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帝王与企业家共同面临一个无法超越的问题。这就是自然的生命必有终结的一天。不管你现在是百万富翁、千万富翁,以至亿万富翁,最后你都要撒手人寰。古往今来的皇帝都怕死,富人都爱保健。电视连续剧《大明王朝1566》里面的嘉靖更是这样,尽管天天吃仙丹、找长生不老之药,但都逃脱不了自然的规律。人类历史上,每一个想做大事,或者做成大事的人,都无法回避死亡的严峻拷问。企业家也面临这样的问题,怎么使自己辛辛苦苦创下的家业或“商业帝国”,能够按照自己的思想延续发展下去呢?
这是个很严峻的问题。大家知道朱元璋在死的时候,把儿孙们的所有事情都设计好了。他要求子孙们按既定方针办,一个字都不能改。因为朱元璋打了几十年仗,又当了几十年皇帝,觉得自己总结出来的东西都是好东西。以后的子孙继位的时候,完全没有必要创新,因为他们不可能有自己的经验和阅历。朱元璋甚至把他一百代子孙吃饭的问题都安排好了。因为他自己是讨饭出身嘛,他不希望以后的子孙没有饭吃。但是,接下来的事情都是他想都想不到的。我们的企业家也是一样。都希望能够为这份有形的家产留下制度和文化方面的基因。但这件事情其实很无奈。
我们知道人的智商和本能这些东西,是可以通过生物基因遗传的,但是上帝创造人的时候,一不小心做了一件错事——让人的知识和文化不能通过细胞遗传。你这个人学了再多的东西,你生下的儿子还是啥也不懂,还得重新开始学。等学会了,也就快死了,子子孙孙都还得重新学习。这是上帝搞的小动作,搞得我们现在每位都要学习,这实在是一件很麻烦的事情。好在除了生物基因,人类还有文化基因。
怎么让自己创造的产业能够基业长青呢?这个文化基因如何遗传呢?这对于企业家和帝王来说,问题的性质是一样的。所以,我们现在听到企业家讲“基业长青”的时候,我们仿佛就听到帝王在讲“万代江山”。一个企业要做“百年老字号”,其实是一个很好的愿望。秦始皇要开万世之功,但到秦二世就没戏了。秦始皇梦想着从他开始未来会有“秦万世”,朱元璋也设计得很好,把皇帝交给了他的孙子。结果孙子当了四年的皇帝,就被自己的儿子,也就是孙子的叔叔朱棣给灭掉了。
因此,先人要给后人作设计和安排,是一件很麻烦的事。中国历史上没有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在人类历史上,我们看到美国的国父们创立的制度——宪法——已经有200多年的历史,基本上没有变。从目前来看,这个宪法还是比较稳定的。我们的企业应该建立一个怎么样的制度呢?当我们企业的老总们,有那么一天挥手辞别的时候,他的企业还会健康的生存下去吗?凡是要做大企业的,企业家自然而然的会想到这些问题。这些问题大体上和过去的帝王们想的相似,虽然没有帝王想得那么大,但是思维方式和思维模式大体上是相近的。
以上讲了中国企业家管理思想主要的三个本土来源。现在的情况,可能已经发生了一些新的变化。我们可以感觉到已经有这样一种趋向,就是逐渐的要实现一个提升。我预测,这个提升会走向宗教信仰,从信仰中找到生命的力量。我和一批企业家做过交流,这种趋向已经比较明显,并且在扩大。为什么呢?这比较符合人在发展过程的一个普遍规律。因为人活在这个世界上他要处理四种关系:第一是人与自然的关系;第二是人与人的关系;第三是身和心的关系,也就是自己和自己的关系;第四个是人和神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