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松垭河】从登仙观到松垭

标签:
观音庙桥贾家桥 |
分类: 寻桥漫记 |
松垭河又名龙洞子河,自北向南流,发源游仙区小枧沟镇登仙观(连心水库)和王家碥湾,经贾家桥、窦家沟、观音庙、文昌宫,交惠泽堰后,流入松垭场,在马嘶渡坝普照寺前汇入涪江,全长约14千米。
登仙观在登仙村3组,因传说汉代李意期在此修真、白日飞举成仙而得名。现有殿宇一座,单檐悬山式,面阔三间,是功德主王进牧等于乾隆四十二年之前捐修。有王氏惜字宫一座,五层八面,地坪上三层,高3.23米,乾隆五十九年由王姓修建。观前有古井一口,传说遇岁旱,淘井祈雨辄验。
贾家桥在玉龙村3组灰包堰尾,清代桥梁,因贾氏倡首修建而得名。东北-西南向,长约10米,是两墩三孔平梁桥。2015年1月,对原桥加宽,在桥面浇筑混凝土,改建成公路桥。桥东侧贾家湾口有一座土地庙,石联:“道通高囗囗;德佑往来人。”
灰包堰下是玉龙村6组窦家沟,左岸那家寨伸出支脉青龙山,山顶建庙,遥望甚宏伟。基址甚古,俗称老庙子,山因名庙子梁。又名玉皇观,新近重建,坐北向南,由财神殿、观音殿、玉皇殿和由顺河村9组迁来的财神庙等组成。老香炉刻“老庙大仙”几字,旧残像四五。新碑言老庙是窦姓先祖倡建于明代嘉靖五年。立窦氏宗谱碑,列老谱字派:
应昌儒世崇大怀,文章显融国泰开。金凤玉堂成兴顺,朝廷德明发贤才。 [1]
人言玉龙村1组那家寨有观音庙和观音井,某年显圣,乡民云集山中庆贺。玉龙村村部稍下,小山被拦河堰水环绕形成岛屿,山顶建玉龙山庄,门坊和别墅都富丽雄伟,门牌号是玉龙村5组1号。堰口在711洪水中被冲开缺口,暂未补修。
左岸有五祥福地名,山后稍远有龙行寺,小而新,未至。过天生福、蜂巢湾行右岸,先人分流溪水环绕田坝,面积3公顷。
交绵遂高速,高速两侧有明阳阁、天堂寺和金家坟。天堂寺附近农房已被拆qian,偶见有人在砖瓦堆上清理物品。寺坐南向北,两夫妇守寺,养狗四五,寺内有木雕药王一尊,铜壶一把。寺前是石家沟和石家大梁。有汉洞多座,菱形纹砖散落各处。石家墓碑上起乾隆,下至当代,半数碑面剥落难识,仅识得石氏原籍陕西省囗州府直隶某州,[2]迁四川绵州东乡二里住居。宗派:“秀德忠万文,大新怀全兴。儒联泽永厚,富贵显朝廷。”山顶有金家坟地名,未访。
过河沟村居民区,两岸相夹成沟,实副其名。夹沟中居民房屋多被推倒,院中尚未长野草藤蔓,被拆迁尚不久。至观音庙和高架立交的右岸山顶是五里梁,近年投入使用了游仙区政务中心、富乐国际中学、东湖公园及工业园区。
观音庙前有石桥一座,南北向,两墩三孔,平梁。老桥上铺设混凝土,改建成了公路桥。
松垭龙洞子村7组有梁家砖房,古建尚在,砖木结构,四面青砖砌墙,中间用抬梁装篱壁将房屋隔成五间。五架梁上用斗拱托起三架梁,蜀柱顶插云板。明间有六扇六抹隔扇门,隔心采用圆形兼十字纹透空设计。悬山屋顶,面覆小青瓦,风蚀雨淋,年久失修。上下都在拆迁,梁家砖房的寿命也将到头了。
到黄家堰,右岸山嘴前是文昌宫。交绵梓路后,进入松垭场。
(李戴于2018年8月9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