梓林:
向公众说明中国问题的根源所在的确不容易,这其实属于现代化过程中必要的启蒙过程,或者用刘军宁的话讲就是中国的“文艺复兴”。唯其艰难,才需要知识分子矢志不移,持之以恒。这包括不做荆轲式的冒险和孤注一掷。开启民智,哪能一蹴可就。
送来的书收到了,多谢。
朝华
2006年12月22日
朝华:
最近60年来,中国人本来是很容易轻信的,但是经历了“文化大革命”,人们开始怀疑;改革开放以来,在经济发展和人的自由度增加的同时,社会的道德和诚信水平明显下降,对政府,对法律(执法和司法),对学者,以至对被视为社会道德底线的医生和教师,都存在普遍的不信任。
在这样的发展阶段,中国的“文艺复兴”,靠什么来启动呢?仅靠中国知识分子的矢志不移和持之以恒,要实现复兴,的确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我对此比较悲观。我寄希望于中国的企业家不要沉湎于挣钱,而应该用多一点时间,去理解“中国知识分子为复兴而矢志不移和持之以恒的精神,而中国的知识分子,如何在实现经济独立的基础上,保持思想和人格的独立,这是一个重要的问题。而且中国的知识分子应该首先去影响有影响的人,这样可能会使开启民智的事,更顺利一些。
所以,开发民智的问题,是否还应该首先考虑开发“民营企业家”之智的问题?
想听你的看法。
梓林
2006年12月23日10:25:42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