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恩贡生何浩然故里——信义镇深柏沟
| 分类: 石刻遗馨 |
(一)何家宗祠
何家宗祠,一般称为何家祠堂,在信义镇森柏沟森柏村9组。该祠原由何浩然修建于同治三年(1864),规模不大。光绪十四年(1888),何浩然成为恩贡生,与弟何治元、何江元扩修祠堂,“经始于光绪戊子(1888)春,落成于庚寅(1890)夏”,前后历经三年。祠堂坐西向东,四进三院,四面合围,从前往后依次为八字龙门、拜殿、正殿和后殿,左右为两廊厢房,总计房屋五十余间,占地3千余平方米,连同附属,占地八亩。
何仁远(居魏城)2001年所立宗祠碑介绍,何家宗祠雕梁画栋,气象万千。正殿雄伟,前后五柱,顶梁石柱高达8米,柱面乌黑发亮。前廊设石狮柱础,造型美,雕刻精。门柱对联兼楷、隶、篆、草。户牖或雕花鸟虫鱼,或戏曲故事,或几何图案。殿内设神台一座,供奉祖先牌位。后院有鱼缸、假山,院中植芍药、牡丹、黄菊等。龙门、正殿、后殿、围墙等毁于1970年左右,现仅存拜殿。
拜殿存正中一间,破漏不堪。为穿斗式建筑,脊檩彩绘,中间为团寿图。前后九步四柱,柱间夯土。八根柱子中有六根是四方石柱,刻对联四副,兼楷隶行诸体,书法佳,用朱拓尤显昔日光辉:
湘北溯渊源,籍著信安延世胄;剑南昭宠锡,门彰清义荷恩久。
处事务和平,推恕行仁期符九策;立品须清洁,勤耕苦读勉继三高。
矩矱诵清芬,霜露有情思报本;箕裘贻累叶,蘋蘩式絜永输诚。
思孝思恭,聪听祖考彝训;克勤克俭,先知稼穑艰难。
两侧各开一拱门,有二联:
真学问从伦常做起;大富贵自阴骘得来。平安是福。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资富能训惟以永年。孝友为春。
拜殿前后有三棵古树,前为两棵古柏,树围两米许,高可参天。何家人说,深柏沟由此得名。后有栾树一棵,与拜殿同庚,春华秋实,见证了何家祠堂的兴衰。
南北两侧原有封闭式花园,植桃、李、梅、桂、皂角、摇钱树、柏树、月季、栀子等,今各存一棵桂花树,是五棵挂牌保护古木中的两棵。花园处各凿一池,两池暗道相通。池边各伸进一条石龙,引山泉自龙口注入。两池互通互补,设置奇巧,池水映天,清洌可鉴。“风度端凝,言行有则”的何浩然、享五福之全的何治元、教授何家子弟的邓昶……他们的影子似都还在池镜之中。
组长何锡远保存有“何家宗祠记”石刻,云:
何氏宗祠经始于光绪戊子春,落成/于庚寅夏。后殿、正殿、拜殿、两廊共四进,总计房五十余间。既竖神台一座。院左右凿池,二水相通。特恐代远年/湮,无所稽考,因志大概,以昭永远云。
后裔恩进士何浩然、监生何治元、监生何江元、,文生何仲槐。
大清光绪十五年仲秋月初三日立
何氏祠堂建成至今不过130年,败落至此让人唏嘘。若稍加整修,仍是收族敬宗之地,是维系一族亲情的纽带。
(二)恩贡生何浩然
碑原在信义镇何家大山东北侧、深柏沟何家祠堂后山腰处。因修武引沟,被移至稍高一阶。重立时,有人受伤,除底座和碑板外,其余夹石、抱鼓、碑盖等均未组装。碑板宽0.8米,高1.52米,厚22厘米,前后装反。正文12列,楷书,字径4厘米。碑云:
皇清敕授儒林郎、钦加州同衔、恩进士何公养吾府君寿藏
奉祀:职员仲楠、职员仲模、文生仲槐、文生仲栻、职员仲桂。
宣统二年岁次庚戌仲秋月吉日立
公字养吾,讳浩元,策名浩然,华廷公仲子也。公孝友廉介,善体亲心。幼警敏,见诗书即咿唔。长从王师九年,即补弟子员。复奋志举业,从孙喆人先生。先生每见许。同治甲子冬,太翁即世,哭泣尽哀庐墓百日,即承先志建修祠宇。昆季四,长兄即世,公承母欢,佐理家务,内外井然。俯视子侄成童,延师教读。后二子一侄,名列胶庠,皆其培植也。家务虽繁,尤嗜学,四乡试未售,乃由附贡授职分州,加州同衔。时见重当道,公事沓来,公则和衷共济。州尊每称曰“能”。前总里内甲保,遇有繁难,无不善言以息。光绪甲申秋,太孺人病故,公尽哀尽礼,亦如居太翁丧。后与二弟恢宏旧祠,经理数载乃成,于以承先启后,而公之素志慰矣。
余曾主西席,而公之风度端凝,言行有则,此诚余之所矜式也。公生于道光壬辰二月十八日戌时,元配侯孺人,生子五女二。孺人六旬告终,葬高家堰新阡。续配孺人氏王,无出。今夏生圹成,哲嗣祈余为记,爰述梗概,以表于碑阴。
绵州举人盐亭县教谕世弟邓昶拜表、姻愚弟贡生吕济川敬书
综合观音庙光绪元年“斗秤案示谕碑”、王珍金《石板河的龙门阵》书稿与何镇元先生口述,概括何浩然生平事迹如下:
何浩元,字养吾,策名浩然,字与策名出自《孟子》“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句。何氏源自湘北,籍著信安,世为剑南人。始祖何子实,康熙年间居剑阁。何子实生何先学。何先学生何玉琦,生于乾隆己丑(1769),业儒,来绵东四里净觉院近侧教授乡中子弟,遂落业于此。何玉琦生何华廷。何浩然为华廷公次子,生于道光十二年(1832)。幼时机警敏捷,见到诗书即咿唔。成年后,在军营当差九年。补州学生员后,奋志科举,在左绵书院跟从道光丙午科举人孙秉喆(字喆人)先生读书,深受孙先生认可。孝友廉介,善体亲心,用心敬养父母。同治三年(1864),华廷公去世,他在灵堂和墓前哭泣尽哀百日。随后继承祖先之志,修建何家宗祠。兄何泮元;弟何治元,字策安,以财赀雄乡里;弟何江元,字汉卿。因长兄早卒,于是在家奉养母亲,佐理家政,内外井然。在祠堂设私塾,延聘邓昶教授子侄,培养仲槐、仲栻二子和侄子仲楹成为生员。家务之外,尤嗜学,但四次参加乡试都未中举。以副贡授职分州,授儒林郎,加州同衔。管理东乡四里保甲,从来都公平处理繁难之事。当时深受知州文启重视,公事接连不断,何公都克服困难,一一办妥。知州每次都称赞他“能”。同治三年(1864),新繁柳建南把天主教带到石板河,势力不断发展,使传统的乡村不再平静。教民与当地平民围绕双兴场的斗秤展开了经济主导权的长期斗争,知州文启强势出击,结果“摆不平”。深受传统文化熏陶的何公胸怀浩然正气,内心是蔑视教民的,但又不得不公平办事。九年(1870),与嘉烈、郑鸿烈、董永德等联名向文知州具文上禀,最终化解了斗秤之争。此后,何公代表平民“总理”双兴场斗秤。光绪十年(1884),何公处理好母亲的丧事。十二年(1886),倡修圆木桥。一波刚平,又起一波。教民和平民的用水之争越演越烈。十三年(1887),和众乡绅设计打死了柳神父。双方怕把事情闹大,各退一步,进入了百余年和平共处的局面。十四年(1888),何浩然成为恩贡生,与弟何治元、何江元整修祠堂。十六年(1890),祠堂落成。十七年(1891),西席邓昶中辛卯科举人,后为尊经书院调取住院肄业生,任盐亭县教谕。何公娶侯氏,生仲楠、仲模、仲槐、仲栻、仲桂五子,两文生三职员,可谓五凤齐鸣。光绪三年(1877)岁饥,长子何仲楠办理赈灾事宜,四川总督部堂丁宝祯奖以九品顶戴,并颁“急公好义”匾额。宣统二年(1910)夏,何公尚在世,生圹落成,邓昶受邀作墓表,贡生吕济川书丹。不久去世。
何氏自何浩然辈新立字派:元仲开基远,修齐启泽长,家传隆作述,世守锡洪昌。
(三)修职郎何治元
何治元,字策安,何华亭之三子,何浩然之弟,何江元之兄。生于道光十五年(1835),殁于民国二年(1913)。少时英敏,善读书,不拘泥于词藻章句,力求弄懂要义。虽然不是秀才,但人品声望都冠于乡里。壮年后经商,善理财,料事多与实际相符。常用剩余资金出贷给贫乏之家,不计较利息的多少,每年竟有几百串收入。华廷公以农商起家,已实现小康生活,待治元公出道以后,何氏田连阡陌,富裕程度倍于昔日。他身体壮实,善养生之道,由少及老,慎起居,节饮食,不凭借药石之力,没有风寒暑热的侵扰。生平孝友,遇里党难平事,常设身处地解决纠纷,与他人没有诉讼,不招人怨恨。父母去世后,居丧以礼,不留遗憾于身后。同治三年,曾和二兄何浩然等修建宗祠数间,到光绪十四年又整修扩大,历经三年,修成四进三院,房屋达五十余间、另带两园两池的何家宗祠。在宗祠中开校舍,延聘宿儒教授何家子弟。晚年好施予,热心于施药捐棺、修桥补路之事,凡远近有求于公者,无不响应之。兄弟四人,长兄早卒,与二兄和四弟甚友爱。分家后,留坝田和宗祠左边之田计十余亩作为蒸尝田,植桑,作为祭祀之资。元配蒲氏,生仲桓、仲樟、仲朴、仲榕四子。三台县拔贡张之星(字祝期)作《修职郎何公字策安行状》,说他是享有“寿、富、康宁、好德、终命”洪范五福之人。殁后,州廪生张西铭作墓铭。墓联评他为“掀天揭地人”,甚中肯。
附:何治元墓碑
在何家宗祠后,何家大山山腰脉上。由夹石、碑板、套门、抱鼓、副碑等组成。雕刻有仙姬送子、抱龙登殿等图案。“行状”撰书者张之星,字祝期,宣统元年己酉科三台县拔贡生,分发甘肃,补用州判。墓铭撰书者张西铭,绵州廪生,奖用训导。
1.皇清例授修职郎何公字策安老大人墓
富自勤生,厚周族里;福缘善庆,泽润春山。备受三多。
踞虎蟠龙穴;掀天揭地人。
胞兄:监生泮元、同知浩元、职员江元。
祀男:仲桓、仲樟、仲朴、仲榕。
大清宣统二年(1910)岁次庚戌仲冬月二十日吉时
2.修职郎何公字策安行状
《洪范》之五福曰“寿、富、康宁、好德、终命”。备五者而有之,举世寥寥。有之,莫如公是囗。/公今行年七十有六矣,犹童颜鹤发,步履矫健,善饭如常,颐养逢吉,可徵寿之必(高)。/公少英敏,善读书,不求章句,学务通其大义,虽未身游黉宫,而品望确为一(邑)/冠。壮,甘事隐货殖,亿则屡中。常以其余储贷借贫乏者,不较息利之多寡,然而实有天佑,/岁储数十百缗,鲜有破折之虞。先太翁以农商起家,业已小康,逮公出而左右/囗囗,田连陌阡,尤善承先志,广大前绪,倍昔日,是其富也。生平体素壮,工摄养,自/少及老,不藉药石力,惟慎起居,节饮食,故无风寒暑热之侵。遇里党难平事,辄作囗/囗想,未与人构讼,人因是罔怨公,非其康宁耶!椿萱后先捐馆,哀毁不食者数月,/丧祭葬具以礼,不遗身后悔。前公已营宗祠数楹,后旋以旧式而更张大之,凡/校舍数十间,岁聘宿儒为课子教孙地。昆季四人,长兄早卒,二兄、三兄咸囗囗,/几如君宽之于伯康,无或乖忤。晚年乐施与,凡近远之有求于公者,莫不如囗/以归。至于施药材,捐槥榇,修葺桥路,特其余事耳。分爨后,留坝田与祠左田十余亩,植/以桑树为乐善祭祀之资,非好德者而能如是乎。五曰考终命。公之祠宇成矣,囗/室固矣,室亦大矣,年弥高而身弥强,后以终命,其又何愧?余与公家世相往来,知/悉最真,故敢以事状之,俾不朽云耳。
三台拔贡即选州判世再晚张之星拜撰并书
3.何公策安墓志铭
宣统二年冬十一月朔,何公策安寿藏成,其子囗囗/邀予题墓,并作铭以志之。且出其先严行状,系张君祝期手笔,捧读一过,言不从谀,皆纪实。囗囗/叹何公之行谊,非张君之文不足以形容尽致。俾张/君之文,公之德已不朽矣,其又奚铭?既而思其囗/之有可铭者。公讳治元,字策安,其先剑南人也。囗/囗祖子实公以康熙间友教……/囗遂家焉。越三世而生……/公兄弟四人:伯泮元,授(监生;仲浩元,授同知衔;四江元,)/授职员;公其季也。……/囗业儒。女二,适名族……/公生圹下数武……/公五日戌时生,时犹康……/公之才善理财兮,陶……/伦囗纪能推己之余……/里百年抱璞归真……/乡有几殁而卜葬……
州廪生奖用训导姻再晚张西铭顿首拜题
何公策安事……(下缺四列)
胞侄:仲楠、仲模……
子婿:杨映隆、李尚洁。
长男:仲桓氏刘。
二男:仲樟氏蒲。
三男:仲朴氏朱氏吴氏豆。
四男:仲榕氏游
公生于道光乙未年正月廿五日戌时,殁于民国癸丑年正月廿二日巳时。
(余下见回复)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