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一路有“你”

(2015-07-03 10:17:59)
标签:

讲座

北大

志愿者

微信

自己

梓林推荐:《一路有“你”》的作者,是江西赣西监狱政委。6月8日北大公益讲座在该监狱分别为干警和服刑人员开了两场《从生命到慧命》。听完公益讲座,兰秀平政委就动员今年18岁、已经被保送上清华的儿子加入志愿者,参加了随后的华东交通大学、江西赣州大余中学、黄龙中学的现场服务。近一个月来一直在关注北大公益讲座,已经写过一篇《我与北大公益讲座结“缘”》,而这篇分享文章,更是写的朴实,而且非常有深度。




一路有“你”

 

文:兰秀平


6月8日,我有幸听到北大公益讲座,并结识了一批志愿者,还被邀请加入了志愿者的微信群。随后,有感而发写下《我与北大公益讲座结“缘”》一文,在志愿者群中受到了好评。


尽管接触是短暂的,但我对北大公益讲座的深厚感情却日益加深,就好比人与人之间的感情深浅,不能因时间长短来衡量。我与北大公益讲座结识如“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几乎“一见如故”,甚至“相见恨晚”。


自从遇上了北大公益讲座,我的头脑里经常记挂着“他”,生活中处处有“他”的影子。我相信自己寻找到了一个道场,无论“场”的核心位置离我有多远,却时刻能感受得到。每一天我都会被北大公益讲座的活动所吸引;为每一次公益讲座的成功开讲受鼓舞,为每一位志愿者的成长而喜悦。


这是一个温馨的家,这里没有高低贵贱之分,没有世俗功利之累,却有共同的精神追求和享受。这里,有太多的欢笑,太多的收获,太多的分享。置身其中,我仿佛感受一个目标在指引着我,有一种力量在鼓舞着我,有一种声音在召唤着我:赶快来!


关注北大公益讲座的微信平台,是我现在重要的生活内容。每天就是从浏览北大公益讲座的微信开始。这段时间来,北大公益讲座活动,无疑丰富多彩,深受欢迎,吸引眼球。


更引起我关注的是,志愿者发表的分享文章,每每让我回味无穷。例如,听课只能听到2%,后面的98%是通过分享得到的;想是气体,说是液体,写出来是固体;志愿者要谨记“专注、喜悦、谦卑”;处理家人的关系知道太多道理都没有用,除了发自内心甘愿为对方做些什么;先要修自己,千万不要用北大公益讲座的理念去修别人……从中还了解到了唐岚志愿者如何走上公益讲座之路;王军华志愿者如何处理与家人的关系;鲁瑞清志愿者第一次上课的感受,等等。


听北大公益讲座分享会的录音,是我生活中的重要内容。北大公益讲座的志愿者,不仅给我们带了免费的课程,还给我们无偿提供了分享会上用的录音资料,并特地嘱咐我:什么是经典?经典就是可以反复看,反复听的。


现在只要有时间,我就会听分享会的音频,这让我受益匪浅。例如:思想修炼就是要毫无条件完完全全地接受自己;人的一生,成功从承诺开始,成就从承担开始;说出去的话,千万不要反反复复,必须让自己处在一致的状态;要念念分明,别无他念,用区区一念去成就自己……等等理念,既充满着智慧,也十分受用。


修中行,是我感悟人生的关键性部分。我要学习如何带着“慧眼”认识生命的本质;加强思想的修炼,学习“与自己对话”做到“意识与潜意识的一致”“说真话”等等,用自己的做到,证明自己所思所想所说是真实不虚。


当下,最为重要的是,我要“逼”自己,提高自己的语言技能;积极参加北大公益讲座的志愿活动,反复听取讲座课程,有机会尽快成为一名讲师。


我深知,在我周围有相当一部分同事,工作不开心;尤其是我们的管理对象——服刑人员,绝大多数对社会不满,人格扭曲,让他们接受北大公益讲座的课程,帮助他们认识生命,端正认知,掌握思想修炼的基本方法和技能,从而实现人性的光明圆融善,是多么必要。


曾经认为,经过多年的努力,可以自我满足于今天各方面都不错的局面。因为“知足”,才“放纵”自己,认定“平平淡淡才是真”。自从遇到北大公益讲座,才重新意识到“生命可以圆融万象”“生活原本更加精彩”“世界可以因我而不同”。令人神奇的是,今天的我仿佛获得了新生,有了明显的转变。


对我而言,公众场合发言和写文章是最为难受的两件事,现在已经变得十分愿意接受。感觉自己的思维灵感被激发,工作激情被点燃,生活变得更加美好、有意义。


我想,这一切,正是因为有了“你”——北大公益讲座。


一路有“你”

一路有“你”

一路有“你”

一路有“你”

一路有“你”

一路有“你”

一路有“你”

一路有“你”

一路有“你”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