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说“来者不拒,往者不追”

标签:
志愿者跟进郭梓林怀疑者也好 |
文:郭梓林
四年多来,一批批志愿者在北京大学公益讲座的平台上,多多少少都得到了一份喜悦,感受到了灵魂深处那最真实的悸动。但是,由于各种原因,一些人没有持续跟进,也是事实。这些人当中,不乏怀疑者:“这件事到底还能做多久?”但大家都记得并相信:慧命之光曾经在那一刻被点燃了。
跟进需要条件,不是每一位志愿者都具备这样的条件。所以,我们在一开始就提出:“有教无类,来者不拒;往者不追,尊重自由。”何况,人世间,修行的法门有八万四千,人生各有各的缘,各有各的使命,合也好,分也好,没有对错,只是缘分。
北大公益讲座一路走来,我们得到许许多多志愿者和听众的帮助,这是永远应该感激的。但是,既然是人家的帮助,我们就不能指望人家永远地帮助下去,否则,就是欠债。
那些执着地认为“参加北大公益讲座,只是在帮助别人,自己从中一无所获”的志愿者,在热情过后,就会渐渐坚持不下去。这在我们的第三条理念中,已经讲得很清楚:“甘愿付出,享受付出,帮助别人其实是成就自己”的落脚点是“成就自己”。如果志愿者不能从北大公益讲座践行中成就自己,迟早是要退出的。什么是北大公益讲座所说的“成就自己呢”?比方说:改善了亲密与亲子关系;拿自己有办法了,从此不生气了;遇到事情,不再乱发生了;深刻感受到分享会是精神的家园,与志愿者在一起分享,就是快乐和喜悦……等等。
北大公益讲座只是大家修理自己的平台,好像与“贡献”是无关的。因为一旦涉及到“贡献”二字,就应该有一个评价和对应的待遇之类的东西,这又绕回世间法,即所谓的组织管理了。
一讲贡献,就好像自己吃亏了,而且表明自己在一开始时,其实就有所求。真正的付出,是知道自己在付出中已经是在得到了,而且得到的总是比付出的要多,所以才有这样一句话:“百分之百的付出,还要感谢你让我付出。”而这句话,很多人是听不懂的。真正的付出,就是做完了很快乐(不快乐的付出,叫牺牲),“得”已经在付出之中实现了,所以,才会觉得,接下来还要不断付出,并享受着这种付出带来的愉悦,唯有这样的付出,才是可持续的。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