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星点点》后记(下)
文:唐岚
【今日图片】桥
按语:《我们共同走过》系列丛书第四册《繁星点点一一拥抱更好的自己》即将由当代中国出版社出版。此书由39位志愿者精彩分享文章结集而成。副主编唐岚为该书写了《后记》,昨天已经发表了(上),今天发表(下),以飨未来之读者。
微信畅行的这两年中,累积了大批志愿者的优质分享文章,这些也成为策划出版《我们共同走过》系列丛书之四《繁星点点——拥抱更好的自己》的初衷缘起——把众多志愿者的作品变成铅字固化,结集出版,留下来,送出去,作为2016年的新春贺礼,这将是一份满载笃实祝福的礼物——圆满一群蓝衣志愿者的梦。
因为,我在收集整理书稿期间,发现原来很多志愿者都曾经有过“作家梦”“诗人梦”。由于生活的种种而淡忘甚至放弃了自己的梦想。而今当他们重新拾笔,将自己的生命故事展现眼前的时候,都不禁被自己感动了。
《繁星点点》的“上篇”,以2015年10月13日“北大公益讲座第500场暨深圳第100场”庆典活动的录音整理文稿为主。庆典活动进行了近六个小时,来自国内外的21位志愿者在台上分享了自己与讲座的因缘和伴随成长的感悟,同时收录了10月12日在深圳举办的“高端分享会”的分享内容和活动后一批志愿者写下的真挚动人的“500场感言”。这两场活动让大家更加坚定自己的相信,也激发了众人为自己而做的强烈信心。“上篇”全文再现当时的盛况,希望将这份美好瞬间锁定,并传递给更多有缘人。
《繁星点点》的“下篇”,以志愿者的分享文章为主,都是生活中的真实发生,涉及方面广泛。其中,有志愿者在跟随讲座行进中的感悟,有与家人相处的故事,有个人经历的思想修炼与反思。这本书创下一个记录:一家三代四人在同一本书上发表分享文章,而作者中年纪最长的已经87岁,最年幼的作者只有10岁。大家在同一个平台上共修,各自做各自的功课,这就是北大公益讲座的魅力——有着无限延展的空间。
一直以来,我承担着每日梓林学长个人相册、微信公共平台以及讲座系列丛书的编辑整理工作。这些工作让我深刻体会到:帮助别人其实是成就自己。每天大量的阅读,修改志愿者的分享文章,从中锻炼并提升自己的敏锐思维和写作能力。看到大家享受着文字带来的乐趣,我也由衷地喜悦,也更加理解古语所云:“登高必自卑,行远必自迩。”所有的做都必须扎扎实实,循序渐进,对人真正有帮助,才可能走得更远!
《我们共同走过》系列丛书已经与多位志愿者约稿,希望在若干年内,大家能结集出版自己的专著:北京鲁瑞清学长的《瑞雪清江》,赣州张松文和刘念夫妇将合著《文念共存》,深圳吕静学长的《静思静语》,深圳贺晓敏和冯亚光夫妇将合著《纳言敏行》,深圳付宝翠、何涛和何小河学长一家三口,将合著《翠谷河涛》,深圳李大文、段杰夫妇将合著《行正文杰》,深圳王建芬学长的《芬芳四溢》,大余吴峰学长的《无峰不山——人生是一次次攀登》,还有很多很多的约定……而所有的这些约定都是荣耀自己,荣耀家人的机会。只有做,才会有;只要做,就会到!
北大公益讲座为每位志愿者插上了理想的翅膀,相信会有更多的志愿者,为了一个更好的自己,拿起手机或键盘,重温“文学梦”,留下真实隽秀的文字,在践行并传播“光明圆融善”生活态度的同时,享受自己的思想可以变成铅字的无穷乐趣——写出人生至美。
这是善的呼唤,这是爱的回应,爱让我们更加美丽,爱让我们才华横溢。在浩瀚无垠的星空中,繁星点点,相互照耀,心心相印,彼此成就。在生命的每一分钟,让我们拥抱更好的自己,让生命从此走向慧命!
2015年12月9日于深圳
(全文完)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