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有一种付出:什么也不为

(2014-04-16 19:31:03)

梓林推荐:

 

在北大公益讲座志愿者的字典里,没有"辛苦",所以,问候外出志愿者时,不说"你们辛苦了",而是说"你们享受了"。

 

怎么会这样呢?因为,这种的付出,在一开始,就是心甘情愿的,跟着跟着,会渐渐发现:其实付出是一种心灵享受。


http://sucimg.itc.cn/sblog/jdsuH8FK8Xz
(湘乡东山学校
,学生们与志愿者合影)


享受的付出,是没有任何功利的。任何付出,一旦有功利的诉求,必会在遇到不如人意时(人生十之八九是不如意),就会心生烦恼,烦恼来了,享受就不见了。

 

享受付出,其实是还原心中的善。志愿者在服务听众的过程中,因看到自己一个小小的善举,竟然可以让那么多生命,在三个小时内变得柔软和喜悦,于是,当下的那一刻,见到了自己的心:"原来做好人这么容易,原来做好人这么享受。"


http://sucimg.itc.cn/sblog/jdsuOUvlTdD
(湘潭一中
,课间休息。)


http://sucimg.itc.cn/sblog/jdsuP4a13Kj
(湘潭一中
,下课之后)


享受付出,是生命的源代码。志愿者对每一个来听讲座的听众的真诚,是毫无功利需求的,甚至,没有巿俗理由,没有商业动机,没有任何关系约束,没有任何強求灌输的意愿……最后发现:这样的付出,只是本能,基于地球动物的一种本能,"性本善"也好,"恻隐之心"也好,总之,一份爱,爱得自自然然,纯粹纯洁纯净!


http://sucimg.itc.cn/sblog/jdsuB9SElnv

这就是北大公益讲座志愿者,"为什么会享受付出",或者说"我们的付出何以什么也不为"的诠释。


这个诠释,或许还可以从遥远的罗马时代,两只老鼠与人的传奇经历中,得到印证。


2014413日早上700,收到深圳012志愿者庞坤推荐的以下微信,结合这些天与志愿者们在东山学校和湘潭一中开课的经历,写下这段感言。)

 

很久很久以前,传说在罗马统治下的以色列地方发生了一段故事:

 

某日在翻新谷仓的时候有人发现墙角有一个老鼠洞。于是众人用烟熏入其内希望逼使里面的老鼠出来。

 

待了一会只见老鼠排成一列,二三四五六七地逃窜出来。众人正估计大概已经逃得清光可以上前打扫之际,却见有两只老鼠仍在洞口处推挤逼碰,然后再几经辛苦,双双走出来。

 

令人奇怪的是,两只老鼠出了洞口以后,却不立马逃走,而是在洞口附近团团转着互相追赶,像是要咬掉对方的尾巴似的。

 

众人都很好奇是什么缘故,于是走上前去细看。这才发现——原来其中一只老鼠是瞎眼的。而另一只老鼠正设法使对方咬着自己的尾巴,然后带领同伴一起逃走。

 

众人见状,都默然不语,各自陷进了沉思当中。

 

吃饭的时候,有人开始讨论刚才的两只老鼠。严肃的罗马官长说:我认为刚才的两只老鼠是君臣主仆的关系。


众人思考一会儿后都说:原来如此

于是罗马官长摆出一副高傲的官员模样。

聪明的犹太人说:我认为刚才的两只老鼠是夫妻的关系。

 

众人又想一会儿,觉得不错,连声称是。于是犹太人变成了一副飘飘然的得意嘴脸。

 

强调律法的法利赛人说:“我认为刚才的两只老鼠一定是父子的关系。

   

众人又思考了一会儿,更觉合理,又都连声称赞。

 

于是法利赛人的脸上立时堆满了专业的权威。

 

单纯的撒玛利亚人却蹲在地上双手托着下巴,呆呆的望着众人问道:为什么两只老鼠一定要有什么关系呢?

 

空气在刹那之间静止凝固了。众人呆呆的望着这个撒玛利亚人,不发一语,却见先前说话的罗马官长、犹太人和法利赛人,都脸有惭色地低下头不敢作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