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州区李家大院石桅杆
(2016-11-05 19:35:58)
标签:
安罗村李登峨桅杆 |
安州区的李家石桅杆和罗江县的李家木桅杆之间,仅仅隔着一条浅浅的灅水河,李氏繁衍于两岸。
李家大院石桅杆,位于绵阳市安州区永河镇安罗村二组李家大院前,清嘉庆十九年(1814)建,坐北向南,一对,相距28.9米,通高15.76米,青砂石质,浅度风化,由基座、石杆、方斗和顶珠等部分组成。1993年,被公布为安县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被公布为绵阳市文物保护单位。
基座分三层:下部四方,边长2.32,高0.67米;中部六面,边长0.68,高0.4米,各面原雕刻有图案,被凿;上部扁鼓形,或寓意捷报频传,直径与中部相等,高0.4米。石杆至下而上逐渐收细,六棱,宽窄面相结合,根部宽面长0.3,窄面0.2,围2米。两杆相对面均阴刻“大清嘉庆甲戌恩进士李登峨立”13字。在距地表10.9米,即杆上三分之二处置石斗,石斗内部为石杆上下两节的连接处,各外面呈倒梯形,镂雕古罗钱图案,在“才高八斗”的基础上有了更丰富的寓意。斗下石撑前共设铁钩一个。杆顶嵌双节球珠,似官帽顶珠。
桅杆旁竹林中有石斗一个,小于杆上石斗,据2011年黄志富《安县发现200余岁桅杆石斗》一文,该斗“上口宽0.78米,下口宽0.46米,高0.46米。”“当地原有高石桅杆和矮石桅杆两对。高石桅杆属李登峨为光宗耀祖而立。矮石桅杆为李登峨之子李光昭为镇风水辟邪而立。破“四旧”时,矮石桅杆被砸毁。”
桅杆主人为嘉庆甲戌恩进士李登峨。同治《直隶绵州志》载:【李登峨,字林西,例贡生。嘉庆初年,前邑宰陈公嘉其急公尚义,赠以匾额。事瞽母,尽孝。尤精医理,开半济堂,远近求医者,无论贫富,均一视而施以药,活人甚多。晚年遁迹山林训课,诸孙尊师重道出于性。生年八十余卒。 】
恩进士,不是恩科进士的简称,是恩贡的俗称,是贡生的一种,故恩进士非进士。对该桅杆的宣传中,现多把李登峨称为进士,应改正。
上潼人诗曰:
安州永河访李家石桅杆
居邻灅水湄,科第结繁枝。名在高杆上,荣犹隔世垂。
式微遭竹隐,不倒少人知。休问家中谱,流连已是痴。
(李戴于2016年11月5日记)
附信息,待解密:
李登峨生活地灅水河双河口距离文星李调元家族很近,两者有关系吗?
李家大院后墓碑显示,该李氏辈次为:宗思启秀仲,文用才联登;光华荣祖德,天元一家春;忠厚成先泽,诗书世代兴;克昌存正大,纲纪守朝廷。
李家石桅杆与李家木桅杆隔着成绵高速复线的灅水河大桥,过灅水河到罗江略坪镇松花村1组李家木桅杆处。木桅杆已经在大集体年代被拆掉做车水器具了,剩下五个底座构建侧立在农家院旁。
三个四方底座,规格分别为0.97*0.97*0.22米、0.95*0.95*0.3米、0.95*0.95*0.32米。两个三层底座径长0.87,高0.48米,下四方、中六面、上圆形,中间和四方底座均凿有直径30余厘米的圆柱形洞。
在前龙村2组游龙寺旁李家院坟地,有李萼夫妇墓,左侧抱鼓雕子母凤鸟穿牡丹。墓志曰:
【皇清例赠文林郎李公讳萼暨杨孺人墓
游龙崇马鬣;灅水绕牛眠。
公讳萼,号香谷,文林郎李公囗青之仲子也。性恬淡,好诗书,居恒以诵读为务,而市城不履,有非公不至之风焉。嗣因东峰公以功名勗勉,始一试而采芹 [1] 安邑,荣华仍非所好也。子五,令就外传,女三,亦娴闺训。暮年手不释卷,闲莳花木,一切俗尘不萦怀抱,其高旷出自性情。元配杨孺人,以清白之世胄,配诗酒之雄才,言行委婉,操履端庄,蚕桑女红,务尽阃职,时而椎髻操作、躬挽鹿车,时而画荻助勤、丸和熊胆。故一室和乐,人无间言。
铭曰:
犹龙世胄,绣虎雄才。怡情经史,溷迹莓苔。爰得佳藕,四德兼该。齐眉昭敬,断机训孩。今闻常在,敢告将来。
候铨儒学正堂安邑选拔吴锡珍顿首拜撰。
古雒茂才犹子李盘根顿首敬书。
男:李华灿媳吴氏周氏,华焯媳颜氏,华炜媳张氏,华焕媳杨氏谭氏,华㷍媳谭氏。孙:荣域,荣封,荣圻,荣培,荣增,荣均,荣垣,荣塽,荣垍,荣堃,荣塾,荣陛,荣垒,荣堂、荣埰,荣填,荣坿,荣坊,荣埏,荣垠,荣垂,荣在。元孙:祖囗,祖钫,祖锡,祖钱,祖鉴,祖囗。
大清光绪十六年岁次庚寅腊月初二日。】
李家花牌坊旧址有指路碑:
【长命富贵。光绪十四年腊月十三日立。东走罗江县三十里;南走略坪场十二里;西走河坝场三十里;北走永兴场十三里。下民信士周泾(?)保敬立。】[1] 采芹,考中秀才成了县学生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