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江油河西龙门寺

(2018-11-11 22:45:32)
分类: 石刻遗馨

“一禅二普三龙门”,是民间对故彰明县三大佛寺的赞誉。龙门寺虽然位居第三,但却更被古代文人雅士所钟爱——在《彰明志略》、《彰明县志》中,不下20处收录有该寺的记载。《志》称彰邑寺观“建造之宏敞,莫如禅林寺;若规模幽雅,则龙门寺其最甲者。

寺在江油市太平镇龙门村11组,分旧址和新寺两部分。

新寺在旧址西南近1里富户堰处,是1993年从旧址迁建而来,坐西北向东南,天地图侧面有6700平方米(2015年新并入廉泉寺)。寺门处有古碑两通,一为乾隆二十四年彰明知县陈谋《龙门寺记》和“住持普鉴龙门寺四至”碑,一为嘉庆某年知县张宏轩“龙门寺社仓示禁碑”。

一、《龙门寺记》碑

碑竖长方形,宽1、高1.03米,厚15.5厘米。双面刻字,据碑,龙门寺因地近汉李膺墓而得名。东汉李膺,字元礼,颍川郡襄城人,官至司隶校尉,独善其身,清高脱俗,士人有被他接待的,被称为“登龙门”,死于党锢之祸,彰明县西北三十里石马山荒谷中有其墓。 [1]

龙门寺创始无考,而寺名屡经鼎革而不改。再毁于明末兵燹。康熙三年,僧合述遵旨复创殿宇数座,殿内供奉皇帝牌位。到朝廷招民徙蜀、移民插占之时,确立了四至界限,于康熙十一年立碑,禁止士庶侵占。雍正七年,彰明县复置,住持茅芬奉旨清丈寺产,有田六十二亩,地二十四亩等。乾隆中,住持普鉴任彰明县僧会司,增修殿宇,扩大规模。

乾隆二十三年,陕西韩城龙门陈谋来任知县,次年撰《龙门寺记》,言寺得名之由。由此,想到了家乡韩城黄河之龙门,想到了同乡先贤司马迁。而龙门寺一带地貌与家乡相仿,不禁让人发高山仰止之思,深缅汉李膺的高尚德行。此寺为尘外净土,僧普鉴增规模,守清规,颇不俗,是登上释家龙门之人。

正面云:

龙门寺记 [2]

龙门寺者,以相传地近汉李膺墓而得名也。呜呼!地岂不以人重哉?维天上之黄河,起(星)宿海历积石而泻出于龙门。《记》/称地势峻险,鱼数百千集其下,不得上,上则为龙。(又史迁称龙门人。)以是名龙门,则《禹贡》之龙门也,其地盖在吾韩之东北/ [3] 云。而范史之载膺,有曰天下楷模李元礼,又谓被其容接者,比之登龙门。 [4] 今其松楸已难识矣,而寺之题,屡经鼎革而不改。呜呼!地岂不以人重哉?余读《李君传》,(未尝不深悯之,)而想见其为人。释褐后两抵京,适晋者数,每自龙门济,/低徊留之,不能去。乃今莅茲土,川泽訏訏,差与溥韩仿,而所谓龙门者,迹不必具而神则具,岂不更足以慰高/山仰止之思也哉。且夫人生斯世,苟克振拔而自致于青云之上,何在不有龙门,亦何在不有龙门之可登?寺之内,若如/来、若大士,脱尘凡而游净土,是亦释家之龙门也。至我关壮穆夫子,天挺坚白,壁立万仞,浩然之气薄霄汉而光日月。至于今,服其教,畏其神,历千年弥有赫也。其以视元礼,何如耶?呜呼!人亦知所自奋矣,毋作点额之鱼矣。寺之建,靡可稽。经兵燹后,重建于康熙甲辰岁(1664),茲僧会普鉴复为增其式廓焉。普鉴有清规,颇不俗,其诸登彼龙门者与。

赐进士出身文林郎四川龙安府彰明县知县陈谋熏沐撰文

四川龙安营驻防彰明汛右司厅军功记录二次买世刚 [5]

特授修职郎四川龙安府彰明县儒学教谕管训导邓在珩 [6]

四川龙安府营分防塔水桥副司厅王懋惠

四川龙安府彰明县尉陈汝楫 [7]

江邑武举赵光宗,本邑武举周仁,江邑贡生宁愚,本邑贡生周冕,贡生刘怀义,贡生傅国典,江邑生员熊瑞龄,江邑生员赵均,罗于宰,赵炳、巩元德、繆于廷,党崇儒,罗成锦,本邑生员涂潜生,本邑生员刘汉,吴腾耀,徐至,陈言,监生王睿…… [8]

兴善派下同师衣友永兴寺普濬,城隍庙广本,马观寺海宴,普照寺通禄

彰明县僧会司本寺住持大戒沙门普鉴灵峰徒监院比丘通悟通明通玉通德通星。

乾隆二十四年(1760)岁次己卯孟夏月囗囗囗谷旦

碑阴:

龙门寺开山和尚立愿誓。囗自兵燹(后,已历有)年,奉本朝/世祖皇帝[9]旨,颁四川地方,不论土著流寓,囗囗囗囗囗囗。由是钦遵,复创殿宇之数囗。比及插占,四至边界囗囗,/共议田地山林一段,归于常住,前抵坝中高埂为界,后至大山为界,左从囗岩山水沟上至大倒拐/为界、从刘姓界下直至青龙山来脉大岭为界,右抵感恩寺大柏林直上囗囗山大坟囗为界。田地囗囗,/界内之山咀,而有俗姓之坟十余座,止可祭扫,无得藉坟侵占。况大囗囗囗囗国家香火,殿内/皇帝龙牌,倘有无知之人,不得毁,亦不得诬佛神。田地山林囗囗囗囗侵占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五千四十八部,雷囗五千四十八堂,囗囗囗囗囗身遭白……俾囗/芝兰并茂,福寿无边,天囗自启,而兴太平无穷之日也。/

康熙十一年(1672)十一月,本寺开山住持沙门戒合述立石记

重装佛像湖广武昌府武昌县金牛镇居住人氏、信善涂享……/同族信善涂明颂一两二钱,涂文久、涂文舜、涂文立、涂开权、涂……

本境捐资生员罗成锦助银三钱,本境乡耆:苟南极、陈典、冯熙显、囗联朝、王斌、赵囗。白俊,蒲奇强,沈尚魁,许登第,杨邦柱,董本同,唐天爵,邓世臣,蔡文纪,刘显,王游,赵君睿,李春荣,董金鹏,余彩龙,张渚,田明、冯文运,李如白(部分)

雍正七年(1729)奉旨清丈,本寺住持茅芬。田地山林坐落罗村,东至蔡荣元地界,南至囗囗典地界,西至囗囗囗囗囗/虎山大坟囗,直抵薛孟常山巅为界,北至繆登选地界。清丈之……本寺田地山林,/如有人霸占,侵害者凭本寺韦驮囗决,一十八位……/计开田九十二号,积公一顷六十二亩零,地二十四亩,积囗囗囗十六亩……/囗囗银八两一钱零八。

乾隆二十四年(1760)岁次己卯孟夏五月初十日,本寺住持大戒沙门普鉴同本境士民檀越立石,永垂不朽

邓在珩《重建龙门寺记》载,寺“洞门广厦,廊腰缦回,大有斗角勾心、檐牙高啄之势,乃拾阶而进者四,及更上层而群芳罗列,若丹青之布置图画,坐片时,复有松涛竹韵,清爽袭人,恍处我于武夷九曲中矣。”原名静室堂,由行者白眉创建。康熙二十年前建有关帝、释迦、护法等殿,有静室一楹。后普鉴挂锡于兹,缺者补,废者兴,增其式廓,杂植松柏竹桧后,而寺大成。

二、“龙门寺社仓示禁碑”

双面刻字,宽0.83,高1.42米,厚8厘米。碑面有4个贯穿的圆洞,人言石碑曾挪用为打米机的底座。正面是嘉庆某年彰明县令张宏轩整顿社仓的示禁碑, 额刻“公令森严”四字,碑言社仓弊端百出,张知县根据龙门寺周围绅约和户长申请,对龙门寺社仓的社首替报、收谷放谷、造具清册等方面颁示禁令8条。碑阴额刻“自古如斯”四字,下为捐谷姓名及数额,全被凿去。碑云:

特授四川龙安府彰明县正堂加五级记录六次、候补州正堂张, [10] 为严(饬社仓)弊端,以(申禁令)/事。

照得社仓弊端百出,若不立条示禁,往往有假案支消,致仓巨亏、囗囗滋者。因龙/门寺四围绅约、户长请立条规,严禁将来,因示数条,以免滋弊,各宜凛遵。/

一、替报社首,鸠同绅约、户长,公举殷实老成之人充当,不得私行滥替,致舞弊窦(生)。/

一、借放谷石,社首邀请绅约、户长、众户,公同借放,不得私自出放,以免冒名混借。

一、地方如有紧要公事,必须动用社谷,社首会同绅约、户长、众户,公算公议,不得(借此)/滥。若遇丰年有贮仓,必须同众过斗,据实报案。/

一、放谷时,将借谷花户姓名造具清册三本,一呈县存案,一存社首,一存绅约、户长/处,以免借少多之弊。

一、旧社首交替时,如有亏空,新社首即与绅士、户长、众户据实禀(,若欺)隐捏情,(唯)/新社首与绅士、户长是问。

一、收谷放谷俱要过车,以免带和秕谷之弊。

一、替报社首止许一年一替,不得捏行复当,致弊。

一、仓内公置市斗一把,以便历年放收,止许平放平收,不许低出高入。

一、前社首及众户,若有亏空者,不许在仓复行估借。

囗囗囗积至本年,除支消,共存谷大石二百六十石,连是年官利共数。

嘉庆囗年十月二十日,遵奉县令囗,同众户公立,万古不朽

社仓初建于南宋乾道七年,由朱熹首创。在清代,各州县仍酌用汉常平之法,设常平仓,乡村酌用朱子社仓之法,设社仓。社仓是一种储粮制度,是各地储粮备荒的一种社会习俗,一般没有专门的仓库,而在祠堂庙宇储藏粮食,粮食的来源是劝捐或募捐,存丰补欠。粮食的周转是以借贷的形式,一般春放秋收,利息为十分之二。

乾隆《彰明志略》载有“社仓十所,河中贮于桥院寺,河东环秀庵,河西报国寺,青莲罗汉洞,黄土南河院,汉昌坝白家庵……通贮谷一千八百七十石一斗。”其时龙门寺尚未设仓。

嘉庆庚申教乱,彰邑幸获保全。乱后,张宏轩来任知县,其时龙门寺已立社仓,存仓谷二百六十石。到咸丰辛酉之乱前,境内有社仓二十七处,由四十七名社首管理,“龙门寺社仓,京斗谷四百七十五石九斗九升”,“各乡经理额贮社仓京斗谷共一万六千四百六十四石三升,社荞一百七十八但八斗”

咸丰十一年三月二十七日,知县麟勋任内,蓝逆攻陷县城,遍扰四乡,焚掠各社仓谷一万四千八百三十九石九斗三升,社荞一百七十八石八斗,实存各乡京斗社谷一千六百二十五石……到同治七年,有社仓谷四千二百五十四京石四斗六升。

有关社仓的石碑保存得并不多,旧彰明县龙门寺的这块石碑,有一定的价值。

三、龙门寺及“溪亭皓月”遗址

龙门寺旧址占地近3000平方米。据志,龙门寺曾为彰明县十二处义学之一,脩金三十串,由寺神会公送。

寺前富户堰,乾隆元年知县韩搢督民开修。

寺之左侧有古井。临水塘,塘为旧放生池,三面环山。乾隆二十四年,僧普鉴历时两年,筑土山于水塘之中,造木亭于小岛之上。志称群峰环卫,幽雅宜人,溪水清莹,月华皎洁,诸景倒影水中,光景无边。知县陈谋憩此,命名为学山、水月亭。

自此,来揽胜的文人雅士前后相继。罗江李化楠两度来游,留有诗:“孤亭浮水面,遥对汉昌城。野彴通人过,清池照眼明……” 彰明教谕邓在珩、华阳廪生李显绪、廪生张士一等先后来游题诗。

同治中,知县何庆恩修《彰明县志》,列“溪亭皓月”为彰明八景之一,留诗:“波光亭影认分明,皎皎当空皓月呈。终古水天成一碧,百年心迹照双清。僧来鹿苑添禅悟,地近龙门快景行。有客凭栏翘首望,前身恰好证瑶京。

龙门寺旧址已成废弃的龙门村小学,再成废弃的獭兔养殖基地。普鉴在黄灯下招饮贤客的光景怕是不会再有了?

(李戴于20181111日记)


[1] 谢小东《龙门寺与李膺墓》:石马山即今江油市含增镇界池村之石马山。另,在南北朝时有涪县令李膺,字公辅,葬于绵西南二十五里。故绵阳境内有两个李膺。

[2] 乾隆《彰明志略》、同治《彰明县志》和碑有差异。未能实录碑文,待有心者成此美事。

[3]陈谋,字献可,陕西韩城龙门镇人,进士,乾隆二十三年任。另任项城知县。此处谓陈谋的家乡韩城有黄河之龙门。

[4] 进谒之难,若登龙门。

[5] 月爱寺乾隆二十九年建观音殿脊檩上墨书有其名:龙安营驻防彰明汛右司厅带军功加一级纪录二次买世刚。

[6] 邓在珩,南部拔贡,乾隆二十年任。道光《南部县志》:拔贡,任广东会州府和平县知县。又,邓在珩,拔贡,由彰明县教谕选成都教授,后升惠州府和平县知县。

[7] 陈汝楫,江苏娄县人,乾隆二十四年任。

[8]赵光宗,江邑武举,山东临清卫千总。周仁,乾隆丙子科武举。周冕,彰明岁贡,任青神县训导。刘怀义,彰明岁贡。傅国典,彰邑岁贡生。刘汉,彰邑岁贡。傅国典,岁贡生,任金堂县训导。生员涂潜生,后为彰邑恩贡生。

[9] 清世祖顺治,爱新觉罗·福临

[10] 据《彰明县志》,张宏轩,字霞城,号春谷,浙江开化举人,嘉庆五年知彰明县事,或因乱,迟至六年二月到任,下任沈远标,十一年任。张到任后,住持了彰明县城墙的后续建修,七年完工,又修养济院,八年又在城北修筑新柳堤,同年在青莲太白祠里勒铭诗碑,今存。另,游仙区忠兴镇圆通寺嘉庆十年推行保甲制示禁碑有张知县款署。绵彰交界的东林乡飞凤山有“县主张示”四方碑,或为张知县推行保甲而颁布的禁条。道光二十七年,请祀名宦。此碑下款时间缺一字,据此为嘉庆六年至十年。

江油河西龙门寺

江油河西龙门寺

江油河西龙门寺

江油河西龙门寺

江油河西龙门寺

江油河西龙门寺

江油河西龙门寺

江油河西龙门寺

江油河西龙门寺

江油河西龙门寺

江油河西龙门寺

江油河西龙门寺

江油河西龙门寺

江油河西龙门寺

江油河西龙门寺

江油河西龙门寺

江油河西龙门寺

江油河西龙门寺

江油河西龙门寺

江油河西龙门寺
江油河西龙门寺

江油河西龙门寺

江油河西龙门寺

江油河西龙门寺

江油河西龙门寺

江油河西龙门寺

江油河西龙门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