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台行】20:芦溪镇关帝庙戏楼

标签:
芦溪镇三台行火神庙戏楼关帝庙 |
分类: 寺观庵院 |
三台县北大门芦溪镇,始建于明朝,因有溪水似葫芦被称为“葫芦溪”,在清代为潼绵营训地之一。乾隆元年,置盐大使署,后改县丞署。芦溪场镇原建有武昌馆、广东馆、陕西馆、黄州馆、宝庆馆、福建馆、川主馆等会馆;有牛王庙、王爷庙、火神庙、关帝庙、五显庙、城隍庙、龙王庙、兴隆庙等。
现在还有部分会馆残留在东街、新街和中街等处,具体所指待考。寺庙类还存关帝庙戏楼和五显庙部分建筑。
关帝庙戏楼位于中街155号,因曾名火神庙,又名火神庙戏楼。修建于清代咸丰二年(1852年),存世163年。戏楼坐西向东,中间是戏楼,左右各一间厢房,左侧为芦溪文保站和法律服务所用房,右侧为李氏家电维修部。
戏楼歇山式屋顶,葫芦宝顶,鸱吻吞脊,多脊兽,屋面覆筒瓦,檐口设滴水。戏楼面阔三间,明间三倍宽于次间。抬空为楼,下设茶铺,上为戏台。戏台左右篱壁,前方设栏。观房顶,上施天花,檐下天花作卷棚处理,未见梁架。戏楼后地势略低。
度娘:“占地400平方米,建筑面积800平方米。”这对数据似乎矛盾。又:“1984年被县人民政府确定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但在县级文保目录中,未见其名。再:“唯一古建筑”。但在东街、新街所见,还存有很多清代民居,其中以一座七开间二层木楼最有特色。
穿小巷至芦溪粮站处涪江边的莲花台,据清碑碑刻“道光初年,板主同帮拉弟兄议规,各捐钱文新修王爷庙,改为大小两会,”可见莲花台就是清代的王爷庙。庙下石崖间,有莲花洞,此洞实为汉崖墓,后改为宗教洞穴,雕刻佛像三尊,今存塑像可能为新塑,而像后背光则有古味。
(李戴于2015年6月21日端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