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鹤记忆】双凤山文华院

分类: 石刻遗馨 |
《州志》:“文华院,治北一百里双凤山麓,俗呼双庙子,乾隆中里人李培元募修。”《县志》:“文华院,治北一百里,俗呼双庙子。”
(一)历史
文华院,一般称为双庙子,在仙鹤镇柏林场和朝真场之间的金龙村,旧绵州北乡九里双凤山。坐西北向东南,前后两院,由魁星楼、观音殿、三教堂等组成,占地面积800余平方米。
院内保存了乾隆至嘉庆的碑刻4通,分别是《增修文华院碑记》《双凤山形势评鉴碑记》《新修文华院上院碑记》《文华院咏柏诗碑》。
据碑,双凤山发脉于江油窦团山,因山形似双凤朝阳而得名。四面旋绕皆山,东面天马山(银锭山),巍然深秀;西面笔架山,仰之弥高;南面帅旗山,孤峰峭丽;北面云峰山(林潼山),上出重霄。西去一里为玉水,即洛水溪,潺潺流泻。
文华院创建于明代。至清雍正年间建大殿两座,观音菩萨灵应至著。有吏员李培元为培补风脉,栽植了一棵柏树。乾隆五十六年(1791),李培元、夏世贵、邓宗富等倡首,募化信善,修建东西两廊,装塑牛王、谷父蚕母等像,至五十八年竣工。嘉庆二年(1797),在后山新修殿宇四座,修砌阶沿石梯,装塑华严三圣,为满堂神像装金。由此形成上下两院格局,前后左右,备极壮观。
嘉庆年间,李培元栽植的柏树已经美秀挺然,黛色参天。李公的儿子李含芳、李含英和地方文士有感于他对文华院的振兴之功,举行了一场诗会,流传至今的有贾连城、潘维岳、李玉选、王文元之作。
(二)碑刻
1.乾隆五十八年《增修文华院碑记》
碑长方削角,宽0.98,高2.1米,厚12厘米。云:
尝闻创修寺院,获福无穷。今有绵北九里双凤山文华院,古刹也。自雍正间建大殿两座,迄今多历年所,受风雨之飘摇,几几乎其将覆矣。囗上下观倾颓之象,发善缘之心,爰是公同商议,培补此院。奈独力难成,因而募化四方,仁人君子概施锱铢,增修东西两廊、山门和围墙,装塑牛王菩萨、谷父蚕母金身。今当功成告竣,将众善姓名勒石,以垂不朽云。
总领:吏员李培元男含芳含英捐银六两四钱,夏世贵男贤高捐银二两九钱,邓宗富男开福开榜捐银二两八钱,龚在明男心学捐银二两六钱,张炳先男正泰捐银二两二钱,刘昌龙男汉荣捐银一两八钱,敬先正男敬泰捐银一两。
领袖:赵士美,李纯,张信,宋洪囗,聂廷兰,曾文彩,王润,吏员左得禄,李国举,杨廷俊,敬元仕,张贵,吏员翁元臣,生员杨廷兰,监生安吕云,监生方崇礼。
监生安羽云,生员安启基,吏员朱世臣,吏员揭洪仁,监生安书云,监生安罗云,揭洪义,吏员范守智,监生张镕,吏员张君达,生员邱岱,生员张治化,监生赵仕武,生员安中立,监生黄相元,生员贾连城,国手敬元德,吏员陈瑜,监生王廷元,生员蒲心广,监生左荣楚,监生冯天佑,生员王建侯,吏员梁文元……
大清乾隆五十八年(1793)岁次癸丑仲春月念七日谷旦立
2.乾隆五十八年《双凤山形势评鉴碑记》
碑长方削角,宽0.98,高1.95米,厚12厘米。两侧边缘有通顶连枝纹。凡16列,满列30字,阴刻,楷书,近颜体,字径4厘米。云:
乾隆癸丑(1793)春,院工告竣,锡嘉名曰文华,仍古号也。相其形势,水秀山明,俨如双/凤之朝阳,故又号曰双凤山也。夫此山者,发脉自chuan山,蜿蜒而来,长江如/虹贯,蟠绕其下,登览之顷,万象森列,岂非天造地设,以成一方之胜概,而/开千百世之伟观者欤!且四面旋绕皆山也,巍然鹄峙,望之而深秀者,东/之天马也;毅然角立,仰之而弥高者,西之笔架也;孤峰峭丽,而下接衡虞/者,南之帅旗也;层峦耸翠,而上出重霄者,北之云峰也。前行里许,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四山之下者,玉水也。嗟乎!胜地不常,众美难具,此院有/崇山峻岭旋绕四旁,又有清流急湍映带左右,岂非绵北之胜景也哉!夫/景胜则地灵,地灵则人杰,故风俗之醇美,人民之俊秀,有比户可封之象/焉。生不敏,谨拜手以赞曰:
伟哉双凤,壮丽奇观。精华轩露,气象万千。东西/南朔,岩壁波垣。帅旗笔架,天马绝巉。云峰玉水,高低相悬。升厥崇椒,远瞩/凭栏。土沃才俊,永奉名禋。伟哉双凤,惟亿万年。
四川直隶绵州梓潼县文学候补廪生安启基撰题
四川直隶绵州梓潼县文学候补廪生安中立原评
四川直隶绵州梓潼学文学候补廪生杨廷献鉴定
四川直隶绵州梓潼县吏部候选左堂李如式置书
(三)嘉庆二年《新修文华院上院碑记》
碑长方削角,宽1.01,高1.92米,厚16厘米。额刻“群沾福庇”,首尾两字是尖底双钩,中间两字先平底双钩,再錾绳纹。前序7列,云:
邑之西北五十里,有山自北蜿蜒而来,形环拱如舒翼,势回翔若飞腾,名曰双凤山。山之西北有庙,曰文华院,创自前明,相沿至今。古刹/中座镇观音菩萨,灵应至著,每逢朔望,远近信善咸朝拜焉。圣像装塑,肇于本朝雍正年间,迄今六十余年,历时既久,金像尘拂。/乾隆辛亥(1791),附近施主鸠众募材,复如培修,更置东西廊庑、山门、围墙,气象渐昌,朝谒弥众。第规模虽具,华丽未昭,乃有好善吏员李君(培元)/偕四五同志,倡首谋议,装饰正像满金,增修后山华囗四座,虔塑文殊、普贤、佛祖金身三尊,辉煌满堂神像,新设正座神龛、纱帐,/合殿门面墁砌阶沿石梯。前后左右,备极壮观,庶庙貌重新,神所凭依,将在斯矣。然是举也,独力难成,众擎易举,幸四方好善乐施金赀,共勷/盛美,则重粟惜福,功既培于有囗,而神灵呵护,行将遍于寰宇矣。今者功成告竣,造碑两座,爰将总领、领袖及众善姓名,铭诸石刻,永垂/用志不朽云尔。是为序。梓潼县儒学生员蓉溪贾连城国瑞氏沐手撰书。
总领:吏员李培元捐银三两,张炳元捐银二两,敬元明一两二钱,邓宗富一两二钱,刘昌隆六钱四厘。
领袖:潘永楠二两,监生赵仕武一两,梁朝宇,贾囗元,生员杨廷献。监生王廷元,生员邱岱,吏员贺君礼,吏员刘大德,吏员杨如清,生员王建侯,吏员张君达,监生贾升元,生员安启元,监生安书云,监生安吕云,廪生张治化……
大清嘉庆二年(1897)岁在丁巳十二月十二日谷旦
(四)嘉庆年间《文华院咏柏诗碑》
诗碑横长方形,曾挪用为石缸构建,刻咏柏诗四首,年款缺失。诗云:
1.生员贾连城。此柏挺然殊众芳,文华院下正当阳。千条嫩绿垂青琐,一朵祥云拥佛堂。御史台边堪比节,尧山岩畔乐齐光。植根得地囗天厚,永作休嘉历运长。
2.生员潘维岳。树梢原期早羡芳,苍葱葳蕤固当阳。森森黛色参天阙,郁郁香姿绕画堂。劲节常青因雨化,丛枝齐放发幽光。扶持永赖神明力,双凤山前乐久长。
3.吏员李玉选。山势如双凤,院静表文华。千枝翠柏当前遮,苍苍挺挺,美秀堪嘉。自是天家多雨露,祥符泰运饱烟霞。
4.监生王文元。双凤山前柏,吏员李氏栽。虽非梁栋选,本是出群材。叶叶凝霜密,枝枝向日开。千年青德永,万古荷栽培。
山主:许昌相、夏世贵、李含芳、李含英、邓宗富、囗囗竖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