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北京梓林
北京梓林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8,393
  • 关注人气:1,764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道德,是用来对付自己的

(2015-01-15 09:38:44)
标签:

哈里

志愿者

医学家

公益事业

人性

梓林推荐(9/2015)


《道德,是用来对付自己的》


北京大学公益讲座,要做成一个“纯粹、纯洁、纯净”的公益事业,而且我们“不做广告,不接受媒体釆访,不接受捐款”,志愿者参加这个活动是“无组织、无纪律、无收入”的。


我们对志愿者“来者不拒,往者不追”的态度,其实包含了对志愿者个人选择的尊重。我们既不会让志愿者把做公益与做事业家庭对立起来,也不会把做北大公益讲座与做其它公益事业对立起来,而是努力创造一种“付出的享受”和“享受的付出”的氛围,自己愿意做就好了,绝不造成一种道德上的压力。甚至,当有志愿者因为各种原因,不能如约参加活动,发来短信表示抱歉时,我们会回复:“心在,人就在!”


道德,不是用来要求别人的,是用来约束自己的。以下这个故事,或许是从另一个角度,阐释了在实际生活中,人们在践行道德时,应如何尊重别人的选择。




芬森是丹麦著名医学家,也是获得诺贝尔奖的第一位临床医生。


到了晚年,芬森准备寻找接班人。在助理乔治的配合之下,芬森从很多慕名而来的医学界才俊中选了一个名叫哈里的年轻医生。但是,医学研究十分枯燥,芬森有点担心这位年轻人不能坚持。


乔治建言道:“先生,据我所知,哈里家境贫寒,您不妨请您的朋友假意出高薪聘请哈里,看看他会不会心动?如果他被金钱所诱惑,自然不配做你弟子。”


然而,芬森却说:“谢谢你的提议,但是我不能采纳。我一直都很赞同一个观点:不要站在道德制高点俯瞰别人,也永远别去考验人性。他贫民窟出身,怎么会不对金钱有所渴望?如果我们一定要设置难题考验他,说,给你一个高薪的轻松的工作你干不干?而且答案必须是否定。那么,对他来说,内心肯定是纠结的。因为,他要在现实生活与梦想面前做出两难的选择。而他跟着我研究医学,根本不必到那一步,我何必渴求他必须是一个圣人……”


最终,哈里成了芬森的弟子。若干年后,哈里成为丹麦十分有影响的医学家。


后来,哈里听说了芬森当年拒绝考验自己人性的事,老泪纵横:“假如当年恩师用巨大利益做饵,来评估我的人格,那么我肯定就掉进了这个陷阱。因为,当时我的母亲患病在床需要医治,而我的弟妹们也等着我供他们上学,如果那样,我就没有现在的成就了……”


一个聪明的人,不会让友人在自己与利益中做选择,而是竭力创造彼此共同的利益;只有愚蠢的人,才去考验别人的人性,然后,两败俱伤。


道德,是用来对付自己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