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江县县保略坪镇迎龙寺有棵黄桷树

标签:
迎龙寺略坪镇黄桷树 |
分类: 寺观庵院 |
迎龙寺在罗江县略坪镇前龙村2组灅水河畔,坐东偏南面西偏北,前观音殿,后大雄殿,四合院布局。院中有一古黄桷树,独木成林,树冠庇护了大半个庙宇,十里外可见此奇景。
寺前文保碑揭示,迎龙寺在2001年3月2日被公布为罗江县文物保护单位。入寺,见树遮天蔽日,是难得一见的巨树,测得树围11.1米。树上悬挂罗江县林业局保护古树标牌,编号“NO.555”。
据新庙史碑,寺建于明朝年间,道光四年、光绪二十八年和民国年间曾先后维修,文革中损毁.现前殿为民国所建。寺侧有同治五年刊立的治修曹家堰碑,大雄殿前有古石狮一对。有原清代四川名宦罗江知县杨周宽亲笔题“凌气浩然”楷书木匾一块,木匾长2.5米,宽1米,厚0.06米。寺中黄桷树,四季常青,据考证,栽植于唐代,距今已有一千多年,1992年8月13日,省林业部门和当地人员共同测量,此树树高六十余米,树冠直径八十五米,胸围十五米,要有十多个成年人才能合抱,覆盖面积达一千八百八十平方米。四季都有成群结队的雀鸟居住在树上,秋冬,总是半树半树轮流换叶。庙左侧五百米处有同治五年修灅水河曹家堰石碑。关于寺庙的由来,传说是唐朝天宝年间,唐明皇李隆基和杨贵妃进川时路过此地,当地百姓为祈求天子好运,筹资建庙而名。2001年3月,迎龙寺被命名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碑中话不可全信,寻庙中古物,未识得民国建筑和知县木匾,而一对石狮较为可观,为背鼓的柱础石狮,雕刻精美,保存完好,另有木雕观音,雕厚木板上,当为旧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