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桥记:绵阳市保——新皂镇双合桥

标签:
绵阳寻桥记寻桥记双合桥余家桥新皂镇 |
分类: 寻桥漫记 |
木龙河左源在鸡鸣水库附近,或因鸡鸣桥处有“精泉”名井,故名古井河。古井河流经磨家镇、永兴镇、新皂镇地界后,在吴家镇与燕儿河、金峰镇支流汇合,三源汇流后,在塘汛汇入涪江。古井河段,鸡鸣桥、太平桥、天星桥、花拱桥、曾子桥、双合桥、观音桥等,都曾是承载地方风土的名桥,四轮风行的今天,它们是否安好?木龙河寻桥,自新皂双合桥起。
一.双合桥,双龙桥
双合桥,又名余家桥,位于涪城区新皂镇赵家花园村7组木龙河上,东西向,两墩三跨,平梁龙首,由桥台、桥面和桥墩组成。桥台是条石衔压,间以钉石,广砌溪岸而稍有病害。墩、板则坚实如初,桥面三石三跨无缝相拼,宽1.98米,厚0.42米,长14.2米,距水面高2.9米。桥墩浆砌,上下水长削角,托木孔原装。墩首用卯榫所置龙形,为一桥之点睛。
双龙首尾均为圆雕,爪掌蹲踞,龙首竖立高昂,鼻息居高处,目鼓额隆,角似鹿角,耳为牛耳,口张须舞,石珠悬于唇吻之间。单像长0.9米,宽0.44米,高1.1米。东龙左角损,西龙唇吻失。尾部U形高翘,长0.7米,宽0.27米,高0.8米。龙形雕刻刀法圆转,线条流畅,形象张扬,气象骏迈,为本土上品。
二.双合桥,咸丰造
桥西存桥碑全部构建,碑帽覆地,长1.6米,宽1.2米,葫芦宝顶饰火焰纹,作桥头土地庙宝顶,碑座作庙前供台之基,碑面两块,分置檐下,各宽0.72米,厚0.11米,高1.24米。碑面多红色斑块覆盖,待草木萧条,或可辨识碑文,先初识——
双合桥序。/从来莫为之前,虽美弗彰;莫为之后,虽盛弗传。今我……昔年,囗囗囗囗/有石桥造之于先者也,第窄小不高,时遇水涨有阻行人……众公囗囗囗/诸君善士金赀,高修石桥,因名之曰“双合”,故几囗囗愿兮,……往来,有囗平之囗囗囗/桥工告竣,将所化金赀信名刊刻于左,以垂不朽云。故以序。
总领会首:王登用捐钱二千四百文,黄观伦捐钱一千二百文,寿员李在时捐钱四千文,唐依正捐钱八百文,余有明捐钱七百二十文,邱国钦捐钱一千二百文,余春华捐钱十八千文,赵顺趌捐钱六千文,余春元捐钱十八千文。/总领会首:招顺通捐钱三千文,王有魁捐钱四千二百,李天化捐钱一千二百,王有锡捐钱一千八百,辛天锡捐钱一千二百,辛天时捐钱一千二百,唐宗琳捐钱六百文,杨正明捐钱三百六十,黄永发捐钱六百文,杨正远捐钱一千二百文。/杨正泰,余田昆散文,黄佳荣三千,赵顺超二千四百,赵万二捐钱一千……(略)
赞曰:蜀山苍茫,蜀江水长。囗囗囗囗,囗囗莫囗。/杠多积石,板亦飞霜。囗此囗囗,囗囗囗囗。/伊谁之力,竭赖贤良。行囗囗囗,囗上生光。丙午科举人囗囗囗。/石工师尚鸿兴,魏汉周。囗囗唐守模敬书。/咸丰元年孟囗月上浣朔四日吉旦。
据碑记,双合桥在咸丰元年(1851年)由当地士民捐资修建,此地“有石桥造之于先”,“第窄小不高,时遇水涨有阻行人”,这座先建桥在同治《直隶绵州志》有载:“双合桥,治西四十八里,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胡昌洪、朱李彬捐修。”可见,咸丰元年“高修”的石桥是重建性质,并因袭了前名。至于双合桥从什么时候成了里人口中的“余家桥”,就不得而知了。
三.双合桥,为市保
2013年6月6日,新皂镇双合桥、南山烈士陵园等38处文物点被评为绵阳市第四批文物保护单位。绵阳古桥众多,作为桥类代表被评为文保单位,安县、梓潼、北川等县早已树旗在前,此桥后来居上,被评为市保,填补了原市中区范围内的一大空白。
四.双合桥,不孤独
1.余家堰
双合桥上游30来米有余家堰。余家堰顺水流方向砌置条石,浆砌,五层阶梯,年代未知。
2.王家油坊渡槽。
位于双合桥南侧200米许山口处,东西向,目测跨度在七八十米以上,高近十米,开七孔,条石砌墩,拱圈以上均用青红砖浆砌,1973年建,是近现代重要历史遗迹。
3.三清庙会碑
碑云:三清庙者,建自先年,于今颓败。首事创修,惟费缺用。爰有善士赵顺通、顺良弟兄捐青冈树二株,以助资斧。其神囗系众姓焚献之所,其地仍属赵姓之业田,各色杂树,嗣后总归赵姓护蓄砍伐,众会人等不得藉神混争。特此勒立会,以志不朽云尔。众首事:王万通,辛天锡,黄明谕、王永贵仝立。咸丰二年冬月廿六立。
4.赵家花园名字的由来
在新修花园桥附近赵家花园遗址处,听老人讲赵家花园名字的由来:赵家有一古人钟爱种花,在花圃中养了许多奇花异草,花圃里一年四季都有盛开的鲜花,人称赵家花园。
(李戴于2015年9月23日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