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元和四年李汭《高凉泉记》

(2021-03-12 15:09:01)
标签:

石堂观

李汭

分类: 绵阳金石

李汭的《高凉泉记》产生于沈超《崔文公魏成县灵泉记述》之后,而在位置上却靠前。

(一)现状

李汭《高凉泉记》在久视元年《灵泉记》之左,长1.38,高0.76米。在南面三方石刻里居中间,面积最大32列,楷书,字口较清楚25列字径约4厘米,满列18字。有宽近两寸的裂缝斜贯右部上部从第9、10列开始,斜向至右下角。裂缝左下再挤裂一块,嵌于原处,暂无大碍。后7列为题名,字径约3厘米。总计542字。

(二)碑文

该石刻产生于唐宪宗元和四年(809),陆心源《唐文拾遗》卷二十六有载误识“予”“丘”“岧”等四五字。刘喜海《金石苑》第二册亦收录其文,言“高二尺三寸,广四尺二寸。三十二行,行十八字。字径八九分至寸余不等。正书。”对照拓片摘录如下:

高凉泉记/

营田判官前殿中侍御史内供奉李汭撰/

魏成县南五里有长岭,虽岷峨支派,似无他异。/其阳崖产高松凉泉,夏不知暑,其阴窦藏灵境/怪石,人未之造。摄令吴兴沈君超,好古之士,为/政之暇,冥搜得之。异日,予乘轺一来,沈君谓予/曰:山无泉不灵,泉非山不清,然则凡岭突兀,虽/大而顽,污池沦涟,虽广必泥,良不并也。我有奇/旷,子能觌之乎?

斋诫以往,果有所骇。其始至/也,则一山,玉溜潺湲,众籁成吟,笙竽匪禁/登之洗然,如谒群仙,心意自殊,若与道俱。横石/如陨,匪錾匪凿,傍架绝壑,根山不落,上磨层霄,/屹然岧岧。其间可俯而入焉,则空洞博敞,如堂/如室,苔驳古状,奇怪生妍,谁开混元,益伟造物。/然则始知夫山林独往之士,一丘自足,穷年忘/,亦何必察耕父,送白日昧谷,然后/为异也。

傍得旧铭,隐磷余字,即久视元年崔司/业融首莅兹邑,高禖有祷,刻石斯存。地由古观/废非一祀,沈君必将复其层构,招置道流,以识/前修,且彰今躅。渔阳李洛客评之曰:“夫躁静根/性,兴废由人,昔丘明与孔圣同好恶,今吴兴发/文公之胜概,恬智之域,若合符然。矧沈之力政/嗜学,实希曩哲斯境也,适丁斯时,为不朽矣!”后之好事者,亦奚必陋今而荣古哉!元和四年闰三月十二日记。/

宣义郎行主簿杨溥/

摄令将仕郎、前守巴州盘道县令沈超/

前遂州长江县主簿主簿杨涉杨惟汎、雍继先书/

观察推官试秘书省校书郎沈杞本里范惟正、本里朱建/

度判官前监察御史裴琬录事赵融、杨渐/

摄节度判官前监察御史裴浰遂州长江县尉文纵/

度副使捡挍刑部员外郎兼侍御史崔廷/

李汭石堂之行

在李汭眼里,魏城县南五里长岭是岷峨支脉,其南面有高松凉泉,盛夏饮之,似冰震齿,如雪洒心,能让人忘记酷热。石堂观是名胜,奇石嶙峋,非人工所能巧设。除此之外,也并无其它特别之处。这个佳处,还是魏城县令沈超——一个好古之士搜寻到的。

一天, 李汭乘坐便车来到魏城。沈超对他说,“山岭没有清泉就会缺少灵气,凡岭突兀,显得顽钝;泉水不穿山脉就不会澄清,水池泛波,也不过是多了一些泥水。我知道有一个奇旷之处,您能否同我一起去看看呢?”

李汭斋戒后,与一行人同往,石堂的奇旷果然让人震撼。初到时,风拂山林,玉泉潺湲,风篁声、树叶声、泉声、鸟兽蜂蝶之声……笙竽俱奏,汇成吟咏之声。继而登上石堂,众人肃静庄严,如同拜谒群仙,心意特别,若与康庄大道同行。巨石横生,其势如坠,临壑架设,非雕非凿,下不生根,上可摩天。岩间可俯身而入,只见空洞博敞,如堂如室,苔藓斑驳,古逸奇丽。是谁创始了石堂?增加了造物的伟大。由此知道,生活在山中的世外之人,一座山丘就足以让他自我圆满,久历年所,他忘记了回家,他又何必去当一个农夫,每天送太阳落山呢?

岩上有石刻,是大周久视元年崔融莅临魏城,求子祷告后留下的。石堂由古至今,废败不止一次,沈超县令必将重建殿宇,招道士居住,继承前贤之志,彰显今日游迹。

渔阳李洛客评价说,“急躁还是平和,其根在人的天性,兴盛还是颓废,取决于何人何力。昔日左丘明和孔子好恶相同,今日沈超再继崔融前美。他致力于政事,专注于学问,如同古之先哲。石堂逢遇沈县令当政之时,将是不朽之胜迹。”后来者也当努力,又何必一定要苛责现今,推崇古代呢?时元和四年闰三月十二日(公元809年4月30日)。

(四)李汭和同行者

李汭(ruì),《唐书·宗室世系表》载为唐太祖李虎第五子李绘即雍王房六世孙。又见《郎官石柱题名》,司封郎中。撰《高凉泉记》时为营田判官,由殿中侍御史内供奉迁任。

杨溥,字无尤,宣义郎行主簿,户部尚书杨于陵曾孙,宰相杨嗣复孙,京兆尹杨损子。

杨涉,前任遂州长江县主簿。一说是宏农人,是武则天时期宰相杨执柔之侄,新安令杨执虚之子,曾任资州刺史、广平郡公。一说是宰相杨收之侄,杨岩之子,字文川。杨收出生于公元816年,故可以排除杨收之侄的说法。长江县,西魏时更巴兴县为长江县,隋属遂宁郡,唐属遂州,上元二年徙治所,元至元十九年省。

文纵前遂州长江县尉

裴琬,隋营州都督裴世节之孙,裴知言之子。支度判官,前监察御史,侍御史。官登州刺史。支度判官,是支度使(由节度使兼领)属官。

杨渐,录事,杨晤之子,杨损之弟。

裴浰,节度判官,前监察御史。李虞仲有《授裴浰郭卢等诸州刺史制》:敕朝散大夫前守蓬州刺史上轻车都尉裴浰……浰可守衡州刺史,散官、勋如故……”大和初年至九年(827-835)任衡州刺史。

崔廷,支度副使,检校刑部员外郎,兼侍御史。有崔咸撰崔廷墓志,现藏国家博物馆。崔廷,唐博陵人,字彦实。德宗贞元初进士及第,为山南西道节度从事。累迁侍御史。宪宗元和间,拜珍王府谘议。迁职方员外郎,充新罗吊祭使。使还,除河中少尹,迁太子少詹事。于洛阳吊祭李愬时,堕马伤足,除光禄卿致仕。长庆三年(823)去世。

沈超、沈杞,见前。录事赵融,书者杨惟汎、雍继先,里人范惟正、朱建等无考。

(五)硝烟之后的“岁月静好”

元和四年,前往石堂的人物,不仅有魏城县的文职官员,还有营田使、支度使属官等具有军队背景的人。他们有的是皇家宗室,有的是宰相后裔,有的后来成长为一方刺史。天下群英为何汇集于魏城县,或许与刚结束的一场战事有关。

贞元二十一年(805年),唐宪宗李纯继承皇位。同年,西川节度使韦皋病卒,刘辟被任命为节度副使,代理节度使事。

唐宪宗“以法度制裁藩镇”,竭力纠正朝廷权利日益削弱、藩镇权利膨胀的局面,对不服的藩镇进行征伐。

元和元年(806)正月,刘辟请求统领三川节度使,未准。刘辟反叛,割据西蜀,将东川节度使李康围困在梓州。神策行营节度使高崇文奉诏领军讨伐。二月克剑州。三月由阆中出师,解梓州之围。六月破鹿头关,连战皆捷。九月克成都,擒刘辟,送京师斩之。

刘辟割据被灭,是元和中兴中央攻略的第一步。这“第一步”迈出后,李汭、沈超一行人来到了魏城,在石堂观领略“岁月静好”。

(六)魏成县还是魏城县

魏城县,始建于西魏废帝二年553)。该年五月,西魏大将尉迟迥至涪,南梁刺史杨乾运降,尉迟迥分涪县地新置魏城县,治地在盐泉井,即今游仙区玉河镇上方寺山下。隋大业十三年(617),县治迁至溪河纵而驿道横的今魏城镇。唐宋因之。元世祖至元二十年(1283),魏城县撤销,并入绵州本州。魏城县建县730年,辖龙溪、太平、青渠、万全四镇和永宁、清泉等十乡。撤县之后,长期是魏城驿,仍是一颗璀璨的蜀道明珠。

“魏城县”三字中的“城”,先后有“成”“城”两种写法。游仙区境内“魏成县”写法案例列举:

1.圣水寺永徽元年(650)造像题记:“永徽元年太岁庚戌十二月乙丑朔十八日壬午,成绵始二州,巴西、魏成、梓潼等县三洞弟子……

2.石堂观唐元和四年(809)魏城县令沈超《崔文公魏成县灵泉记述》石刻,见标题

3.石堂观唐元和四年营田判官李汭《高凉泉记》:“魏成县南五里有长岭……

4.高登寺景德三年(1006)造像题记:“……大宋景德三年岁次丙午……绵州魏成县修福里人也……

其余均作“魏城”,较早的有石堂观宋初太平兴国六年(981)《西川路转运司怗石堂院》:“今据绵州魏城县状申,石堂院见管屋舍共一十间……”

据上,是否可以说在隋唐时写作“魏成”,自宋代写作“魏城”呢?(高登寺造像题记作为民间非正规写法案例)

元和四年李汭《高凉泉记》
元和四年李汭《高凉泉记》
元和四年李汭《高凉泉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