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行路上再下一“城”

文:鲁瑞清 北京248志愿者
如果相信命运的话,2016年1月,对我来讲,无疑是一个好月份。
在20天时间中,我完成了从助理讲师到讲师的跨越。1月10日第一次独立开讲第一阶课程《从生命到慧命》,1月30日又再下一“城”,第一次独立开讲了二阶课程《光明圆融善》。
记得在2011年5月,北大公益讲座开创早期,梓林学长就邀请我参加课程,可是一直很忙,没有机会参加。2014年5月24日,讲座已经创办三年多,我也退休了,梓林学长再次发出邀请,我才第一次走进北大公益讲座的课堂,那是在中国科学院大学开讲的第300场,从此,一发不可收拾。
记得那次课程结束时,梓林学长对我说:“您也来当讲师吧!”我当场承诺:可以试试。从那天起,我就默默做着各种准备。参加课程,认真听讲;光盘讲座,反复聆听;主持分享,增加理解;细读讲稿,领会内容;准备课件,模拟操练;参加培训,接受指导......
2015年6月27日,我终于第一次有机会登台了。那天,北大公益讲座走进了我的家乡——北京市海淀区上庄镇常乐村。也就是在那天的第一阶课程中,梓林学长让我讲了“生命的特征”中的前两个板块内容。尽管没有出现大的纰漏,但是,拘谨、紧张,不够自然,效果自然受到影响。此后,我重点在一阶课程方面不断深入扩展,从讲一小部分到大部分,到今年1月10日,终于可以独立完成第一阶《从生命到慧命》。
从第一次听课至今,通过610天的修炼,我终于可以独立走上讲台,完成第一阶《从生命到慧命》和第二阶《光明圆融善》,以全新的自我,为马年收官,走进猴年。这是人生的一次重要的转身。
当然,通讲第一阶和第二阶,还只是修行路上的第一步,而且也只是初步尝试,还处于“看山是山,看水是水”(局限)的第一阶段。接下来还要去经历“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发展)的第二阶段。然后,才能到达“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自在)的第三阶段。
梓林学长一再告诉我们:讲这个课,不仅要精心准备,还要随意发挥。目前,我还只能大体上做到精心准备,有限发挥。而经历了500多场之后,梓林学长早已做到了“不用准备,随意发挥,场场精彩”,他,甚至可以在开课的前一天去打高尔夫。吾辈,还难望其项背啊!
这次虽然是第一次讲二阶课程,但还算顺利,而且也很顺畅。没有出现空白、冷场的局面。错漏、丢失内容还是有所发生。梓林学长利用中场休息,及时给予了指正,并在下半场开场时做了10分钟的补充。
在此,我要感谢所有的志愿者,在寒冷的冬天,从四面八方赶来护持,感谢志愿者邀请听众,创造了这个道场,让我有了一次成就自己的机会。还记得,在丫山讲师培训结业时,梓林学长讲过一句话:“讲师要自己建道场,我没有那么多的课给你讲。”当时我还嘀咕:“没有课给我讲,我就不讲呗。”后来一想,不对!既然承诺做讲师,既然愿意通过做讲师来修自己,怎么能不登台呢?所以,在后来的日子里,我一方面备课,一方面也在寻找道场,给自己创造上场的机会。而我推荐的企业——何氏养生会馆企业负责人在接触北大公益讲座后,决定把企业文化建设与讲座结合起来,免费提供场地,并组织员工和会员听众多次举办课程、分享会以及相关的活动,让我在短期内有了一个迅速成长的机会,这让我非常感激。
乙未将逝,丙申在即,北大公益讲座是一个自我修行的道场,在这里给我们每一位志愿者提供了没有天花板的成长空间,让我尽情发挥自己的慈悲与智慧吧,用我们的做到,证明自己全部的说,是真实不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