万多字,内容相当丰富。这些内容,大部分都是在说“事”。


北大公益讲座所说的事,都是小事,以小见大。不是那种宏观叙事,不那么“高大上”,而是凡人小事,连中小学生都能听得懂,甚至曾经有人怀疑这是不是北京大学的公益讲座。然而,跟了一百多场下来,我发现,北大公益讲座之所以受欢迎,与课程“雅俗共赏”有很大关系。因为,来北大公益讲座的听众,绝大多数都是普通民众。如果尽讲些高深莫测,玄而又玄的东西,多数人没有耐心听,也听不懂,即使内容再好,也未必有多少效果。


北大公益讲座也说理,很多时候说故事,就是在说“理”。因为,故事有情节,给人的是暖记忆,效果自然好。我听过很多的课,北大公益讲座是说故事最多的一门课。当然,北大公益讲座的“理”,有自己的特点:


一是不认死理。不认死理,表面上看是有点不讲理,但这是真实世界的理。因为,本来就没有那样多“是非”“对错”。


二元对立的思维方式害人不浅,很多的“是非”是人们头脑中想像出来的。


二是承认别人也有理。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大家一起讲道理就好。承认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立场,有不同的角度,对任何问题的结论自然会不同,各自随缘就好。


三是说理看对象。有人看不懂北大公益讲座,怎么一会儿说“世上无人可度”,“度人之心不可有”,一会又说“甘愿付出,享受付出,帮助别人才能成就自己”。是的,不是度别人,是度自己,帮助别人是手段,成就自己是目的。所以,放下自以为是,就是看对象,不强加于人。不与听不懂的人说。


四是说理的效果,就是做。说是为了做,说理是说给自己听的。光“信”还不行,还要“解”,解了才能让自己坚定地去做。空口说白话很容易,知行合一太困难。如果不是为了自己去做,说的再好,说的再多,也会失去了意义。


北大公益讲座在五年多的实践中,逐步形成了一种可贵的风格:


一是说真话。我们不能保证我们说的都是对的,但说出来的一定是真的。只有真的东西,才能让人信。如果听众不信,说得再“对”也起不到什么效果。


二是说人家听得懂的。所谓懂的,就是大白话。不必为了追求“高大上”而说“高精尖”,深入浅出,说家常话才是真功夫。太理论化、太理想化,如果不接地气,说了也白说。


三是说自己的“做”。北大公益讲座的讲师,首先是相信自己的说,是真实不虚的,然后努力用做,去证明自己的说是真实不虚。你自己做到了、做好了,说才有底气,才有力量。


看来,一个“说”字,还真有点小学问啊!你也来说说,如何?


说什么?怎么说?

说什么?怎么说?

说什么?怎么说?

说什么?怎么说?

说什么?怎么说?

说什么?怎么说?

说什么?怎么说?

说什么?怎么说?

说什么?怎么说?

猴年正月原创视频展播之十四:《银滩之梦》 欣赏视频:A《银滩之梦》完整版-150327,请链接下面页址“http://v.youku.com/v_show/id_XOTIxMDA4Nzg0.html?f=23181728”,即可进入优酷在线观看。谢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