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龙河下游12】塘汛镇金广村金子山、土主庙、佛爷岩、报恩寺、玉皇寺

标签:
摩崖造像木龙河 |
分类: 石刻遗馨 |
木龙河右岸金广村,由金子山和广石坡各取首字命名。金广坝半幅山环,半幅水绕,形如海螺,面积>1.2平方千米。
坝之西为广石坡,县志载:“广石坡,治南二十五里,坡有豹子洞。”又载, “豹子洞,治南二十五里,即今广石坡。”里人言早年尚在,内有石,形如豹子,眼光如炬,故名。坡有金山寺,坐南向北,未访。
金子山与广石坡相连,登临,金广坝、塘汛坝尽收眼底。金子山、又名金紫山,县志载:“金紫山,治南二十里,报恩寺前峰。《旧志》作‘金子山’。”
……舍甘露之会/幽冤囗仗法力始克超升三囗孤苦,非施济何由温饱,念我/云慈悲囗开囗囗之场,在囗为囗苦饥寒,谁作布施之主,故/风清无告,囗囗囗囗五夜年终囗近乏食囗囗囗囗囗也,囗/幸逢宇宙清平,深哀幽冥凄楚,邀集囗人共悯囗囗囗囗囗/缠,大发宏仁之愿,由积少以成多,用囗幽而济死囗苦,囗囗/作道场于梵刹,愿凭贝叶经文,鬼祟胥脱孽根,借此杨囗法/魅,同登彼岸,冀慧目垂怜,囗囗囗囗之波,慈心普渡永囗/之火。是为序。
囗兴福,囗代囗,唐应文,吕囗囗,张囗文五人共捐谷一石……五人共捐谷一石……五人共捐谷一石……三人共捐囗囗。
七月十五,十月初囗……
大清光绪十四年冬月十三日囗囗协立】
金子山与烟堆山之间有土主庙,县志:“土主庙,治南二十五里,宋嘉定十七年建,后重修,明成化中有祈雨碑记。”同治州志:“土主庙,治南三十里,宋嘉定十七年建,雍正六年重修。”云:
【明成化中学正宋山《祈雨碑记》:
古之循良,有异政动人耳目,人或莫之喻,视以为适然。若汉刘昆之息火,宋均之去兽,鲁恭之止蝗,事本异而以适然视之。亦岂知彼三人者之所行所操,足以孚于人、孚于物、孚于鬼神,宜获此以彰善政之报哉?
予铎绵之二年,适奉天唐公平来守是邦。初,公判保宁,美绩清操藉甚,用是闻于当道,以贤能荐。莅绵甫一载,令严不苛,事明不察,辄有治效。值成化辛丑,自春徂夏,四月不雨,沟浍皆涸,民以为忧。里中父老,有复于公者,乞为设坛延方士,符咒以祈雨泽。公晓之曰,吾守斯土,凡恤灾捍患,吾之责也。然而神人之理相为流通,神之所以效灵,由人感召何如耳,焉用方士符咒之幻妄者焉?乃斋沐于四月之戊申,躬诣各神祠,炷香默祷,是夕雨果至,夜半而止,尚未霑足。有所谓土主者,境内之主神,尤著灵异,次日至其祠,复叩之,且掷环珓以卜雨,期果得,许以壬子日。至日,雨果大作,连朝乃止,千里之地,俱获膏润,民得以遂耕作,而预望有秋,相与欢呼。而私谓曰,我公不设坛壝,不用方士,不费牲币,诣庙行祷,霖雨辄应,不知何以得此。予告之曰,神之所以为神,一实理耳。公善公恶,感之即通,报之甚速,所谓昭昭不可欺者,人非素履孚于神明,祈以一念之报,无是理也。唐公雨应,人见其甚易,而不原其所自,或以适然疑之也,岂知公之所以获于神者哉?传曰惟德动天,又曰至诚感神,其此之谓欤。故人见为适然,兹所以为异政也,宜记之,以俟观风者采焉。】
金子山侧下河边有佛爷岩。依岩壁新建佛音寺,坐南向北。寺中有摩崖造像,右侧岩面是古像,分布在长2.3,高1米的范围。装彩补塑严重,难辨细节。
左龛最大,为一佛二弟子二菩萨二力士七像,佛像倚坐,面部残损,头光双层,外层宝珠形,二弟子圆形头光,二菩萨是宝珠形头光,二力士残损,但依然可见孔武有力之形态。此龛宽0.88,高0.92,深0.24米。
左侧龛沿有两小龛,下龛是站立式单像菩萨龛,宽0.18,高0.31米,深4.5厘米。上为坐像龛,宽0.18,高0.22米,深2.5厘米。
七像龛右侧两龛上下分布,均为一佛二菩萨造像,身形漶漫,仅见主像头光雕刻繁缛。宽0.33,高0.38,深0.06米;宽0.34,高0.27,深0.08米。
右侧单独一龛,为一佛二菩萨二力士,宽0.51,高0.62,深0.13米。
岩面左部新凿三窟,为横三世佛。宽高深分别为1.6*1.6*0.33,0.9*1.6*0.33,0.93*1.6*0.33米。
过熊家桥是红五村报恩寺,县志载:“报恩寺,治南二十五里,明正统九年建。”又载,每年二月初二南乡报恩寺开梓潼香会,风雨不改,香侣云集,颇为繁盛。[1]古建无存,现在寺院占地不足原来主体基址的一半,有石狮一对,碑状“泰山石敢当”一方,莲瓣方形香炉一个,带敞口圈足的钵状香炉一个,直径达尺半的大型柱础四五个,人言原来大殿木柱要三人合抱。重建正殿是单檐歇山式,小青瓦上再覆彩钢。
报恩寺到拱辰塔和萧杨氏节孝坊一带,有胡家营、丁家营、贾家营、文家营、朱家营等地名,不知这些地名有何含义?胡家营一带熊氏聚居,人丁兴旺,有“熊半坝”之称,意即熊姓人居住的地方占了塘汛坝的一半。5组熊大爷提供熊氏宗派:【远韶桂学,安明新武,裕志仁和,光宗吉祥,世代荣昌,自秀多福,百禄康疆,兴家立业,富贵荣华,永远发达。】并言熊武尧有族谱。
寻萧杨氏节孝坊坊主后人,遇萧文康(1938年生,红五村2组人),言本姓萧,误成肖,向政府申请改回萧姓,未获批准。原有萧家坟,全部被埋。家族老辈有萧文志,萧文康,萧文科,萧文山等。萧文山为红五村1组人,现居丰谷镇,有谱。萧氏宗亲会首是3组萧彰勇。家族班行有:【德行永作,家声常明。文章玉国,绍启恩荣。】
至玉皇寺,坐西北向东南,寺前堡坎中有石构建,刻有联句,未识。民国县志:“玉皇庙,治南二十五里。”
南望烟堆山,镇木龙河口,山麓有蛮子洞。河岸砂层中有墓碑。二环路和绵三路在此交汇,修苜蓿叶式立交互通桥——塘汛大桥。四川美丰、利尔化学、旭虹光电和涪胜园林厂区分布于两岸。
[1]每岁二月初旬,梓潼香会,例有美术工艺各品,辐辏其地,供人购置。旋即分布邻县,各有定期。至绵阳则阴历二月十三日,梓潼会侣,次第赶集,风雨不改,颇为繁盛。前后数日,复分布镇乡各处殆遍。又有二月初二日之南乡报恩寺,十九日东乡之白云洞,七月七日北乡陔子场之碧山会,亦俱香侣云集,多市农器杂品,其繁盛不及城镇会期。且俱货品粗恶,若能改良进化,如西欧之以赛会劝工,则更善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