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石刻遗馨】白衣庵的天泉记碑

(2016-11-29 21:57:11)
标签:

天泉记

白衣庵

高第

汪东洋

李梓

分类: 石刻遗馨

    天泉记碑,位于绵阳市区旧南山十贤堂、今白衣庵内,1985年3月被公布为县保。碑高2.7米,宽1.2米,厚0.3米,中部横向折断拼接。正面是嘉靖癸卯年(1543)刻的《天泉记》,背面是嘉靖辛丑年(1541)刻的《名贤遗咏》,背面下部有清吴开聪重竖碑的跋语。

(一)《天泉记》初考

    正面额刻平底双钩隶书“天泉记”三字,字径在11-12厘米许。碑文阴刻楷书,字径近4厘米。碑曰:

    【天泉记

    赐进士第[1]中宪大夫前云南提刑按察司副使瓦屋山人高第撰文/

    赐进士第奉政大夫户部郎中郡人胡汝翼书丹/

    赐进士出身奉政大夫山东按察司佥事郡人汪东洋隶额/

    北渚李子当绵之南山佳处创为精舍,适遂宁禅僧振宗杖锡而至,相见语合,因留诸山中,以共图厥成,峨东江子记之详/矣。曰天泉者,则在精舍西隅。居精舍者,方苦汲之难。振宗偶一日,携其徒辟其荒翳,掘土数尺,得故井焉。甃石整整,上刻嘉/祐纪年,乃知为宋人凿,但莫考为谁氏。汲之,其味甘以冽。咸倚井叹曰:“天其有意于精舍乎?何出之时也?”乃谋覆以亭,匾之/曰“天泉”云。瓦屋山人往观之,试取而饮,泠然如冰雪洒心,不觉尘滓之消释。乃顾谓北渚曰:“异哉!斯泉!何闷于昔而显于今?信乎天启之也。”予尝饮中冷泉[2]矣,此岂在中冷下哉?中冷在润之金山,浩浩长江夹两腋而过,以直趋于海,其泉脉故江水/也。盖尝经陆羽评品,又当南北之冲,古今名人过辄挐舟一往,多品题山间,故其名甚著焉。兹天泉之在南山,涪江走其下,/其脉亦江水也。予旧闻知水者谓,涪江自松州发源,雪岭春融,必泻而并入于涪,其甘冽非他水比。予兹饮泉,乃信其言为/不虚。使其在大江之南,幸而遇羽,将不与中冷并称于海内耶?泉乎何寥寥于斯也?虽然,饮斯者,固与洗涤其心,毋滑以宿污,/毋杂以客尘,毋俾尔欲波沄沄。反观其本源,如泉斯出,流而不息,清而不淆,空明鉴物而不爽,泽利万物而不言,则斯/泉亦不为徒劳出也已矣。予又奚惜其寥寥也哉。北渚乃作而谢曰:“善哉,子之阐吾泉也,可为精舍训矣。”乃属振宗砻石刻/诸泉上。

    嘉靖癸卯(1543)冬十一月上浣之吉。】

    碑文记载了天泉井凿于宋嘉祐年间(1056-1063),明绵州举人李梓在此创设精舍,遂宁禅僧振宗杖锡而至,在精舍西隅掘出旧井,李梓修了井亭,以“天其有意于精舍”之意悬匾曰“天泉”。进士高第观饮后,把天泉与陆羽品评过的中冷名泉并论。

    《天泉记》撰写者高第,明正德九年(1514)甲戌科三甲第二百一十四名进士,累官至云南按察使。自号瓦屋山人,未老即告退,隐居绵州仙云观附近。所撰《天泉记》,胸次洒落,学者争诵,著有《蓉溪续集》五卷,有《布金禅院藏经阁记》、《重修金祥寺记》、《游仙观记》等传世。

    《天泉记》书写者胡汝翼,字伯鄰,号东岩,绵州人,民籍,十一月十七日生,行二。曾祖胡清,赠承德郎;祖胡兰,审理正;父胡秉中,教授;母古氏;继母栗氏。具庆下。妻李氏;兄胡汝贤,弟胡汝弼;胡汝为;胡汝霖;胡汝楫;胡汝梅。子胡经;胡纶;胡约。治《书经》,由国子生中式四川乡试第五十二名举人,会试中式第一百二十九名。年四十六岁中式嘉靖十一年(1532)壬辰科第三甲第一百五十六名进士。观工部政,升戶部主事,郎中,临安府知府,补襄阳府知府。归里后,常与高第等载酒游山,赋诗题留。绵州各名胜、寺庙留下的墨迹甚多。

    《天泉记》题额者汪东洋(1499年-1558年),字德涵,四川成都府绵州人,民籍,治《书经》,年三十四岁中式嘉靖十一年壬辰科(1532)第三甲第一百五十二名进士。三月初六日生,行一,曾祖汪思拳;祖汪志训;父汪昌,驿丞;嫡母何氏;生母陈氏。严侍下,妻李氏,弟东海;东瀛;東洲。由国子生中式四川乡试第三十二名举人,会试中式第一百三名。观兵部政,升员外郎,山东签事。

    南山十贤堂精舍创建人李梓(高第尊呼为李子),字海涯,绵州人,明嘉靖中举人,隆庆中知南郑县。工文词,万历癸巳,作《十贤记》,即《南山十贤堂记》。祀乡贤。

 

(二)《名贤遗咏》比《天泉记》早刊刻两年

     石碑背面碑额篆刻四字:“名贤遗咏”。分布在0.32*0.25米的范围内,字径0.1米。碑文草书,17列,字径约3.5厘米,有“延贤(处涪)江之滨”、“有茅茨数椽”、“天泉”、“投簪”、“瀚海”、“风幡”、“左绵”、“长啸”、“涪翁”、“南山”等字。

    绵阳博物馆收藏了一张《清拓同治丙辰吴开聪识绵州十贤堂明嘉靖辛丑年天泉记碑拓片》。下款可识部分有:“嘉靖辛丑仲春望日偕治(?)彦囗延贤南山……”“囗政大夫礼部囗囗清吏司主事囗鹤……”嘉靖辛丑,即公元1541年,故《名贤遗咏》比《天泉记》早刊刻两年。

    在石碑下端0.9*1.1米的范围内,分布了清吴开聪的跋语,楷书,字径6厘米。吴开聪,字敏斋,绵州人,曾任黔江县教谕,居绵州时,曾捐资修五里渡、聚星楼,建治经书院,筑思贤堂、重竖天泉记碑;父吴绍典,十贤堂废后,其“恐历久无稽,祀事或废,因重新其堂”,今绵阳石桥铺有吴绍典孝义坊。子吴朝品,前中江县教谕,修李杜祠。

    吴开聪跋语:

    【治南山十贤堂访有古碑焉,名曰/天泉。创竖本郡,乡宦著有记,真草/两见,迄今数百余年,风雨飘摇,草/文没灭,更兼州志漏遗,而碑复断/折,予甚惜焉。今重修州志,独力捐/资重竖,并载入志中,庶名实俱传,/不惟迪前人光,亦可开后之流风/余韵云尔。是为序。

候铨教谕、郡人吴开聪识。

大清同治丙寅(1866)花朝[1]中浣之吉重立。

信士张伯裕】


(三)白衣庵内五口井,谁是宋井待考证

    白衣庵内有5口泉井。第一口,药师殿内右侧地面,以瓷砖所贴的八角形为标记;第二口,药师殿前,大雄宝殿下右边水泵房处泉井;第三口,大雄宝殿台阶前古井;第四口,大雄宝殿和地藏殿中间靠山墙泉井;第五口:观音殿后的住所院大井。

   这五口井,到底谁是真正的宋代天泉古井?其余的泉井,又是什么来历呢?庙内女尼言,天泉记碑所对的古井乃天泉井,已封。

    (李戴于2016年11月29日记,感谢renyi和上潼人友情支持。)

 

 

附1:乾隆《直隶绵州志/艺文》收录了李梓的《十贤记》:

【十贤,郡产四,官于此者六。古今三立而人弗闻。余以世次勒石水潺峦上,俟太史耳。

西汉末有老渔于涪,善医术,不知其姓名,称涪翁。范晔无特传,见郭玉传。所谈乞食,岂避莽者乎?书涪翁。

益部贵今文而不崇古。涪人李仁游荆襄,受学司马徽、宋忠,以修文终。子撰裔,谈经。书李公。

尹默受德操子仲学,休志山林,以左氏春秋导后主。书尹公。

熙宁间,文儒、文轸作信书,祖周易、仿太玄。其数本三统五行,三其五而成十五式,每式八变十五,其八变百二十。书文公。

嘉定间,涪为江汉首领,而土堞可超也,刺史程德降大新城郭,惠政怀民。魏了翁纪之。书程侯。

宋亡,蜀之间绝。知州范公辰孙,城守弗懈。元人大至,阖门死之。书死国范公。

涪计者,唐宋咸钜云,嘉靖间,兵备楚方任作近沙堤,其法简而功多,屹然外郛,薛史之胤,今无矣。书方公。

戍儿受边饷,岁十金余,而十六常在外。兵宪吴范仑以身身帅帅型伯长,省者日下,报者弗倦。书范公。

嘉隆以降,郡城附合耳。兵宪鲁张世则始更之,信及羌奴,遗珪索玷。书张公。

以饩登场,弗知其痡已。知州南昌万辉,事存节爱,去久人思。书万侯。

万历癸巳,郡人李梓记。】

附2:《乙酉科拔贡同年全录》:吴朝品,字立卿,行二,咸丰己未年十二月初七日吉时生,四川绵州直隶州廪膳生,民籍。曾祖秀琳,字延熙;祖绍典,字慎五,翰林院待诏,旌表孝义;父开聪,字敏斋,廪贡生,前黔江县教谕;胞伯祖定川绍先、绍元,候选分府;胞叔祖绍祖,翰林院待诏;祖妣氏刘,祖妣氏李,晋封二品夫人;母李氏;胞伯光斗,武生,锡庆候补道;胞兄弟朝彦,廪生,朝襄;妻李氏;子;女一。

附3:《長洲縣志》(卷三):高弟,綿州人,進士,十一年任。儒雅以文學飾吏,郡士多被禮接。升刑部主事,歷吏部郎、雲南副使。

附4:《嘉靖十一年壬辰科进士履历便览》

胡汝翼,字伯鄰,號東巖,四川成都府綿州人,民籍。十一月十七日生,行二。曾祖胡清,贈承德郎;祖胡蘭,審理正;父胡秉中,教授;母古氏;繼母栗氏。具慶下;妻李氏;兄胡汝賢,弟胡汝弼;胡汝為;胡汝霖;胡汝楫;胡汝梅;子胡經;胡綸;胡約。

治《書經》,由國子生中式四川鄉試第五十二名舉人,會試中式第一百二十九名。年四十六歲中式嘉靖十一年壬辰科第三甲第一百五十六名進士。觀工部政,陞戶部主事,郎中,臨安府知府,補襄陽府知府

汪東洋(1499年-1558年),字德涵,四川成都府綿州人,民籍,治《書經》,年三十四歲中式嘉靖十一年壬辰科第三甲第一百五十二名進士。三月初六日生,行一,曾祖汪思拳;祖汪志訓;父汪昌,驛丞;嫡母何氏;生母陳氏。嚴侍下,妻李氏,弟東海;東瀛;東洲。由國子生中式四川鄉試第三十二名舉人,會試中式第一百三名。觀兵部政,陞員外郎,山東僉事。



[1] 赐进士第:殿试中一甲前三名,赐“进士及第”,二甲若干,赐“进士出身”,三甲若干,赐“同进士出身”。

[2] 中泠泉,位于江苏省镇江市金山寺外。此泉原在波涛滚滚的江水之中,由于河道变迁,泉口处已变为陆地。

[3] 花朝月,即二月。

【石刻遗馨】白衣庵的天泉记碑

【石刻遗馨】白衣庵的天泉记碑

【石刻遗馨】白衣庵的天泉记碑

【石刻遗馨】白衣庵的天泉记碑

【石刻遗馨】白衣庵的天泉记碑

【石刻遗馨】白衣庵的天泉记碑

【石刻遗馨】白衣庵的天泉记碑

【石刻遗馨】白衣庵的天泉记碑

【石刻遗馨】白衣庵的天泉记碑

【石刻遗馨】白衣庵的天泉记碑

【石刻遗馨】白衣庵的天泉记碑

【石刻遗馨】白衣庵的天泉记碑

【石刻遗馨】白衣庵的天泉记碑
【石刻遗馨】白衣庵的天泉记碑

【石刻遗馨】白衣庵的天泉记碑

【石刻遗馨】白衣庵的天泉记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