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养,还是修行?

标签:
修行别人自己有的人习性 |
梓林分享(24/2015)
《修养,还是修行?》
【今日图片:著名书法家启功的书法作品】
“为什么某人跟随北大公益讲座这么久,修养还么差,遇到事情还会发脾气?”有志愿者这样问我。
我是这么回答的:“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都有自己的功课要做。北大公益讲座是志愿者修行的道场,所以,各修各的就好了。有的人,不愿意帮助别人,不愿意舍,到这里来,就是修喜舍的;有的人,知道要对别人好,却自以为是,无意之间,总是伤害人,到这里来就是修‘自己是别人’,将心比心;有的人,过去根本笑不出来,现在已经能够让自己经常笑得出来了,TA们到这里来,修的是放下面具、脱下外衣……凡此种种,谁修谁得,盯住自己就好了,‘别人是别人’。”
一个修行好的人,固然有修养;而一个修养好的人,未必是修行好的人。修养是用观念去压住习性,修行是把习性从根上清除;修养是自己给自己找难题,为难自己,修行是放下我执,喜悦自己;修养只能让自己变好,但不一定能阻止别人变坏,修行则允许事情变得更坏,却会让一切变得更好。
真正的修行,是接纳事物的正反两面,无所谓好坏,事情来了,就接受它,事情走了,也不眷念,叫作“事来便应,事过即忘”。因此,从本质上说,修行是一个扩大心量、如实生活的过程。所谓:随缘顺便,圆融万象,化境为宜。
方励在《感谢你给我机会上场》的演讲中,对养生颇有微词(大意):“人生不是拿来养的,是用来折腾的!”此话一出,广受提倡养生人士的诟病。然而,其言语之中,却提出了一个值得人们深思的问题:“身体养得再好,如果不拿来用,养着干什么呢?”
在从生命到慧命的路上:养,是延续生命的时间;行,是创造生命的价值。
你是在修养,还是在修行
很多人把修养当成了修行,对人慈颜善语,忍让迁就,对己严于自律,谨言慎行。人们会说他修行得很好,但他的内心却并不自在,甚至觉得“修行”好辛苦,因为他只是在练修养而已!
修养是理智的“理入”,以理自制,非礼勿视,非礼勿听,应该怎样,不该怎样,用一大堆的道理管住自己,实质上只是压住烦恼,说得难听点就是“装”。
佛家祖师们说,这是“石头压草”,那个烦恼的草根还在,无明习气的种子还在,越压越多,越压越反弹,不知什么时候就翻腾出来。
修行则是智慧的“行入”,转烦恼为菩提。因为“照见五蕴皆空”,烦恼本性也是空,所以处烦恼而不乱,嬉笑怒骂都是清净心,内心如如不动。
也许他还会骂人,但他即使发脾气,当下境界也都了了分明,心里并不起无明之火。
修养在外相,修行在内心,修养是对他人的看法负责,修行是对自己的生命负责,修养是世间法,人间道,修行是出世法,解脱道。
你是在修养,还是在修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