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了,才知道不知道

文:时永平
2015年10月18日,在近期才开通的“73届高中同学”微信群内得知,远在北京大学当研究所副所长的郭梓林到了南昌,并邀请“73届高中同学”在南昌一聚。梓林在群内发布了他此行江西的行程,其中,19日至22日是去赣西监狱与赣西强制戒毒所讲课。或许是他了解我从事了31年监狱工作的缘故,所以邀我同行,我毫不犹豫地答应了。
19日上午,我跟随志愿者团队前往赣西。在一个多小时的路程中,我才知道原来他们是要给赣西监狱与赣西强制戒毒所的干警和学员们带去公益讲座。
20日上午,给“强戒所”学员开讲的第一阶课程《从生命到慧命》,却深深地触动了我。作为一位从事31年监管改造工作的老狱警,看过、听过无数社会团体、名人教授到监管场所给被监管人员的授课,可北大公益讲座的课程,的确具有独特的魅力。这可不是我在吹捧老同学与他的团队。
以我的经验,只有两年被监管的强制戒毒人员,在集体活动中,秩序应该达不到监狱被驯化多年的服刑人员的水准。可是开讲之后,会场的秩序出乎我的想象。这700多位在社会上放荡不羁的戒毒人员,在三个小时的听讲中,既没有小声议论者,也没有中途“内急”者,听到的却是不少难以控制情感的抽泣声。我相信,在现场聆听讲座的众多学员们,一定会对如何珍惜生命进行深刻的反思。
这次的赣西行让我重新认识了一个熟悉又陌生的梓林,30多年来他一直不停歇地向前走。课程一直在我的心中回响,所以当他再次发出邀请,让我参加11月26-30日在井冈山的一、二、三阶连开课程时,我又欣然赴约。一路参与,我由浅入深,对北大公益讲座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北大公益讲座,独特的教育模式。非宗教、非政治、非灌输。解剖生命过程,让大家一起共同感悟生命存在的意义,学习如何看待生命,找寻适合的生活方式和途径,寻求幸福生活的真谛。
北大公益讲座,独特的生命课堂。本着“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的北大精神,让志愿者得到心灵的洗礼,在付出中让生命升华。
北大公益讲座,独特的教育形式。不是单一课堂授课,一、二阶《从生命到慧命》《光明圆融善》的课程就糅合演讲、电影、配乐诗朗诵等多种艺术形式于一体;三阶《幸福是想出来的吗》课程元素更加丰富,四天三晚中,以9大单元课程为主线,志愿者通过共同学习,敞开心扉,讲述自己生命中的喜怒哀乐、酸苦辣,从而实现自我认识,自我教育,自我完善的过程。
北大公益讲座,不仅教育方式多元化,而且内容不断创新,据参加过多次课程的学长们说,每一堂课程的内容其实都有不同。据我所知,除一、二、三阶课程外,《梦想者的天堂》《母爱的觉醒》,以及不同主题的分享会已经在各地纷纷开讲。
梓林学长,让上完三阶的志愿者不再称呼他为老师,而是彼此称“学长”,共同学习,共同成长的简称。他说:“参加了一、二、三阶课程,只知北大公益讲座课程内容的2%,还有98%要在后续的跟随中获得。”然而,仅仅这个2%,对我来说,已经是高攀了。走近了,才知道自己不知道的还太多。
北大公益讲座历经四年多,我才走进一个多月的时间。五百多场的课程,我仅参加了两次13场。所以,这浅而又浅的一点点感悟,不敢上台面,今天斗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