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忠兴镇文家大院

(2022-07-06 20:52:25)
分类: 古建拾珠

忠兴镇太平南桥村和酒店村文氏,是从仙鹤镇孟津村迁来的,是文翁之裔。太平这支文氏分布在芙蓉溪两岸,居住条件更好,在经济、文化方面发展得也更好。

(一)南桥村文家大院

曾在盐亭县见到几座清代民居院落,当时就想,涪城游仙怎么就没有这样的民居古建呢?201526日,当文家院老房子出现在面前时,同行几人均感震撼。

文家大院,又称为文家老房子,位于忠兴镇南桥村(原南山村8组),经纬31°39'22.90"北,104°54'8.79"东,坐北偏东30°,背靠文家坟地所在的浅岗,左右有矮山相护,前临“凵”形坝田,芙蓉溪林家河三面萦绕,所居乃富乐之地。

为方形四合院布局,边长30余米,占地1200余平方米,建筑面积约800平方米左右。

龙门子前设八字墙,下部石板,上部土砖。七步石梯上门,门神是旧时所描,门前各置半桶,地基、门槛均用石材,门厅两侧各通一间侧室。再侧是摆放农具的外廊和饲养牛羊马鸡鸭的圈、厩。

三步石梯到院内,院坝和廊道全用石板无缝拼成。院坝面积当在300平方米以上,其中有饲养家禽的蓄水池,洗衣台等设施。三梯上左右厢房,各五间,通面阔30米,进深7.7米。房屋基本为居所,石基土木身青瓦覆面,其中右侧有部分改建成两间二层红砖楼房,左侧居室后是厕所,养猪。

左右7梯,中9梯上正屋。正屋石基木身悬山小青瓦。屋基高于院坝约1.5米,用长2.5米、厚0.5米的大型条石码砌,廊道边沿设石栏护板,素面无雕,以錾痕为饰。

正屋三间挂两厦,面阔25.5米,进深5米,中为堂屋,左右为卧室,再左右各接修偏房。 廊道两步椽,檐柱抱大,柱础扁鼓,其中鼓架八面,基座四方,上面雕刻祥草瑞兽。廊道右侧修地楼,与主体建筑相连。

不管是厢房还是正屋,建筑修筑都特别注意了防潮问题,基础和墙体下部用石材,也可能正因为这个原因,木柱,板墙和土墙受潮很轻微。

以堂屋规格最高。堂屋全穿斗式木结构,柱枋间以木板为主,补修少量砖墙,其余各间或立木墙或砌土砖或夯土墙,上架隔楼。堂屋木门彩绘一手持如意一手捻须的财神,绘工精美,色彩古朴。一般房屋的窗棂是方形木格,而堂屋却是镂空雕花木窗,内容有猴子、仙鹤、花草等。

堂屋内5步椽,连同前廊计7柱落地,脊高7米,檐高4.5米。四壁大多为木质,后壁全设神龛,除文氏先祖神位外,另设药王神龛、土地神龛和综合性神龛等。左右木质裙板上还保存着一些残缺的张贴物:1张是刻印《生诞》,上面记录着华夏诸神的诞辰时间;1张是手写《文氏同宗会临时简章》,列九条,内容涉及办学、入会、会刊、文氏同宗总会图记、产业、捐资等方面信息,指出“开办发起人文和笙捐百元,文泽铣、文孟涛、文成章捐二十元”;1张为新故文星强跨鹤登仙推算祭祀时间的纸条;1张为清代科举应试录取通知书,上有“恭报”、“囗囗囗老爷,愚外男,奉”,“上书房行走,国史馆纂修高 考取新进”,“京报联科及第”等残字。

(二)酒店村文家大院

文家大院在酒店村水龙院文家林(原水龙村2),有左右两院,背靠九坪,前临芙蓉溪,坐东向西,经纬31°40'18.52″北,104°54'40.05″东。

右院仅剩石板院坝和两间正房。屋基高于院坝米许,前设石梯七阶。堂屋为穿斗式小青瓦房,前后711。设前廊,挑出3檩,挑梁雕鹿、鹤,驼峰雕刻花卉,上置一个单斗,上承如意形状的挑枋。中落枋下开六扇门,中间两门常开,门神是彩绘的,有古意,两旁的格扇,上部是十字花纹镂雕,涤环板有鹿鹤同春、凤穿牡丹等图案。木刻门联两副:

连镳而上,轼辙奇文今迈古;攀辕以登,渊云妙墨有还无。

贤哲自天生,奚云燕厦居停候;聪明由我造,伫见鸿材奋起多。

中落枋上方隔成三块,泥成粉壁,以黑白为主色调,书写三个巨字“福禄寿”,两旁配联:

碧桃丹桂春秋节,翠柏苍松天地心。

堂屋旁是卧室,墙壁装木板,木板上张贴有墨竹图,民国十七年四月十九日、六月六日《国民日报》、197437日文汇报等。

左院格局尚在。院前为池塘,条石砌边。院坝铺石板,正房三间,为木构穿斗小青瓦房。屋基高于院坝,七阶石梯上前廊,条石砌边,设石板护栏。前廊出挑两檩。堂屋的门神手持笏板,笏板上分别置冠、爵,有“加官进爵”之意。两侧四副格扇上部的镂空花纹各不相同。堂屋内的柱枋间加装篱壁若干片,粉白。堂屋两侧的卧室前面装板。木板上有“组织资金,支援钢粮煤棉”等标语。正房两侧还有土夯、土砖墙屋。

侧屋及略低,五阶石梯上前廊。侧屋居中者为穿斗木构,其余有土夯、土砖的。前廊放置一些现在已经很少使用的风车、篾条背篼等。与正房一样,屋面覆盖小青瓦,檐口设滴水。

(三)水龙院及文星阁

酒店村文家大院旁有水龙院旧址,原名水陆院,水龙或由音误。现存石房四间,改作粮食加工房,石门、石墙、石地尚存,石门有匾额有对联,已被铲,内容难辨。室内的四根石柱,是原文星阁构建。溪上是闸坝桥,西北-东南向,方位157°,1213跨约48米,兼蓄水、行人、提灌等几项功能。

嘉庆《绵州志》载:水陆院,参《旧志》,治北八十里太平楼之南,旧名古律院,宋绍兴中更名水陆院。今院废,古碑尚存,详古迹。”又,“石龟,参《省志》,绵州有院曰水陆,濒溪有石龟,凿制莫稽。每夕北斗见时,视之正在其首,虽斗柄转移,星影常照。按,水陆院今不可考,治东旗山麓江边有石龟,长八丈,宽五尺,头、尾、背、足俱全,其形宛肖,然地势偪仄,无从建院。惟治北八十里太平楼南有水陆废院,旧名古律院,宋绍兴中更名水陆,今院废,基址尚存,濒溪有石台,高数丈,下瞰溪中,乱石棋布,相距百余武有长石,横插中流,仿佛如《省志》所言。

《文氏宗谱·咏文星阁石室书屋》载,道光十一年,文郁然在水陆院旧址建书屋,更名文星阁。

昔我汉仲翁,牧民来蜀土。人不识诗书,俗尚近篮缕。石室立黉宫,木铎宣化普。一时风教行,岷络比齐鲁。由汉以迄今,乃生我皇祖。我祖公郁然,儒非一介腐。志类鹄摩空,鸡群羞为伍。时丁道光间,修文偏偃武。术序与党庠,人才群鼓舞。俗美风且醇,闾阎庆安堵。嗟我太平乡,士农杂工贾。烟村十里连,家塾鲜门户。子弟不识丁,恍若双目瞽。祖考思作人,存心公而溥。水陆地炳灵。名区登天府。古院藏狐兔,荒碑胜岣嵝。矢志绍前修,矱用高曾钜。鸠工广庀材,运斤风生斧。凿石向他山,不借娲皇补。踊跃非用兵,镗镗手击鼓。督工不日成,千夫共力努。冯虚架虹梁,开阁临江渚。洞打启窗棂,翚飞瞻栋宇。檐压百弓宽,楹高数丈许。平步上丹梯,一览众山俯。举手摘星辰,望望天尺五。石龟负江滨,石斗立河浒。(濒溪有石台,高数丈,式方如斗,下瞰溪中,乱石碁布。相距百余武有长石,横插中流,图有龟形,每夕北斗见时,视之正在其首,星影相照。)四壁石为墙,上下石作柱。宣尼供石龛,圣神谁敢侮。莲台士拼佳,奎璧文光聚。(中有文武、观音、奎星神像,俱石镌。)优礼西席宾,长作东道主。四境被春风,一门沾化雨。有案置琴书,有厨列鼎俎。有燠馆凉台,有鱼池花圃。花开满院香,水清鱼可数。古树天日遮,层峦烟雾吐。风景入画图,喧哗避人语。读书乐忘疲,焉用锥刺股。回忆我生初,我祖人已古。卅年业缥缃,遗范思祖父。缵绪迪前光,材短无所取。侥幸曳青衿,功名同画虎。念昔我先人,缔造经营苦。数典弗敢忘,一一书厥谱。

(四)文家大院溯源

文氏现存光绪十年修《文氏宗谱》八卷,据《谱》,文氏是汉代文翁之后,是宋代绵州文氏的族人,他们在明代已经生活在绵州洛水乡。

绵北文氏是文光斗后裔。文光斗,明末清初绵北洛水乡人,于康熙初回乡,居明水寺。娶赵氏,生文天寿。文天寿(1675-1761),娶周氏,移居孟津山南麓文家沟,生文在国、文在兹、文在位、文在相、文在臣,即文氏老五房。五房后裔散居文家沟、五德观、明水寺、桅杆坪、柏林河、孟津山、蓥华山、石庙子、太平楼、文星阁、九坪山、李家殿、培文阁、林山河、斑竹林、鲤鱼沟、海螺沟、卢家嘴,(以上皆在绵北)江油义兴场、平武、石泉。

文在相(1715-1781),配张氏,生文彦、文灿、文岱、文华、文翥。文灿(1739-1822),喜好读书,经常手不释卷到深宵,乡人赞其为“文半夜”。他见子孙到绵州应试竞争大,便在相邻的江油、梓潼两县置业,让子孙取得学籍,族中许多子弟能够进学,全靠他的预先布局。享年八十三,恩荣上寿,奖绢一匹、绵一斤,米一石,肉十斤,载《州志》,梓潼生员梁熙宇撰碑志。生文正信,文正敏、文正惠。

南桥村文家大院是文斐然一脉的主要聚居地。

处士文斐然(1767-1800),派名正信,号斐然,文灿长子。性情敦厚,勤敏好学,作文朴质,不趋时尚。参加童子试,不得志,时人将其比作唐代刘蕡。生子六人,第六子文金声,绵州贡生。天不假年,年仅三十四岁,葬太平楼海螺沟,梁熙宇作碑志,胞弟文郁然作赞语:“嗟乎!吾兄半生学勤,胡天不吊,召赴修文,埙篪韵短,手足情殷,佳城郁郁,朝霭夕曛。”胞侄文金兰诗云;“伯也形虽杳,神犹存宇内。文章留手泽,德业探心源。勒石铭千古,操觚赋五言。岁时临此墓,长啸听山猿。”

斐然公去世时,继室萧氏年二十九岁,笃志守节,顺事翁姑,抚遗腹子金声成人。殁于道光己亥,守节四十年,皇恩旌表节孝,节载《州志》,入州节孝祠享祀,州举人张健翮撰碑志,增生蒲兆祥、廪生宋元翰、生员王名廉、贡生李蕃为其作赞诗。子金声恩贡,孙长青武举,长发、长春、长庚俱武生。

文殿选,派金声,字应元,号简臣,策名殿选,文斐然子,文光斗六世孙,生嘉庆六年,绵州恩贡生,《文史宗谱》总领纂修。生哲、乂、肃、谋、盛五子,长子为江邑武举,其余四子俱游泮。

文长青(1822-1861),派名资哲,字玉如,号秋泓,父恩贡生文殿选,堂叔文金魁,祖父文斐然,祖母萧氏节载《州志》。生于道光二年,颖异,通六艺,江油学籍,应试未第,改习弓马。身形魁梧英挺,胸怀韬略,咸丰八年中式戊午科武举。知州唐炯见他气盛望重,任为北乡团总。咸丰辛酉蓝乱,绵州被围,城乡不通,乱军蜂拥席卷而来,烽焰连天,老弱妇孺望风而逃。当时长青公督团堵御,奈何势孤,持锐接战,与堂叔金魁公一样遇害,时六月二十一日午时,年仅四十岁。祀昭忠祠,赠武德将军,荫恩骑尉,录《州志》,汉昌举人乡应元作《武举长青公传》,廪生宋焕章有《草茅忠义歌/挽文公金魁、武举长青》赞颂叔侄双烈。

文长青的儿子文资明,业儒,数冠童军。通武艺,咸丰辛酉六月十九阵亡,从昭忠祠,载《州志》:“文资明,治北团首,咸丰十一年随父文长青等联络乡团。贼掠忠兴场,资明等率团力拒,杀贼十余人,跟追至石垭子,伏逆齐出,被害。”妻萧氏,旌表节孝。

酒店村文家大院应是文郁然一脉聚居地。

文郁然(1776-1842),派名正惠,字郁然,文灿三子,兄正信、正敏。生于乾隆四十一年,性纯孝友,英敏好学,举止方正,游泮梓潼。曾有感家族人才零落,手书堂联:“宋世肇家声,溯皇祐以来一门中有十一进士;圣朝开国典,思雍乾而后三代下无二三功名。”见“烟村十里连,家塾鲜门户,子弟不识丁,恍若双目瞽”的现状,便仿文翁石室之意,在古律院旧址,建修蜃楼,改名文星阁,延师课读,栽培子弟。《谱》载《咏文星阁石室书屋》赞其振兴文教之功。娶白氏,生文金兰、文金魁。

文金魁,字杰夫,父文郁然,兄文金兰。以孝友称,性刚方,好任侠,貌伟声宏,慷慨有志。兄屡次参加童子试,失意,乃改习弓马,入武庠。公随兄习武,遇父郁然公去世,于是居家守孝,文武并习。纳粟入成均后,遇咸丰蓝乱,留心韬略。绵州知州唐炯编保甲,举团练,任公为团首。公选里中壮者训练,晓之以忠义。咸丰十一年三月,乱军胁裹二三十万人犯绵,分股进入彰明、江油两县,公率团勇堵御,挫其前锋,乱军受扰,改走他路。乱军围困绵州,公加紧团练,镕器铸刃,斩木为兵,添置军火器械。又率邻团扼守冲要,截断乱军掠粮之路,并步步进扎,声援绵州。乱军突至,声言要报前仇,公率众驱逐,其子文资德率众跟进。追至忠兴场,遇乱军巢穴。敌从四面涌出,公退登土山,未及列阵,敌已蜂拥而上。铳炮药弹齐发,硝烟满目,公身先杀敌,壮士接战,击伤乱军数十人,乱军后退。后队团众潜逃半数,死伤相继,敌又反扑,公奋勇拼杀,歼敌数人。至山下时,左右团众不及二十,持矛击炮,且战且退,至马鞍山时,药弹费尽,公两手尽黑,身带数伤,跌入泥淖。文资德持大刀向前,砍杀二敌,要救父起。公呼:“事情紧急,我儿快走,不要念我。”敌至,包围数重,欲生擒公。公怒目而视,大骂不止,乱军怒,将其绑缚,裂其肤,骂声、惨声震撼山谷,殉难,年四十六岁。心似坚金身碎玉,淋漓血泪哽涪江。文资德回望父亲遇难之处,悲愤至极。绵州之围解除后,督宪骆秉章批准入昭忠祠享祀。举人苏廷勋作《义士文公传论》。

 

文家大院古旧,与外地高规格的民居古宅相比,虽显破陋和寒酸,但很有地方特色,实为游仙区古民居之遗珍,值得好好保护。

 

(四)附,南桥村文家大院墓碑

1.镇宅碑

文家大院前竹林葱茏,有直径达两米的磨盘石。屋后正中有一块“敕令石敢当”,上有“修设三元金碑,解靠镇压地脉神碑”,护碑善神为四大天王名号,“太岁庚申年十二月十八日谷旦”,刻培脉镇邪风脉诗一首,画符几道,是一块镇宅石碑。

敕令石敢当

修设三元金碑,解靠镇压地脉神碑

守护土地,护碑善神。东方持国天王,南方增长天王,西方广目天王,北方多闻天王。

唵嘛呢叭咪吽。律令九章,灵显山水,家宅宁康。保佑人眷,财物盈箱。蚕囗万倍,六畜成行。祛除百鬼,断绝妖殃。吾今立誓,代代吉祥。

奉佛设供,解释弟子谢廷元、谢廷周、谢廷全、谢廷德,同文囗囗。奉行竖碑法事比丘臣祖囗。

太岁庚申年十二月十八日谷旦

2.文金鼎,杨孺人夫妇墓碑

院后文氏墓冢众多,有碑可考的,以文金鼎,杨孺人辈分最高。其为仿木结构,存墓板和雕花前墙,前墙三开间,共雕刻14幅图案,共计46个戏剧人物形象。中柱有联:“厚福钟厚地,同穴自同心。”墓碑在文革中被凿成井圈石和畜槽,后复立。碑额:“有怀二人。”部分碑文如下:

清文公金鼎大人、文宅杨孺人之墓

公讳金鼎,系正敏公长子也。赋性明敏,处事和平,少习儒业,未第,既而勤理家政,克绍前修。元配李太孺人,生有男二,俱教以诗书。后继室杨孺人,性温惠,抚前子如己出,生复男二女一,公转教之以武事,虽有志未逮,其能心至矣。公生嘉庆己未年九月二十六日子时,卒咸丰庚申岁十月十三日丑时。公逝,孺人犹殷殷,诚以勿坠先绪,为之……公协厝用勒贞珉,以志梗概云尔。王心田撰并书。

大房堂弟贡生金声,二房堂弟武生金兰,三房堂弟监生金魁。

二胞弟金海,三胞弟金笏,四胞弟监生金茎。

侄资睿,资智,资理,资昭,武生资慧,武生资源,武生资远,资章。

祀男:资聪媳殷氏母氏,资明媳萧氏,资儒李氏,资芹白氏。

孙:耀彰,耀谦,耀宣,耀廷,耀朝,耀家,耀国,耀品,耀彩。

同治七年又四月吉日建

3.文金鼎儿媳,文资儒元配李氏墓

墓碑低矮而长方,在江油龙凤鲁班桥附近曾见过此种碑型。部分碑文:堂孙文德一撰,姻晚姚槐廷书。大房资聪媳殷氏;二房资明媳肖氏;幺房资芹媳白氏。义男文耀廷媳肖氏;赵元发媳赵氏。子婿王德俊大姐;秦发睿幺姐。祀男:文耀朝刘氏,文耀国范氏,耀嘉陈氏,耀正寇氏,耀品刘氏,耀章李氏,耀赵,耀杰姚氏,耀发任氏。祀孙:文德均,文德永,文德远,文德成,文德春,文德有……大清宣统二年阳月念二日未时立。

4.文金鼎之孙——文耀国墓

额刻“壬山丙”“天官赐福”“一品当朝”。墓联:“欲想音容但抔土;思观模范惟丰碑。”墓碑侧接抱鼓石狮。碑文:

故显考文公耀国老大人墓

公讳耀国,资儒公子。儒配氏李,育子十,公居三。性聪慧,幼读诗书,颇晓义理。以弟兄浩繁,未能精进,遂业农而弃学焉。勤俭持家,和睦弟兄,乡党咸钦。生同治甲子年冬月十二亥时,没民国丙寅年八月初九亥时,享寿六十三岁。配氏范,育子三女一。

胞兄:耀朝,耀廷。胞弟:耀嘉,耀正,耀品,耀赵,耀章,耀杰,耀发。

奉祀长男德均媳范氏;次男德成媳沈氏;三男德礼媳李氏;子婿:王朝元。

孙:星义,星仁,星弼。

中华民国十六年岁次丁卯季春月谷旦

按,文耀国是光绪十年《文氏宗谱》协理。

5.文耀国之妻——范氏墓

墓碑被摧毁成五块,后人干拼后,用铁丝捆绑加固。

墓联:姆仪百代推欧柳,懿范千秋继郝钟。

故妣母文宅范老孺人之墓

孺人氏范,耀国公原配也。国母李氏,生子十,……/氏归公,相夫敬姑,乡党称贤,赋性慈良温和,虽……/后,十妯娌皆钦服而不敢慢。育子三女一,皆耕读……/克勤克俭,家道兴隆,贤媛不亚郝钟欧柳。生同治帝癸/酉年冬月廿七日辰时,没于民国丙寅年八月廿五戌时,/享寿六十六岁。兹勒石以志不朽。

胞兄:耀朝,耀廷。胞弟:耀加,耀正,耀品,耀赵,耀章,耀杰,耀发。

奉祀:长男德均媳范氏;次男德成媳沈氏;三男德礼媳李氏;子婿:王朝元。孙:星义,星仁,星弼。

中华民国十六年岁次丁卯季春月下浣 谷旦

6.1954年的墓碑——范氏墓碑

1954年,对于你来说,也许就是一个具体的年份而已……所以上世纪5670年代的墓碑,当十分稀少。

石碑长方,碑云:孺人出自名门,幼承母教,温良恭敬,十九岁适文府,贤淑贞静,勤于耕织,孝侍翁姑,和于妯娌,教子严格,族邻称颂。育二子三女,生于甲午年腊月十日戌时,殁于民国三十囗年八月初一日戌时,寿囗十五岁,铭石以志不朽。公元一九五四年腊月一十八日。子文星刚,文星强……。

7.何玉祥:文氏是文天祥后裔

何玉祥曾撰新闻稿,称文氏是宋末文天祥后裔:

“文家老院子之老,没有人能说清楚。据文家后人讲,大院堂屋在解放初期曾挂有一块匾额,上面文字是文天祥担任丞相时当朝皇帝亲笔题写。文家人说,记忆中的文家老院子极为宏伟,前左侧有马厩,后左侧有花园,正面有碾坊、鱼池等。在文家后人手中,至今还保存着一本族谱,是清代先祖文丙填写。在该院后10米处是文家主坟,有文字可辨最早的为清同治七年文公之墓。”

(五)九坪山文氏墓碑

文家大院背靠九坪山,强氏墓碑上山有文氏老、新墓碑,老碑大多或毁或掩,见有原绵阳市博物馆工作人员文星明墓碑。

1.故慈母文宅赖氏老孺人墓

慈母祖籍潼南县塘坝场人氏,赋性温良,为人忠厚,待人热情,勤俭持家,三从克备,四德维全。与文公德教结为夫妻,二老友爱,教子养女,含辛茹苦。不意因病殁于太平楼,母恩难忘,故建碑纪念。

孝男文星明,孝媳王惠兰。

孝孙:文艺媳罗慧,文武媳敬红。重孙:文鹏,文然,文劲。

孙婿:赵波女文术。重外孙:赵一如。

公元二〇一〇年二月二十一日吉时立

2.故显考文星明老大人之墓

慈父文星明,智慧聪明,与母王慧兰结婚,育二男一女,皆能自强。父自幼苦读,毕业到阿坝州教育局工作,优秀共产党员。八六年调回绵阳市博物馆,任馆长到退休,备受上级表彰奖励。今儿女兴旺,父德难忘,特勒石驻功,千秋永存。

父生于一九三七年四月十六日戌时,卒于二〇一七年冬月二十日酉时,享年八十一岁。

祀男:文艺媳罗慧,文武媳敬红。孙:文鹏,文然,文劲。

婿:赵波女文术。外孙:赵一如。

公元二〇二〇庚子年

3.故显妣文宅王惠兰孺人墓

慈母中国共产党员,一九五九年毕业于阿坝州师范,先后在松潘、马尔康从事教育。配文公星明,育二男一女。不意因病殁于绵阳。母恩重于山,磨石刻铭,千秋不朽。

孝男:文艺媳罗慧,文武媳敬红。孝女:文术婿赵波。

孝孙:文鹏,文然,文劲。

公元二〇一〇年二月二十一日立

(六)九坪庙碑

九坪山顶有小石庙,悬山式样,基座、墙体和顶盖均用石板砌成,石工规整。联:“社稷神为主,山川地效灵。”左右内壁磨石,刻序言,言文资芳偕文定国、文定宇重建石庙之事。云:

尝闻创修庙宇,帝君之言也。今/太平乡东有山,名曰九坪,古有/石庙,乃土地旧像,因世远年湮,/风雨飘摇,庙像倾圮。近有文君资芳,/目睹心恻,念神无所依,民何能佑?囗/欢然有志,独力建修。数旬功竣,庙貌/辉煌,神像焕新,庶能保一方清泰,佑/四境平安,春祈秋赛,时时灵验,囗/有所祈莫不如愿以偿而赏矣。故勒/石以志不朽云。江邑儒生罗诚玉撰书。

九坪古刹告竣,爰将姓名志之于左:/

偕胞兄绵州千总文定国

同建修弟子绵州监生文定宇、石匠王金

大清光绪元年季夏月朔十日吉立

按,千总、副府文资俊,策名定国,绵北太平楼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