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行走的力量——扫尘除垢

(2012-05-08 12:29:34)
标签:

杂谈

行走的力量——扫尘除垢

 

——北大公益讲座江西纪实行

 

深圳010号志愿者 唐岚

 

     4月28日,完成了北大公益讲座江西行,一连5天,共6场。每天辗转在不同的会场。当最后一场江西女子监狱的讲座结束后,来自北京、南昌、深圳的志愿者们互相拥抱、话别。那天,午后的阳光特别充裕,眼睛几乎都睁不开,依依惜别中饱含不舍,大家又开始期待下次的相聚。我,独自回到深圳,飞机依然晚点,整个城市笼罩在雨雾的阴霾之中,郁结,潮湿。

    生活继续。各自有各自的经历,经历的过程中各自有各自的话题,匆忙之中,太多的人事经历过后,我们总想尽快在最短的时间里面将它总结,但又发觉,有时当我们用心听个故事,看篇文章,听首歌,过后,会沉默一阵,而这次,我所想的是不想被打扰,因为曾经被感动过的,被撩动过的,仍然希望细味当中的余韵,当中的余味……

    回顾24日到28日这五天满满的行程,我的北大公益讲座志愿者生涯中又写下一笔。迄今为止,听足24堂课,增添了许多新的元素,这一切,是我当下真正的看见。

    期间在江西地税局、赣粤高速、江西女子监狱的三场是针对企事业机关,做的全是第一阶课程。一进入会场,当看到这些干部们,我们就知道如履薄冰。大家心中默念:“他们的心要打开,老师,要看您的功力了!”郭老师的回应:“要用我们所有志愿者的做到,来证明我们全部的说是真实不虚。”

    长时间的机关生涯中,想必他们是很少能参加这样课堂纪律严格而特别的课程。随意走动、交头接耳、玩弄手机、发送信息、写纸条、点钞票、不停地去洗手间,当全场关灯进入体验环节时,有些人就是干瞪着眼睛看着你,回想起来真真是有些好笑。三小时,在电光火石的人生当中,只是短短的一瞬间,没有珍惜就是错过,是擦肩而过。

    课间休息时,总会有学员上来向郭老师问候,感谢老师带来如此美好震撼的课程,让他们的思想在困顿之中找到了方向,突然感觉人生并非如此沉重,原来还有另外一种活法,很渴望将这些带给自己的孩子们。当目送他们走出课堂时,我们还是能欣喜地看到大部分人的脸上泛起微笑,这种微笑持续而且真切,整个人放松自在,他们主动表达感激之情。当我们说:“谢谢您,祝福您!”他们回赠:“谢谢你们!辛苦啦!”

    在赣粤高速公司的工作午餐中,十来人的饭桌上已经满满地摆足十多个不同菜式,当大家吃罢准备离席时,清蒸鱼才刚端上来。党委书记马上说:“如果大家可以的话,咱们就吃完这条鱼。不然,就请他们送回厨房,留给晚餐的同事们,因为没有动过筷嘛,是完全干净的。我们刚听完郭老师讲的:‘资源是世界的财富,我们没有权利轻易浪费’。”可见,书记真的是听到心里去了,而且很快将之融入日常生活中。一个人成败的关键在于他学习和改变的速度!不得不感慨,书记的悟性的确是高!

    北大公益讲座已经进入第81期的课程,期间,所有的流程是不断地在丰富着,作为志愿者的我,很高兴地见证到许多发生中的进步。郭老师的搜狐博客上,关于江西女子监狱的图片:是数位高级警官,挺直背脊,双目紧闭,进行呼吸体验时所拍摄到的。他们的右手一致地放在胸口上,抚摸着自己的心脏。这瞬间的历史记录,让观者的我,内心感动而震撼,他们的模样认真而庄重,相信他们的确感受到了,有人在关心他们的灵魂,有人在抚慰他们的心灵!他们的表情道出了事实!平时寡言的熊琰,捕捉了许多动人的画面,他用心地记录着这一切的发生,而整个江西行中他一直是带病坚持工作的,从来没有半句怨言,经常在半夜仍加班补充课件内容。当郭老师提及新的典故时,马上便能配合出现画面。为了将唯美的艺术形式完美地展现在所有听众面前,这个小伙子一直以卓越的工作默默地奉献着,我心中也在默默地祝福他!

    这次江西行中的另外三场是在高校内:江西九江学院与江西财大。九江学院的课程安排在25号的晚上,是北大公益讲座有史以来听课人数最多的一场,到场的学生和教职员工接近600人。是的,老师要送出600副书法作品,1800分钟的付出!

    中途休息时,不断有学生上台与郭老师拥抱,感动之情溢于言表,希望加入志愿者团队,他们热切渴望穿上蓝色的志愿者服。全场不断爆发的热烈掌声,表达了他们的对讲座发自内心的欣赏和认同,要知道九零后的孩子们是多么地独立,多么的有思想啊!这点在江西财大的学生身上表现更为明显!

    还未踏上江西的土地,江西财大已经屡屡被老师们提及。因为去年,郭老师在财大开了门3个学分的《思想统治企业》的课程,中间穿插了第一、第二阶的北大公益讲座。初初开始有150名大学生报名,最终在财大历来最严酷的考勤制度和评分制度下,共有113位同学顺利拿到3个学分。郭老师同时兑现了他给学生们的承诺:将113位同学关于课程的作业集结出版,中国高校有史以来在校学生首次出版文集,发生在 2012年春天的江西财大。当代中国出版社已经准备将此书正式公开发行。24号下午一抵达江西,我们就迎来了非比寻常的新书签赠会。

    一个立体的正在行走中的橙色人形上赫然印着:《曾经这样思考》,留给2021年的文字,113九零后著。底页是乳白色的布纹,仔细看,上面有各种大小不一的隐形文字:珍惜经历一次的机会/心找方向/善良才是人的本心/受是一种修炼/享受那不可回头的痛苦/“九零后的我们需要什么?”……这些好像密码,是属于学生们的对话。书的底页设计有若干张空白的签名页,2011,有你,有我,有他,还有……无意中,我们来自各地的志愿者们变成了如同郭老师一般,炙手可热的被追逐的签名对象。教室里沸腾了,志愿者们、学生们都争相在书上留下自己的笔迹,这是北大公益讲座在江西财大留下的历史痕迹,印证着财大廖书记在全国高校里首次提出的“以德为先”的教育思想。书记曾说过一句发人深省的话:“树长歪了,长再高有什么用?”

    签赠会的分享环节,第一位冲上讲台的是位黝实的带黑框眼镜的男生,徐俊龙,一开口便说:“老师我好遗憾,因为考研,没有选修您的课程,也没有听过北大公益的讲座,但是看过同学的笔记,感觉一定要抓住机会来参加,即便我是第114位九零后学生。”

    在参加完之后两天的公益讲座课程之后,我收到他的来信:“很幸运在二十来岁能遇到郭老师,这几天,能将自己在大学四年的毛病全部指出,最大的启发是人要学会圆融,才能有所大成,才能将自己的潜力最大潜度的发挥;要懂得谦卑;学会看待自己,知行统一。很感谢能见识到北京大学的智慧: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智圆行方,谦卑圆融将我的人生的引入光明圆融善。”

    魏莉莉,一位中等个子娟秀沉静的女生,坦率而真实地说:“进入大学二年级后,心理压力更大,一直很迷茫,不知道来大学到底要做什么,将来的路要怎么走,每天接收到的都是同学们为了前途四处奔波的各种信息。听完北大公益讲座课程,修到这3个学分后,也并不认为带来太多特别的东西,但就感觉整个人安静了,不会胡思乱想了。现在处于考研阶段,虽然很久没有再见到郭老师,也远离了北大公益讲座,但是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在特别纠结的时候,心中总会隐隐有一种感觉,自己会慢慢地调节,会静下来,静了之后就不会随波逐流,知道该往哪走,真的感觉特别有力量,也不会觉着特别累。我不知道这股力量来自于哪里,但我觉得是与北大公益讲座有关系,虽然我说不清楚到底是为什么。”

    郭老师的回答:“刚才魏莉莉同学的这种感觉,事实上已经完成了这样一件事:一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电脑会流出很多线,这些线正在漏电。人常常是拖着一部漏电的电脑,一充电就没了,能量全部被那些乱七八糟的事抽走而不知道。什么是静?最重要就是把漏电的那些线全部剪掉,剪掉杂念,别无他念。静静静,强劲有力,上课时我教给你们的。当你剪掉杂念后,突然觉得能量充分,人马上处于省电状态。这些能量其实并不是我给你的,是你本身就具备的,能够找到这种感觉很好,是你一辈子的福份啊!”

    这次在江西财大举办的两阶课程,是财大的志愿者曹曦文、贾飞同学策划发起的,全部是通过学生阶层,将信息发布出去,并没有依赖学校的任何行政要求,在这里,我这位新晋的志愿者由衷地向他们表示敬意。到场的学生加起来,超过300人,而且全程纪律良好,他们听得如痴如醉。曦文在志愿者分享会上兴奋地说:“当我看到每位同学都仰着头,非常地期待,向着老师的方向时,我当时很感动,是被我自己感动的,我相信他们是自己愿意来接受这些的。”

    曹曦文,独自一人在江西求学,她承认自己是个不容易被感动的人,但,只是听到她的声音,就会被她感染,她的语气中一直洋溢着笑容,你会真切地感受到她是如此地热爱生命。她告诉我们:去年,在刚开始听讲座时,她并不能完全接受。在一次志愿者活动结束后,她观察到所有的人都围着郭老师,唯独康妮老师一人,在礼堂的上面把垃圾一排一排地捡下来,这是对她最大的触动,一下子把她给征服了。她说:“我想跟着他们一定不会错。”之后的志愿者活动,她一直是逃课,这次也是,但她认为是值得的,这是自己的选择,虽然有人不理解,但对她不会有任何影响。一切是自己,因为乐在其中。每一次参加活动,就将自己完全地清空,这样每次都会是全新的自己,再次注入新的元素。虽然做志愿者其实并不是有太多具体的事情要做,但只要能和这些穿着蓝色衣服的老师们在一起就是满足。

    曦文同时与我们分享了另一段令我记忆深刻的感受:“现在发现大家走的路给约束了,总是害怕去突破一些东西。因为我们旁边有各种闹铃,大人们老在说:你的做法是不正确的,你的做法是错误的。到后来我们也不知道什么是正确的,只有不动才是正确的,不动就不会有错,但不动也没有收获,不犯错误的结果是什么也得不到啊!在这里我也会犯错,但看到老师这么大的包容,让我感觉犯错误也是值得的,也是享受。如果作为志愿者,觉察不到快乐的时候,我想就应该思考一下,是什么让你累着了?”

    此次的江西行中有个意外“收获”:谢玉婷。在志愿者分享会上,玉婷告诉我她是来自深圳,在异地的相遇突然让我们非常亲近,我和她紧紧拥抱了。玉婷果真是婷婷玉立,眉宇间闪烁着灵气,她的双眼雾濛濛,我邀请她第一个做分享。她的思绪杂乱,说自己还不是太清楚有什么感受,之后,她讲了一段吓人的故事:那是一天深夜,她用手机上网时看到的消息:在80年代中国农村,有个农民徒手杀了40多人,将他们埋在自己的菜地里,起因仅仅是因为100多元钱。我看到玉婷有点发抖,自己也不知道怎样讲下去,整个人陷入困扰中。我弯下腰对她说:“明天晚上来听第二阶:光明圆融善。你要自己寻找出路。一定要来!”

    之后,康妮老师分享,她用独有的慈悲温暖的声音讲到:“其实,我希望同学们了解,在北大公益讲座的土地上,咱们都是一样的。我们也曾经迷茫过,也困惑过,生活中也有许多的难题,那时是多么渴望有这么一位母亲或父亲一样的人来关心我们,让我们走一条路,让我们不再困惑,不再难过了,啊,这样让我们觉得这个世界特别美好”。当时,康妮老师的双手抚摸着玉婷的头,我们都看到玉婷在抽泣,泪水止不住地狂流……

    第二天晚上,我再次见到玉婷,她跳到我面前,给我来了个大大的拥抱,毫无保留的,我看到了她清亮的眼神,雾气烟消云散,神清气爽。

    第三天,她和我们一起去了江西女子监狱做志愿者,同行的有28位财大包括科师大的学生。

    5·4青年节,我收到玉婷的来信,她这么写道:岚姐,缘份真的很奇妙,不是吗?就这样我遇见了你,遇见了郭老师,成为了北大公益讲座的一份子。我把它视作我生命的转折点,这个让我等待已久却终于到来的发生,让我至今还对老天爷精心的安排心存感激和钦佩。倍感庆幸当初我决定留下来听讲座,令它发生了。原来一切都早已冥冥中注定。从我为经常充满戾气和躁动不安的自己感到羞愧和烦恼时开始,我就不断地寻觅着,涉猎书籍;参加雷励中国的远征(一个励志于青少年发展的国际公益组织);在数不清的夜晚里辗转反侧;时而泣不成声,时而像溺水般感到窒息;看过许多的电视剧与电影和接收外界各种不同的声音。这样一路走来,也从未知道自己想要追寻的是什么。只是一直跟着感觉,跟着心走。偶尔能看到莹莹星光。直到我机缘巧合地听了郭老师的讲座,开始结下这么多的缘分,我才终于知道我要怎么活着,去珍惜我伟大的生命。我找到了我的本心,起先它总是忽隐忽现的,如今我看到了它的全貌,那是一颗如此美丽而又柔软的心啊。在听讲座的几天里我很少说话,更多时候是在哭泣。我无法道出我哭泣的原因,只晓得那涌出的泪水是多么的复杂。

    《从生命到慧命》是我启蒙的第一场讲座,使我深刻地认识到了人类的渺小和生命存在的伟大,第一步是学会谦卑。随后的分享会中感受到爱,温暖和种种。第二场《光明圆融善》是一剂强心剂,给我的生命注入力量。过去,我害怕黑暗,渴望光明,却被恐惧禁锢沉沦在黑夜里,总是颤抖地张望着远去的光芒。然而,原以为遥不可及的光明就在我鼓起勇气去追寻的那一刻起,就立即笼罩住了我。原来一切都是自己,光明从来是垂手可得的。从此我不再害怕追寻光明,即便知道前方荆棘满布,阻碍重重,也不想放弃。我很高兴,很愉悦,也很安静。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是这么的有力量,拥有这股无限的力量后我便想去帮助更多的人。

    做了志愿者,有了另一番的体验和启发。一开始还挺拘谨的,笑容不发心。但是一场讲座下来再看会场上的人们,那些与进场时截然不同的笑脸,心里不自觉地油然而生一份感动和喜悦,于是随之露出了大大的笑容,调动面部肌肉变得如此的容易了。期间,还是留下了泪水,老师的做到是那么的有力量,鼓舞着我继续前进。再次听《从生命到慧命》又有新的收获,学习在不间断地进行着。

    天下无不散的筵席。到了分离的时候,我们只匆匆地道了别,还没来得及拥抱再见。当时我在想:远离你们的我是否会淡忘这些所有的感动,变回从前的那个我。这就是给我的考验,往后的路要独自走下去扛住坚持下来,去开始属于我的修行。并且,我们一定会再见的,呵呵。想着你们,你们是如此的可爱。我想这样也挺好,分散在世界各地的我们怀抱着善良的心和我们结下的因缘开花结果,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好,最终走向大同。多么希望有看到这样的一天啊。为了这一天,我还需要继续的努力。离别随后就将迎来另一场相聚。

    五天的讲座,过千位的听众,每次都带来不同的感动,因为他们的改变我们得到了净化。但事实上,并非所有的人接受。这次在财大,郭老师就收到了两位学生的纸条,老师让我当着所有志愿者的面读出:“如果您永远得到的是正面的反馈,只有鲜花、掌声,这对于人生是一个悲剧。”郭老师平静而坦然地说:“我年轻的时候,也是如此的愤世嫉俗。我们应该感谢他的提醒,我们也要时刻地觉啊!己所欲,慎施于人。要谨慎地给别人我们认为好的东西!”

    这段时间,自己钟爱的一段故事一直萦绕心头:“扫尘除垢”。在释迦摩尼佛众多弟子中,有一位名叫周立槃陀伽。他本性愚钝,凡学习佛法,诵完之后会好快忘记,所以学习了十几年,在修持上毫无进步。

    有一日,佛陀见到周立槃陀伽独自一人坐在竹林精舍的门口哭泣,佛陀就问他:“为什么哭?”周立槃陀伽答:“世尊,我当初与哥哥一起出家,哥哥已经证得初果,而我连一句佛偈都记不住,哥哥感到很失望,说我今世修道是没希望成功的,命令我回家照顾父母,不准我留在僧团里面,所以我觉得好伤心。恳求佛陀慈悲开示。”

    佛陀听完后边说:“周立槃陀伽,你不要伤心。我教你持颂4个字:‘扫尘除垢’。你每日就念诵这4个字吧!”于是,佛陀就很慈悲地将这4个字的意义解释给他听。但是又愚笨,又没有记忆力的周立槃陀伽连这4个字都记不了,怎么办呢?

    佛陀便与他讲:“你每天上午为竹林精舍扫地,一面扫地,就会记得‘扫尘’两个字;下午为比丘们清洗衣物,一面念诵‘除垢’这两个字,这样一面做事,一面念诵‘扫尘除垢’,就会加强记忆力了。”周立槃陀伽依照佛陀的吩咐,每日为大众扫地洗衣,一面高声不停地念诵“扫尘除垢”。大家都很同情他,也有时帮他一起念诵“扫尘除垢”。

    于是这般过了几年,有一日,周立槃陀伽正在扫地的时候,他忽然体会到这句佛偈的意义,自言自语地说:“原来尘垢是有内、外两种的。外面的尘垢看得到,容易扫除;心中的尘垢是贪嗔痴无明烦恼,要有大智慧才能清楚。如果内心的尘垢不除,就永远得不到解脱,无法真正放下。现在,我终于清除心中的尘垢了。”

    这时,周立槃陀伽忽然间头上智慧之光闪耀,一直照进内心深处,证得阿罗汉果。证悟之后的周立槃陀伽,生活仍然像平时一样,为比丘们扫地洗衣,每日工作的时候还是那一句:“扫尘除垢”。

    我想,作为北大公益讲座志愿者的我们,每次拖着行李,一群人奔走于各个城市的机场、会场,行走的力量来自于强大的内心;听众就像无数面镜子,映衬我们的所为。在行走中,我们一点一点,抹去自己心灵的尘垢,在照亮他人的同时,不断反思自己、净化自己。我们既是蜡烛,也是氧气。在行走中,我们得到了那么多的信任,那么多的爱,以及无限的支持,承载着所有的这些,我们更要继续。

    思想是气体,文字是液体,行动是固体。我们追求固体。我们唯有行动。

    北京001志愿者回京后,写下开讲81场感怀:

    知难行难知行难,

    行知知行悲智双。

    人闲夜雨知晚矣,

    酒过醒来是沧桑。

                          深圳010号志愿者  唐岚

                                     2012年5月7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