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鹤记忆】朝真场朝真观

分类: 寺观庵院 |
仙鹤镇朝真场,原为朝真乡驻地,因朝真观而得名。
(一)仙鹤故乡
相传朝真观原为白云观。两汉之际,李意期隐居于青城山和涪县,潜心于《易》,长于占卜预测,被尊为神仙。今游仙区涪江、芙蓉溪和魏城河流域,有一些李意期曾驻足的地方,如富乐山如意观,游仙镇游仙观、小枧镇登仙观、石马镇延仙桥和七星坝、仙鹤镇白鹤庙和朝真观等,游仙区因此得名。
相传李意期跨乘仙鹤,沿洛水溪而上,流连于柏林河,忘归于马鞍山。李意期在登仙观飞升以后,仙鹤留在了人间,栖止在洛水之源马鞍山上。仙鹤以马鞍山为家,常引群鹤优游于孟津山、五棵松、洛水堰、八面山、太平楼、魏城驿……鹤鸣于四野,声闻于青天,仙鹤钟情的地方,英才辈出。
《县志》载:“白鹤庙,治北一百里,明宏化八年邱姓建,光绪十九年重修。”乡人在马鞍山建庙,名白鹤庙。到明代宏化年间,邱姓人重建。后来白鹤庙遭遇火灾,仙鹤南飞至昙花观,再东飞到石龙院旁。当地人把仙鹤栖息的地方叫白鹤嘴。仙鹤常常飞进老林,有张氏先祖进山寻鹤,竟然发现仙鹤每每进出古坟。张氏先祖进坟得金银,买田置产,成为绵州北乡九里的大家族,后裔中有张健翮中举。
(二)朝真古刹
今有残碑,有“自明世天启建立山顶”“缮葺之无人”“胥宇移建”“遍谒檀越”“庙貌巍峨”等残句,从中可隐约窥见庙史。又有州、县志载其历史。《州志》:“朝真观,治北一百二十里,旧在观后山椒,年久倾颓,嘉庆初僧崑海移建山麓,增修回廊、前殿,颇完整。”《县志》:“朝真观,治北一百二十里,旧在观后山椒,年久倾颓,嘉庆初僧崑海移建山麓,后起高阁,颇得地势。”
明代时,朝真观近侧有邓、邱等大姓,居地叫邓家沟和邱家沟。先是,宋元之际,丘处机拜见成吉思汗后,全真教进入鼎盛时期。明代时,丘处机同族后裔作为卫所移民,来到了绵州洛水乡。
邱氏所信奉的全真教,主张儒、佛、道三教合一,即以“三教圆融、识心见性、独全其真”为宗旨,奉《道德经》《清静经》《孝经》《心经》《全真立教十五论》等为主要经典。
邱氏重建了白鹤庙,兴建了白云观。天启年间,重建白云观后,取朝见真人之义,更名为朝真观。朝真观原在山顶,是全真道教场所,供奉三清、玉皇、四御、三官、西王母、真武、文昌、丘祖等等。
乾隆末嘉庆初,洛水寺住持崑海飞锡朝真观。蒋尚鼎捐地三分,崑海鸠集众姓,将朝真观从山顶移建于山之东麓,山门戏楼、灵官殿、三清殿、玉皇殿、三官殿和两廊一应俱全。
近年重建的朝真观,有石牌楼一座,四柱三门二重檐,书观名,兼“国泰民安”匾额。
(三)朝真小学
朝真观旧时建有学馆,清末废科举兴学校,朝真观是今仙鹤镇境内最先建立的四所初级小学校之一。《县志》载,光绪三十二年(1906)正月,区立第80初小校在朝真观建立,校舍4间,距城104里。《市志》载,1906年2月,在朝真观建立小学,1958年批准建立朝真完小,为柏林二小,1961年改称朝真小学。
(四)朝真片区
朝真片区的地形是四山夹三沟,东小沟,中邓家沟,西邱家沟(崇林观沟)。朝真观在适中位置,每逢庙会,香客、商贩云集,朝真观成为一方百姓经济文化交流的中心。乡人在此兴场,场名朝真观,逢单日赶场。
朝真观,不仅仅指这座道观,更多的是泛指朝真场、朝真这个片区。
朝真场在明代隶属于绵州洛水乡,清代属于绵州北乡九里。民初,改州为县,改里为乡,朝真场隶属于北区,区署设忠兴镇。民国二十九年,隶属于魏城区柏林乡。1951年隶属于三区忠兴镇柏林乡。1958年隶属于忠兴区柏林乡。1961年6月,从柏林公社分离出来成立朝真公社,隶属于忠兴区。1966-1978年改名为火花公社,隶属于战斗区。1979年恢复朝真乡,隶属于忠兴区。1982年,下辖9个大队,75个生产队,户数2404,人口11202。1982年11252人,非农业人口149人。1992-1997年为柏林镇朝真办事处。1997-2019恢复朝真乡。2019年户籍人口10191人,12月26日,与柏林镇合并组建仙鹤镇。
(五)关于飞地的口述史
在游仙区地图上,今仙鹤镇朝真场北龙江水库附近,有一块完全被朝真村包裹的地界,标注“属梓潼县”——这是一块梓潼县的飞地。
赵显良老先生介绍,这块飞地叫牛王庙,属于梓潼县黎雅镇管辖,是龙井村的一个生产队。解放后,上级政府协调,计划对这块飞地进行置换,遭到当地人反对。当时梓潼是三类县,绵阳是一类县,绵阳这边运动搞得起,梓潼县那边遇事慢半拍,有的运动甚至没有搞,日子过得清净一些。加之黎雅场一半属梓潼,一半属江油,在梓潼县鳌家、江油县萧家两个大爷的经营下,场赶得很热闹,是繁荣的旱码头,买不到的东西买得到,卖不脱的东西卖得脱,绵阳、梓潼、江油三县交界地方的人都愿意到这来赶场,所以他们都不愿意被划到绵阳来。
实行供销社时,龙江村的人都擅长篾活,编的箩篼卖给供销社。挨到龙江村这个龙井村生产队的人也擅长篾活,黎雅那边向柏林打招呼,喊不得跨境收箩篼。黎雅为了箩篼不流到绵阳来,给飞地里的人预付定金。飞地里人擅长篾活手艺,使得黎雅那边也不愿意放弃。
四川谚子说,“彰明县的官——管得宽”。这后面折射的就是一种飞地现象和文化。一块梓潼县的插花飞地深入仙鹤镇腹地,正是这种现象和文化的反映。其实仙鹤镇在梓潼县也曾有飞地。现在的江油重华镇,很久一段时间属于梓潼县管辖,是梓潼县在江油县境内的飞地。在民国时,“重华镇竟成了梓潼、江油、剑州、绵州四州县共管的场镇。梓潼在重华场镇辖有两个保,江油辖有1个保,剑州武连驿辖有10户,绵州北乡的柏林河辖有4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