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众丁(MBA,来自中国人民大学)提问:
我听你今天讲的帝王思想与企业管理,这是企业家的价值观理念,属于文化管理的范畴。我想请问一下文化管理和规章制度是不是冲突的?应该如何衔接?
郭梓林:
经济学告诉我们,只要是人与人在一起合作,就要有规则,要用规则来界定彼此的关系。规则有两种,一种是正式的,叫制度;还有一种是非正式的,叫文化习俗。所有的规则,有四个最重要的不可或缺的内容:第一,应该做什么,叫职责;第二,不能做什么,叫戒律;第三,做了什么,将如何惩罚;第四,关于惩罚的度量。
所有的制度规定,都是有成本的。而制度的成本,总是比文化习俗的成本要高。因此,我们才会说,法律是一个社会的奢侈品。一个社会不能没有法律和执行法律的机构,但是维护法律,却是一件很贵的事情。我们上交的税,养了那么多的法院、检察院、公安局,监狱等等,这些部门都是不创造社会财富的。所以,法治是有成本的,而且不低。由此来分析企业,企业少不了制度建设。但是每一个制度,从讨论、打印、贯彻、执行等等,都需要成本。制度本身是不创造效益的,而且制度永远不可能完备。如果制度什么都规定了,包括进公司大门是先迈左脚还是右脚,那么人就憋死了,会没有任何创造性。所以制度会留下很多空间,这个空间怎么弥补,用文化习俗来弥补。一个社会和一个企业一样,大的方面是由制度来规定的,小的方面由文化来规定。我没有看到任何一个企业做出这样的规定:“不允许打赤膊上班”,没有这样的企业。但是,你可以打赤膊上班吗?企业可以规定系领带上班,但不规定不允许打赤膊上班,打赤膊上班就该去精神病院了。还需要制度来规定吗?不需要。所以,制度永远都留下很多空间。这些空间由文化来补充。这就是制度和文化的关系。文化便宜,制度贵,制度靠理性来支撑,习惯的东西比理性的东西便宜。就像我们每个人都有学骑自行车的体会。开始你是用大脑学骑车,这时候你是用理性来约束自己。所以,你会满头大汗,满头大汗,就意味着成本很高,很累;但是你会了以后,手都不要了,靠什么呢?靠习惯,已经是下意识地在控制身体的平衡。你会发现那个时候骑自行车便宜了,不累、不出汗了,很自由。如果我们用骑自行车的例子,来比喻制度和习俗的关系,就是一个贵,一个便宜,这很好地理解了企业制度与企业文化的关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