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绵阳的五大石牛

(2019-12-17 21:39:06)
分类: 石刻遗馨

第一大石牛:石牛堡石牛。在梓潼县石牛镇南场口,长1.15,宽0.54高0.48米。石牛镇地处金牛道上,其得名源于秦惠王灭蜀之事。咸丰《梓潼县志》载:“梓南一舍之区,有山曰石牛,山腹有洞,洞口巨石蹲踞如牛。”唐杜如晦诗云:“苔藓作毛随雨湿,藤蔓穿鼻任风牵。从来不食溪边草,自是难耕陇上田。”岁月流逝,石牛形体逐渐模糊直至消失,现存石牛为清代雕刻,牛角有损,嘴部重补。

绵阳的五大石牛

绵阳的五大石牛

第二大石牛:石牛沟石牛。原存于江油市青莲镇太华村五家坡石牛沟,八十年代移入李白纪念馆内。卧姿,昂头闭口,长0.95,宽0.42,高0.65米,牛角和左前腿残缺,牛身完好,经专家鉴定为唐代以后、北宋以前的遗物,为国家一级文物。传说李白曾为这头石牛写过一首诗,名叫《咏石牛》:“此石巍巍活象牛,山中高卧数千秋。风吹遍体无毛动,雨滴浑身有汗流。芳草齐眉弗入口,牧童扳角不回头。自来鼻上无绳索,天地为栏夜不收。”同治《彰明县志》载:“石牛沟有石状如牛,每作祟践食田苗,为土人窥见,击损,今石尚存。”

绵阳的五大石牛

第三大石牛:三牛石石牛。在涪城区龙门镇青霞村原三牛石义渡,在庙内岩石底面上凿雕。牛卧于“水”,身体半淹,头、颈、脖、背、臀、尾等部位露出水面,涂青黑色。牛身隆凸,头颈左转,抬睑鼓眼,目光向左上,牛角向后弧形弯曲,表面有很多平行的凹纹,角端尖锐,耳平伸,鼻孔露于前,臀部肥厚,牛尾甩贴在身体后左侧。石牛体态自然灵动,形象惟妙惟肖,活似静卧于水中的真牛。经测量,长0.99,身宽0.33、角宽0.44米。该义渡建于同治十年,三牛石石牛应该是义渡镇水石牛。

绵阳的五大石牛

绵阳的五大石牛

第四大石牛:岩嘴沱镇水石牛。于1982年在涪江岩嘴沱挖出,现置于太白公园内河心岛上。长1.64,宽0.7,高0.7米,其中座高0.2,身高0.5米。跪卧,向右上拱头,左角缺损。历年洪水位从牛背凹处下泄,该石牛是清末整修老河口堰首工程设置的水文标志物。

绵阳的五大石牛

绵阳的五大石牛

第五大石牛:柳林滩石犀。2010年在三台县新德镇涪江柳林滩段江中打捞出来,长1.60,0.55,0.98米。憨态可掬,体型肥硕,四肢粗壮,颈部短而粗,应为犀牛造型。左启先生从石刻造型、损毁程度及综合历史资料考证,石牛应属唐、宋时期的镇水石犀,为古时人们为祈求避免洪水患难及保证航运安全而竖立江边的镇水避邪神物。有专家认为是唐代“开成移江”的文物见证。

绵阳的五大石牛

绵阳的五大石牛

绵阳的五大石牛

以上五大石牛,均以个体形象独立存在。而平常所见石牛,大部分都是牛王菩萨的坐骑,青林口嘉庆六年梓潼知县汪金笏《奉示禁杀耕牛碑记》以石牛为碑座,又显得与众不同了些。

(李戴于20191217日记)

绵阳的五大石牛

绵阳的五大石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