愉快地被“骗”进来了

——在第500场暨深圳第100场上的分享节选
文:刘建新
我在来参加“北大公益讲座第500场暨深圳第100场”之前,还不相信深圳的志愿者竟然有如此的力量,本想来“踢馆”,现在不敢了,只能向你们再鞠一个躬:你们准备工作做得太好了!
跟随北大公益讲座一年半了。我的慧命生日,比唐岚和吕静两位学长还要小两岁。我是在2014年2月11号,被我太太和梓林学长联手“骗”进北大公益讲座的。我太太是济南一家著名童装品牌的公司老板。大过年正月初十二,她邀请北大公益讲座到济南开课。我当时对所有的培训一概“敬而远之”,并顽固地认为,没有一家培训机构是真的让我们成长,几乎都是来骗钱的。尤其一听是北大的老师,讲课还不要钱,不可能!我坚决不去。
上午,当志愿者到达济南的时候,太太来电话说:虽然北大公益讲座平时不喝酒,但还没过完年,我们请他们品尝一下红葡萄酒吧。(这是她的精心设计,居然把红葡萄酒“忘”在了我的车子后备厢了),你赶紧给我把红葡萄酒送过来。
本来想把酒送进去就离开,结果看到这老先生还挺和蔼,况且在来的一路上,发现街边饭铺都还没开张,于是我也就坐了下来一起吃。
梓林学长很热情地从兜里面掏出来他的两幅书法作品,说是他自己写的,作为过年礼物送给我,感动得我不得了(后来我才知道,原来听完讲座人人都会有)。
梓林学长接着又跟我说:“建新,你看你这张脸长得圆圆呼呼的,有点儿菩萨相。你这个人如果不来做北大公益讲座,天理难容呀!尤其是你的嗓音这么好,中气这么足,你将来可以做我们的讲师。”这段话,把我深藏的欲望一下子就调动起来了。(后来我听他跟N个人都是这么说的:“你可以做讲师!”)我还是蛮单纯的,就这样,很快被北大公益讲座“骗”进来了。
这一年半来,我几乎拿出一半的时间,跟随北大公益讲座团队,走遍了大江南北,算算也有100多场了。很多已经封尘的梦想,也在追随的过程中,竟然渐渐地实现了。
其实,第一次听北大公益讲座的课程,我坐在最后边的角落里,随时想逃跑,结果还睡着了。后来真正让我开始有兴趣的是,在第二天的分享会上,几位山东大汉的分享,居然泪流满面,说出自己听完课后的感动,我随即拿起手机拍下了他们的分享。
再后来,就跟随着又去了桂林,在桂林陈仕燕学长那里1200人的大型社会场,把我震撼了一下。就那一次,遇到了陈珂学长。那天晚上,我是7点到的桂林,住下后,梓林学长让我一起去见陈珂学长,我还蛮自以为是的,什么教授,不搭理他,也无所谓,于是在外面吃了碗桂林米线,然后再大摇大摆地去了陈珂学长的房间。一进房间就被他那个气势、大学者的风范,震住了,一下子就把我贴到墙上,当时,也没有座位,我就直立在玻璃墙的前面,在那愣愣地站着听了一个小时,丝毫不敢插语。
我当时就想:跟随北大公益讲座,还能遇到这样的大学者,将来也许后面还有更大的。这样一路免费游学,真是太值了。就这样,一路再往前走,逐渐地发现自己在北大公益讲座的平台上,还能发挥更多的价值。
尽管梓林学长一再鼓励我当讲师,但后来发现,这并不是对我的偏爱,而对于自己是不是能当讲师,我还是缺乏自信。但梓林学长有一句话蛮打动我的,他说:“将来北大公益讲座不能只听我‘梓林版’的,还要听‘庞坤版’的、‘唐岚版’的、‘建新版’的……”我想,这才是一个做老师的胸怀,不是要你墨守成规,去背他的东西,只是要你把自己知道和发生的真实故事,拿出来与别人分享,不是用说,而是用自己的改变,自己的做到,走上讲台,成为讲师。
在北大公益讲座,我还有一个梦想,是成为一个导演。2014年10月,庐山三阶8期结束之后,我和梓林学长、唐岚学长一起去游览云居山。路上遇到一口井,石碑上刻着名字“智泉”。我们发现井口有一个水舀子,于是我们舀了一勺,三个每人喝了一口。
喝过“智泉水”之后,我看到田里有一头牛。课程中梓林学长说到他的外公的一句极富哲理的名言:“牛不犁田,长着力气干什么?”我们就先拍了几张与牛的合影。然后,我请梓林学长在树林中信步,若有所思地随性说了一段话,我用手机拍了一段视频。结果梓林学长和唐岚学长看了很满意。
梓林学长接着就说:“建新,将来你可以拍微电影啊!”没想到就是这一句话,又把我“绕”进去了。这一年我下来,我已经拍了七八部微电影了。
其实,就在上庐山参加三阶8期的时候,有一天我突然接到太太的电话,她告诉我,有个西方心理学的课程,也是讲关于善呀爱呀之类的内容的,是在青岛开课两天三夜,收费九万八千元。太太已经帮我报了名。当时,我就在想:如果听完西方心理学课,我就能中西合壁,甚至可以超过郭老师的水平,呵呵,这种诱惑也太大了。当即决定去上课。
但,一个小时之后,认真思考了一下:我现在已经拿出一半的时间,跟随北大公益讲座,哪里有时间再去跟随西方心理学课程呢?实践证明,一门功课如果不跟的话,仅三四天的学习,是毫无用处的。跟随的过程,其实是身教加言教的过程,在坐卧行走之间,感受其他学长的人生态度和理念,才能真正学习到核心,学到根本解。而且一门功课,只有能够靠近创始人,才能掌握到真实的背景与内核,这不是通过外围讲师能够获得的。在北大公益讲座,这两条我都已经具足了,这个课程,已经足够让我听一辈子的了,和这么多的学长高人在一起,有取之不尽的真知灼见,又何必再去贪吃无法消化的内容呢?
我很快就把决定告诉了太太,她表示理解,并且支持我在北大公益讲座继续走下去。
最后,我要告诉大家,我只是济南的一个小服装公司的小老板。在从事企业经营管理的这十几年里,年轻时期的梦想,逐渐被磨平遗忘,有时也会问自己:这一辈子多赚点钱,把孩子教育完成,那后半生做什么呢?不知道,非常非常迷茫。自从跟随北大公益讲座之后,我开始找回了梦想,而且学习和践行“放下自以为是”,通过一年半的努力,用自己的改变,用自己的做到,改善了此前与企业高管和员工的紧张关系,业务也因此以50%的年增长速度在发展。公司的一些高管和员工常对我说:“刘总,你就出去做公益,月底回来签工资单就好了。”
我相信,500场之后,我会在北大公益讲座的平台上发挥更大的作用,找回梦想,实现价值,成就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