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明镇观鹿山庙

分类: 寺观庵院 |
观鹿山,又名会龙山,海拔635米。万历《潼川州志》载:“观鹿山,州北八十里,旧有仙人跨鹿于上。”
2020年秋,自西麓王家湾登顶,主峰正建一阁。峰南侧稍下修建一殿,不久将为泥石所侵。再下即观鹿山庙,有观音、关圣、玉皇、东岳殿等,面积约2400平方米。其西北部是旧庙基址,有玉皇、观音、关帝、财神、东岳等小型石像,计十来尊,清代风格。有石质牌位,四方,薄,刻关帝、川主土主药王三圣、龙王神位。后又在其右下磨石一块,线刻太上老君与释迦摩尼并坐像。释读原刻:
勅封关圣帝君……位,会龙山川主、土主、药王三圣……位,五方得道行雨龙王神位。重修庙宇……弟子何明珍、王囗囗。石工师邹明囗。皇……立
有光绪《募修观音殿碑》,言观鹿山古刹灵验素著。咸丰十年蓝乱之前,创修了观鹿山寨,士民避乱山中,生命得到保全。同治九年,修关圣庙,装塑众神圣金像金身。同治十二年冬,增修观音殿,因中间暂停,拖至光绪元年才完工。释读如下:
募修观音殿碑
潼邑北有古刹,创自前朝,名观鹿山。夫乃圣域灵区,旧有祷辄应,灵验素著。咸丰十年(1860)兵燹前修寨,以凭神圣庇佑之功,遂使山险而地峻之,士民避入/山中,众命皆全,故远近咸称。同治庚午(1870)仲春重修关圣庙,装塑关圣以及/诸佛金像金身。昔者功竣,惟观音殿基址渐次于后,爰鸠众敬修,未遂。癸酉(1873)冬,幸获前善兴工,竖柱平基。尚余/片瓦四千余皮,工暂停,攸忽旬余。山长见之不忍,重募众姓,增修月余,是以庙成功竣。为不昧增修之功,特/刊石以叙功果云。
处士杜纯良撰并书
经理首事:武新科、武维廷、王中仕、张明修、张立修。张武修、杜国明、姜思寿、姜思国……
有守庙人李常新,他介绍自己原是永明乡七组人,一九三九年生,82岁。幼小时父母即去世,由中太红旗大队二队谭盒子李洪余抚养。务农为生,兼擅修房的木工、石工、瓦工、砖工、篾工等。早先,师从圣水寺果忍和尚。待儿子成家后,四十九岁上山,至今已经三十多年,妻儿都支持自己。老庙子是蓝大顺走后修的,有观音殿、戏楼。上山时,是个光坪坪,先修成四合院,渐成今日规模。至于张翀、欧珠、严锡命、姜怀璋、尹亮臣等,自己并不知道,只晓得“杀乌鸡,祭马鸣,岳家寨子看笑神儿,高灯寨扎大营,观鹿山接血盆,中泰寨稳如城”的谚语。
观鹿山主峰北二里有寒婆坟庙。据肆宴佰《寒婆坟庙,古道明珠》一文,该庙位于古蜀道上,“坐西向东,总长30米,宽3米。坟长20米,高3米。庙置坟首,高2米,有寒婆、财神、天母三殿。庙前立石桅杆4根,高3米,八棱。”有同治九年、民国九年碑记。未遇,特摘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