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水寺水月观音位于游仙区魏城镇圣水村圣水寺大佛殿后壁,以一窟知名全国。石窟宽0.66米,高0.88米,深0.33米,为圣水寺石窟第7窟,主尊为半跏坐男像观音菩萨。
石台抹绿,观音坐其上,上半身圈于大月轮之中,月轮外蓝绿,内朱底墨面,像左几米外有圣泉泉池(现处殿外),水月观音名副其实矣。头微左倾,戴涂金高冠,高冠雕花纷繁细致,冠带翠绿,色彩鲜艳,左右各出,灵动飞舞,绀发柔顺,披于背后,几缕延之肩上。面部为中年男像,肥耳垂肩挂小环,双目微闭,神情内敛,不苟言笑,肃穆静美,呈宴安闲适之态。胸前挂涂金璎珞,上身着贴身无袖绿衣,腰间绶带蓝绿色,各垂腿座之间,下身裙裤及踵,色彩脱落。双足赤,右脚平地,趾甲可见,左足掌残,脚背搭在右腿之上、左腿横架,手腕间有环钏,双手十字相扣抱左膝身略后仰,观音成乡人口中之“跷脚观音”。
左侧壁下方开一小龛,宽0.17米,高0.3米,雕供养弟子蹲坐像,弟子为老年男像,双手抱拳,
左腿支起。小龛上方有题记两则,分别记述了弟子王宗建造水月观音、几十年后其女王五娘为像妆彩之事。
左边一则从左至右读:“敬造水月观音菩萨一身,/并及须菩提。弟子王宗建/敬造。中和五年二月廿三日。”右边一则从右至左读:“赞讫(?志、记)/功德,广政三年三月廿七日表,/右女弟子王五娘囗(为)亡父再庄此设斋表庆了。”
【按:从右至左读:“赞讫/功德广政三年(940年)三月廿七日表,/右女弟子王五娘囗(为)亡父在庄此/设斋表庆了。”“敬造中和五年(885年)二月廿三日,/并及须菩提弟子王宗建/敬造水月观音菩萨一身。”有关资料以从左至右顺序连句:“敬造水月观音菩萨一身/并及须菩提,弟子王宗建敬造。/中和五年(885)
二月廿三日/设斋表庆了。”“右女弟子王五娘囗(为)亡父再庄此/功德,广政三年(940)三月廿七日表/赞记。”】
据上,圣水寺水月观音的建造年代为唐僖宗中和五年(885年),距今1129年,是我国现存最早有具体年代的水月观音,为四川省仅有,全国罕见,堪称国宝级的佛教艺术雕刻。圣水寺摩崖造像于2009年7月被公布为绵阳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12年7月被公布为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其中水月观音当有特别重要的权重。
上潼人《游魏城圣水寺》赞曰:
一入禅堂石壁幽,唐人斧凿数龛留。
崖边楷字题供养,座上观音是喜忧?
寺僻不来僧打磬,肠饥大爱薯熬粥。
八旬居士犹康健,谕我拳拳善业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