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书评:《大院深处》系列之二十

(2006-07-09 10:36:00)

 天下者谁之天下

 

    虽然电视连续剧《乔家大院》与同名小说在情节和人物处理方面有些不同,但两者都致力于把乔致庸塑造为晋商的优秀代表,从而给读者和观众留下这样的印象:乔致庸是一个胸怀天下做大事的大男人,有着深厚的儒家爱国思想和道家的超然风骨,以谋天下苍生之利为己任,以做天大的生意为人生目标,其商业理念可以概括为两句话:“货通天下”与“汇通天下”。

 

    中国近代,虽然“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逐步成为一个时尚的口号,但更多情况下则是亡时有责,而兴时的天下乃天子的天下,天下苍生只能仰仗天子隆恩。在这种国情之下,不论是“货通天下”也好,还是“汇通天下”也好,与正统的皇权统治思想肯定是有冲突的。因此,中国古代的文人要以天下为己任,只有一条路,那就是把自己的才华卖给帝王家。想要通过其它途经,比方说,通过发展商业来实现以天下为己任的梦想,那是没有出路的。因为在那个“官本位”的年代,商人只是逐利者,在相当一部分的朝廷官员眼里,商人还是为富不仁之人,不足以谋天下事。

 

    乔致庸本来也是一个读书人,他早年的抱负就是考举人、中进士。怎奈兄长病故,只得中途退出考场,临危受命,扛起了挽救乔家产业的使命。所以在他的身上,浓厚的儒学思想一直影响着他的商业理念。他立志要通过“货通天下”来为民谋利的想法,虽然离不开自身利益的驱动,但他的眼界和胸怀,毕竟不是同时代的一般商人所能比,而且在他悟出“货通天下”,必须通过“汇通天下”来实现时,他的“天下观”开始把自己引向与当时的社会环境激烈冲突的悲剧之途。

 

    “汇通天下”与“货通天下”最本质的不同,在于前者涉及国家的经济命脉,而且具有很高的行业风险,所以要想光靠他一己之力来实现,不仅是困难的,而且也是犯忌讳的。在这一点上,孙茂才的确是一个头脑很清醒的人。令人费解的是,难道像乔致庸这样满腹经纶且聪明绝顶的人,难道真的不知道:金融是国家的利器,乔家的生意想要在这个行业当中得到发展已属不易,并且要将乔家的票号扩张成全国性的网络,其隐含的风险,更不是单靠当事人的善良动机就可以抵御的。特别是当官府的岁银卷入到自己的票号之后,可能引发的政治风险和利益之争,以及由此所带来的政治和经济的不确定性,在当时的国家体制下是难以掌控的。尤其是在大德兴茶票庄在广州开张之后,乔家的票号已经与哈芬哈大人之间,形成事实上官商勾结、坐分汇水。乔致庸此前的天真应该结束,那份纯洁也已荡然无存,何以此后还将“汇通天下”喊得那么理直气壮呢?这背后隐藏的深刻动机,的确值得人们细细琢磨……

 

    在中国传统皇权统治下,商业是被控制发展的。无论商人自己把“为天下人谋利”的口号喊得如何震天响,也不会被统治者看成是正道,甚至可能还被看作是动摇统治的歪道。因为“货通天下”也好,“汇通天下”也好,果真如此,这天下不就成了商人的天下了吗?因此,也只有到了“天下者乃天下人的天下”的时代,“货通天下”和“汇通天下”才能在政治上得到合法性。

 

    什么是悲剧?在文学家的字典里是这么定义的:历史发展的必然与现实的不可能性的冲突。用这个定义来解释十九世纪山西票号最终由盛而衰的悲剧,看来是再合适不过了。作者笔下的乔致庸只是这个悲剧中的缩影而已。

2006421日于北京海淀中海雅园丽都阁11A室)

 

    梓林:现代中国人爱把中国企业与跨国公司的竞争叫做“与狼共舞”,喻其危险程度之高。但与商人依附权力做生意的风险相比,与跨国公司“共舞”的风险就算不了什么。因为,“与狼共舞”的风险只源于实力差距,但竞争的过程是透明的,规则是明确的,即使输也输在明处。而依附权力的危险性则在于其高度的不确定性,不知在何时、何事上,稍有不慎,就可能招致灭顶之灾。

 

    古人发现,官僚接近和陪伴君王风险极高,因而有“伴君如伴虎”的说法。官员如此,商人就更是如此了。因为,商人没有制约权力的手段,面对权力的意志,商人只能顺从,无从对抗,甚至无从躲避。权力要翻手云、覆手雨起来,商人大多只能任其宰割。几年前的铁本公司就“伴君”伴成了“贴本”公司。乔致庸要不去贴近权力,搞什么汇通天下,后来怎会被慈禧狠敲竹杠,为征剿太平军大出血?看那几场戏里,乔致庸的票号简直就是清政府的编外财政部,在全力为慈禧打工而已。

 

    善依附权力者,不是强者,而是缺乏根干的攀援植物,或许也能枝繁叶茂,但终究立不起来。

                                    韩朝华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