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城镇大垭口石椿坝佟氏

分类: 墓志铭 |
佟氏居住于魏城镇绣山村赵渠沟中下游,大垭口西侧石椿坝(原六合村6组),现存佟家祠堂和墓地。
(一)祠堂与墓地
佟家祠堂位于元宝山东南麓“ω”形山湾中嘴金龙寺侧前,坐西向东,前临石椿坝,隔坝望大垭口。垭口西北去有石堂观,东南去有云盖山。
佟家祠堂椽朽瓦倾,残留三间,穿斗式全木构架,悬山屋顶。前后七柱落地,前廊仅剩中部。该祠堂屋身的柱、枋、穿、门、窗、壁等全部用木材构造,户牖有多种形式的雕花。青瓦比一般民居所用稍大,0.25*0.2平米规格。
旁有祖屋,抬梁与穿斗相结合。面阔两间,右侧山面用五柱穿斗,其余前后施四柱。柱落石础,硕大难抱。柱间砌土砖为墙,室内是四步五檩抬梁前带一穿,脊瓜柱无叉手,瓜柱用驼峰。前廊用一穿,后接砖房一间。悬山屋顶,覆小青瓦。
祠堂后乃佟氏墓地,南与王家小湾为界,北与王家黑柏林为界,绵延近两里百余座,是赵渠沟规模最大的家族墓群。佟氏墓碑以雍正六年(1728)同于恭墓碑最早,以同藩墓志信息最全,以同登元、同德元墓碑最为精美。
“同”还是“佟”?佟家早期墓碑上都写作“同”,后来“同”“佟”并用,大约各占一半,现一般都写作“佟”。
(二)源流和字派
据碑,佟氏祖籍陕西富平县,明代世居剑州同家口广义乡千家屯。康熙二十八年(1689)后,继迁绵州东乡四里赵渠沟,落业于大垭口东度乡新户监石椿坝。
始祖同好。
二代祖同生燦。
三代祖:同于恭、同于亮、同于金。同于恭为迁绵第一代。
四代祖:同藩
五代祖:同文彬、同文彩、同文彦、同文彪、同文髠、同文彰。
六代祖:同荣璿、同荣岳、同荣珠、同荣琮、同荣瑄、同荣璞,佟荣清、佟荣泰、佟荣玉。(按,或去掉“荣”字作单名)
七代祖:同仕元、同贞元、同鼎元、同贵元、佟和元、佟榜元、佟登元、佟庆元、同正元、同文元、同条元、同殿元、同启元、同德元、同亨元、同润元、同升元、同吉元、同朝元、同相元等。
前九代字辈:“同生于同文,荣元学正。”自十代起字派:“明德峻显,世代开昌,先朝宗立,本恩永亨,国家兴盛,天赐祯祥。”
(三)佟氏和天主教
清道光、咸丰年间,天主教传入绵州北乡王家湾和东乡石板河,规模不大。同治三年(1864),新繁人柳建南来到石板河传天主教。他在佟家湾(广济村7组)建起了一座圣堂,将佟家湾变成了圣堂湾。当时,柳神父除了宣扬教义外,还宣传奉了教就能高人一等,这个吸引力可不小。许多农民因此加入天主教,给传统的乡村社会带来了很大的冲击。天主教在石板河扎下根,在双兴场斗秤和黄荆河用水问题上,平民和教民的矛盾难以调和,佟、任两姓人大规模入教。即便在知州文启和省按察使刘委员宣判了斗秤案后,仍酿成了惊动一时的误伤神父案。
佟氏子孙沿赵渠沟、广济堰散布于石椿坝、圆木桥、九枝丫、佟家圣堂湾一带。自同治年间,佟氏就有很多族人加入天主教,圣堂湾一湾的人更是全员自幼入教。
而至到民国,天主教仍被大众所不能接受。民国七年赵渠沟《白氏族规碑》载:“抚人奉教者,不准上坟。”由此可见一斑。
(四)雍正六年墓碑价值大
移民始祖大多从康熙、雍正年间开始入川籍绵,移民墓碑的竖立,大多从乾隆年间开始。笔者以前所见,以徐家镇建效村唐家老湾唐田墓碑最老,立于康熙五十四年(1715),次以观太镇罗家沟村雍正四年(1726)余恩福、雍正七年(1729)罗茂宇墓碑最老。佟家墓地雍正六年痛于恭墓碑的发现,充实了我的认知。这些墓碑,开移民立碑风气之先,对研究清代移民历史和文化具有重要的价值。
(五)佟氏墓志选
1.雍正六年同于恭元配王氏墓碑
额圆身方,宽0.55,高0.85米。边缘有规整带状,带状内线刻连续云水卷纹,在顶额处拱揖出一个方孔钱纹。额刻“垂范千古”四字,碑身中间竖刻有“清故显妣祖同公讳于囗之墓”等字,当是佟氏始祖夫妇的墓碑,释读为:“清故显祖同公讳于恭、显妣祖同母王孺人之墓”。右侧有碑序5列,下部剥落无字,上部也难以辨识,有“盖闻”“康熙”“大垭口石囗坝”“祖籍”“云尔”等字。左侧上部横刻“世代囗囗”四字。稍下刻:“孝胞侄:王问乡、王问友。孝堂侄:王登第、王登榜、王登位。孝……雍正六年八月……”
2.皇清待赠生员显考同公讳藩号价仁之墓
从来先茔定碑,以垂永久。古兴今湮,莫无闻考之究。新刊碑志于墓也,上昭前/人之谟烈,下为子孙知世于先后。祖原籍剑州同家口广义乡千家屯埃囗/庵侧近住居,先祖产之源流也。自清朝定乱,于康熙二十八年(1689)后迁移绵州涪/江之东,落业于大垭口东度乡新户监石椿坝住居,此迁择之地。郡遗名于后/世,辉耀于先祖。其碑远年,烈风震动,碑之损折。迄今子孙众多,犹恐世远年深,后世/莫知来由,不能表见于当世,故尔合族凛竖,永垂千古而兰桂腾芳,似瓜瓞绵绵难以知真传。因勒石以垂千秋不朽云尔。
大清光绪十四年十二月廿二日
3.故显考佟公讳朝元大人墓
公敦厚人也。其先自陕而来。璞翁有子五,而公适居燕山之殿。资性聪达,形表/魁伟,毅毅然有遗世风。年甫三五,即能自立,奈家式微,未习诗书。若乃子孙/捧盘,视膳备鸡豚之奉;丁年分爨,让梨泯雀鼠之争。阡以东而陌以南,耕若象/而耘若鸟。古云孝弟力田,公则有之,所以行于乡而乡人钦其长厚,游于市而市人重其老成也。至公德配氏贾,生男三女一。雅琴瑟之调,济桥梓之美,固/所素优。所异者,盆鼓四十,志不嫌夫鳏居;续弦二三,心切耻乎燕寝。由壮及老,/无瑕议,此尤为铁中之铮铮,庸中之皎皎欤!享年八十九,以同治十一年(1872)五/月癸卯卒。嗟乎!公之生平,其始也,天若故苦其境,以阨斯人,而公不因苦/而败行;其继也,天又若特变其局,以试彼志,而公则顺变而守义,是天之礳/钝已周,而公之操持愈确无惑乎。卒底饶裕,克享遐龄,金兰玉树,共生庭阶,/天之报善为何如也,公之获福又奚似也。公子辈欲报罔极之德,谋为不/朽之事,于是竖碑表墓,用昭景行。邀叙于余,余义不容辞,谨志巅末,爰为赞曰:/
于邑佟公,天性特隆。伟乎其貌,确乎其操。克敦伦纪,备尝艰辛。承先启后,厥/惟是翁。景仰高山,摛其元耀。嗟尔来世,是则是效。
世愚侄卢懋林顿首撰书
大清同治十一年岁次壬申仲冬月二十七日
4.处士登元公墓志
公乃乾隆时生人也,少时恭听祖囗遗训,耕读为本,/乐志桑田,勤俭可风。元配何孺人,生二男二女,子平之愿遂足也。囗重/贸易,家道丕兴,谁谙二子先父而卒,公之持家备尝辛苦矣。继配陈氏,/可为内助之贤,公心欢悦。不幸蓝匪扰乱,公以头年而卒,享寿七十。/时值颠沛,未列贞珉。今子孙难忘祖德,是以立碣,以垂千古不朽云尔。
大清光绪十年孟冬月二十五日谷旦
吊公卓卓性非庸,一生奔忙不放空。处己持身勤且俭,待人接物恕而恭。田连无愧歌阡陌,栋宇何惭咏竹松。虽乏文章光上国,丰财曾作富家翁。
时维应钟属小阳,翠柏苍松独傲霜。诗吟白雪牙多冷,赋作红梅墨少浆。亲朋远近皆称美,孝子慈孙共敢伤。想睹音容难再见,绵绵瓜瓞长发祥。
字派:明德峻显,世代开昌,先朝宗立,本思永亨,国家兴盛,天赐祯祥。
东至门前小沟为界,南至石椿坝为界,西至任永康地界为界,北至王家松林为界。
5.皇清故显考刘公讳永年、刘母李孺人双灵之墓志
从来墓志之设,所以传后世久远也。然欲传于后世者,非刊石者何以计耶?吾生/父王公讳维仁,祖系西秦扶丰县降诞生人也。来蜀经营于乾隆十一年。父没/卜葬魏城驿,有碑记可考。不意我母夺志,相我继父刘公,祖系西秦富平县人氏。继父生于康熙辛卯(1711)相三月廿四日子时受生,亡于庚午(1750)七月廿氏日丑时故。母命丁酉(1717)相十一月十四日/囗时生,亡于乙巳年(1785)八月廿八日戌时故。双亲俱亡,无处安莹,哀恳/佟府囗房贵元,讨受弍棺,合墓安莹。略叙其由,俾后世子孙拜谒有宗云。
大清乾隆五十一年(1786)十一月二十日谷旦
6.佟德元左氏墓碑
碑盖歇山式样,四角飞翘。脊顶构建山形,鸱吻吞脊。套门三开间,精雕细刻,工艺繁缛,内容有赐福、送禄、戏狮、扼虎、奉果品、献金钱等。抱鼓蹲坐萌童,上站立石狮。其雕刻让人心醉。碑云:
故显考佟公德元老大人,显妣佟母左氏孺人之墓
青山留盛景;秋水绕明堂。酉山卯向。
父德须常念;母恩且莫忘。音容宛在。
《礼》云:“天地和而后雨泽降,夫妇和而后家道成。”故《诗》称“偕老”,《易》叶“永贞”。诚以兴家,虽男子之事,亦甚赖内助之贤也。今德元公,祖文彪,祖母王太君,生公父璞。母贾太君,生公弟兄五人,公行二。公生于乾隆己丑(1769)相十二月初五日子时,享寿八旬,卒于道光戊申年(1848)某月廿六日未时。思公立心正直,克勤穑事,家业丕兴。元配左孺人,生于乾隆丙申年十一月廿日寅时,年过七十又三,素习内则,囗囗囗能,依然在堂。孺人生六男,悉能成家立业,继承父志。所以产业徒创,子孙众多,盖由公妇积德之报也。今六子不忘父母之德,特勒石以志公之生平,并著孺人之贤云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