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书评:《大院深处》系列之十七

(2006-07-02 18:56:43)

行商不能自顾自

 

在那个交通不便、战乱连年的年代,乔致庸敢于南下武夷山,北上恰克图,以非凡的胆识和勇气取得了茶贸易的巨大成功,这无疑极大地增强了他经商的自信心,并且焕发出了要进一步实现人生价值的万丈雄心。因此,接下来的乔致庸不仅要继续贩茶,而且要去湖州贩丝,去苏杭二州贩绸,同时还下决心进入票号业。这个时候的乔致庸,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的一大批民营企业家追求多元化经营时的心态何其相似。

 

但是,乔致庸策划进入票号的举动,受到了山西票商的领军之人、广晋源大掌柜成青崖的阻击。

 

从创作者们安排的故事情节发展来看,从乔致庸以兑换银两为晃子,到广晋源“刺探军情”,破解人家的商业机密,以至在大德兴茶票庄贸然挂出“汇通天下”招牌,并在挂牌仪式上发表的那一番慷慨激昂的“演说”,都足以说明乔致庸在进入新行业的过程中,尽管雄心可嘉,但却目中无人。自从宣告要进入票号业以来,他的一招一式,都似乎在有意无意地伤及他人。乔致庸的一言一行都表明:他要利,也要名,话语中总是带着一种以“天下大义”为己任的气势压迫同行,且在道德和生意上都好为人师。

 

乔致庸南下贩茶,他说是为了茶农考虑,也帮着水家、元家、邱家挣钱;他做蒙古人和俄罗斯人的生意,也都说是在为别人着想。但是,这次从乔致庸提出要进入票号业,到大德兴茶票庄的开张,人们却没有听到乔致庸说他又为成大掌柜想到了什么:“若能把这件事办大办强,让更多的商家进入票号业……我们就能实现晋商前辈梦寐以求的货通天下的理想……”,这时的乔致庸还只是个初入行的新人,却试图代天下同行立言,摆出了一副居高临下的姿态。这不由令人想起前些年的一些政府官员,他们去到民营企业考察的时候也总是爱说:“你们要做强、做大,进入世界500强,为国争光!”虽然也是豪言壮语,但这些政府官员虽然不是在自己做企业,但手里还是握有许多优惠政策的,乔致庸做得再怎么成功,仍然不过是生活在那个封建年代中的一介草民,竟然上来就是一通冠冕堂皇的“货通天下”、“汇通天下”的口号,谁受得了这种做派?

 

乔致庸与成青崖的冲突设计,对于电视剧的故事情节发展是有益的,尤其是可以让那些不经商的观众感受场面的热闹,看得过瘾,至少在这一点上应该算是成功的。但从人物性格塑造的效果来看,则破坏了一个优秀商人的正面形象,至少令人感觉其行为唐突,人物表现出来的内在性格与其人生理念相悖。当一个商人初入某个新行业的时候,他还没有足够的经验和资历,最优的选择是谋求前辈的扶持和帮助,至少应该尽可能避免与这个行业当中最强势的人物发生冲突,这是经商的基本常识。即便是自认为经营理念和经济实力都已经足以独立成就一番霸业,不需要寻求合作,也绝不会去寻找对抗,自设障碍,这就是所谓的“和气生财”。

 

乔致庸如果真心希望成青崖也能像他那样出来振臂一呼,以共同的力量来促成晋商票号与徽商钱庄通汇,那就更不应该当着众多同行的面,在“高屋建瓴”般地把“汇通天下”之事说得天花乱坠之后,再鼓动成青崖来执行他的这个宏大战略构想,末了再来“谦虚”一番,说我乔致庸以你的马首是瞻。既然你能把事情都做到这个份上,谁不知道成青崖马首的缰绳已经攥在了你乔致庸的手上?这事儿要是成了,是你乔致庸的创意和设计,不成的话,则是成青崖的无能。看来,乔致庸分明是把成青崖当傻瓜、当傀儡了。但有头脑的商人,从来都不是用这种方式来寻求合作的。

 

成语“勾心斗角”的原意,指的是木结构的建筑屋顶,其中心与梁、柱及檐角之间,不用钉、不用胶,而是用榫头来实现相互的勾连结合,形成坚固、稳定和美妙的结构。这种精巧的结构,形成了木头与木头紧密结合的建筑艺术。其实,商家与商家的合作,也是一种艺术:要善于为自己的合作者留下利益的空间。只有自身利益成为了共同利益的一部分,这种合作才有可能形成,并实现持续发展。在进退得失之间,只有相嵌相让才能保证合作的稳定和长久。倘若一心只想着自己名利双收,从不顾及他人的利益,那是成不了优秀商人的。

2006417日于南昌江信花园四栋B-1001室)

 

梓林:生意人,不在商言商,却大讲“天下大义”,可能在两种意义上是“蹩脚”商人。

 

一种是真不懂生意的。他们满脑子书生气,以为天下客户买东西,不是为了自己消费,而是为了天下大义。那样的买卖人不清楚自己是干什么的,容易好高骛远,不自量力,自取其辱,自取其败。头脑清醒者对这类商人会敬而远之,不指望他能为自己创造价值。所以,那样的商人蹩脚。

 

另一种是假不懂生意的。他们发觉,自己的客户爱听道德高调,因而借道德高调来包装自己,希望把“上帝”们忽悠得晕晕乎乎之后,可以张网搂钱。那样的商人是商人,但是奸商。其道德自诩越是高蹈,其实际目的可能越是卑下。当然,“上帝”不成熟,有此偏好,自然就会有企业家出来提供满足。只是对于社会来讲,道德高调当不了饭吃,出不了创新,出不了效率,更出不了可持续发展。这样的企业家一多,社会中干实事的人就少了。所以,这类商人也蹩脚。

 

可惜的是,《乔家大院》的主人翁被包装得满脑子春秋大义,显示出其主创者的不经商和不懂商,甚至不懂艺术的生命力究竟何在。                                            韩朝华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