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癸巳秋梓潼行7:司马长卿石室

(2013-10-24 21:25:54)
标签:

长卿山

司马相如

长卿石室

梓潼

文化

分类: 人文古迹
 梓潼长卿山海拔高670米,位于梓潼县城西南(?)2、3里许位置,原名蚕婆山。西汉司马相如(字长卿)曾在山中结庐苦读三年(?冬天入住来年春天离去),唐明皇过梓潼时,赐改“长卿山”。从长卿山东面玄武门上行,遇见双柏树,再行到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司马长卿石室。
一.记事碑述说一个半世纪前的曲折故事
     司马长卿石室在一座有古迹存在的重建寺庙里,寺祠合一。一进入寺庙范围,柏树树围立刻倍增,树围在2、3米的古柏难以计数。古柏围绕着寺庙,增加了寺庙和石室的灵气;石室衬托着古柏林,让柏树百岁千年。这些珍贵的古柏历来受到梓潼人的珍爱,出现了少有的宁废庙不砍树的现象。围绕寺庙和古柏,这里还曾在道光年间发生过很曲折的故事。
     往寺庙走,路边很多石碑,一棵树围近三米的大柏树下有一疑似佛塔石材构建,构建前一落款道光十九年(1839年)的石碑。内容如下:
     尝思崇山峻岭乃仙子之圣境,茂……神恩浩荡庇一邑之……庙貌巍峨,赖曰境之培修……司马相如、边孝先读书之所……县多显囗山有仙源,名镇四方,阁邑沾囗,历今百余年,香火复兴,迨至道光初年,住持僧心月因伐树株,而施主众惩,自囗出寺,是时乏人,焚献另招青龙寺僧晋……通旭师徒经理,无力整修,未过三载,仍囗本寺,而蒲凤璋等将龙王祠僧圆贞……来山培修庙宇,囗将山林出售后,整修司马祠殿宇,道光十三年正月初……柏数株砍伐,致使蒲凤璋等訐讼在囗,众囗林主断令僧圆贞不应致伐古柏……卖树钱二百七十三千四百文,振修庙宇,而士民王廷芳、罗仲元、王柱等……领去,照大庙之例,一分生息,于囗囗间招得有妻有子道士李合崇来山焚献……使蒲国祥、白文友在山里斥两祖囗囗王廷芳以违案招僧,蒲国祥以贿米招道……相具控于八月初四日,复蒙堂断,僧道倶逐,将所领之钱如数缴出,另举囗囗首事……招一妥宝僧人,蒲国祥等将钱争回,另举文生岳阳、监生龚怀玉领管,始将正殿……廊改换一新,招僧福证住持焚献,以囗成规,令钱完工竣同众商筹,将前后……名重修庙宇,缘由盖刻碑志,永垂不朽,神安人服,是以为序。囗生白亮工、囗生岳、囗生龚怀玉,蒲国祥、白文友、蒲囗藉、白金(?)、叶囗、白隆、蒲凤囗、白礼囗、蒲凤璋、白囗、蒲凤孝、白适、蒲囗囗、白耀、蒲凤连、白龙、蒲囗囗、白阳、蒲囗囗、白囗昌、蒲囗囗、住持……大清道光十九年岁次己亥冬月朔日立。
二.初见相如堂
     路边面北一人高石碑,上面刻写“长卿山”三字,丙戌年刻,作者名字被抹。几十米外,就是一片寺祠合一的寺庙。戏楼山门坐南面北,为2012年所建,红墙灰瓦,上书“长卿山”三字,入门见《长卿山重修戏楼山门碑记》,内容如下:
     卿山不高藏白虎雄姿千载汉韵风雅;潼水不深豢青龙翻舞万年秦源灵秀。川陕金牛古道,梓潼县南,翡翠屏障、汉文化、氧吧、司马长卿石室,山峦峻峭险赫,古柏茂荫参天,登高北眺七曲,东望兜鍪,西览两弹基地,下瞰潼城,华楼林立,一派锦绣尽收眼底,汇聚天地人和而一体,幽绝妙图胜景古刹再次修复,现将古戏楼山门费资近五十万元,三年落成兴建,原址更显壮观,增添旅游风采,其会首及众善友助工献屋捐资、广种福田,胜集善果,今刻石褒名彰扬。长卿山文保站、管委会竖,撰文仇子元、刻石杨星墙。捐资列名:三千元张洪全;二千元仇子元、黄志勇、蒲启义、蒲仕生、刘成国;一千元魏发成、陈孝秀、夏长清;五百元以上长卿信用社、周全勇、龚先利、蒲仕凤、杨培海;一百元以上新兴建筑公司、长卿村、潼江中学、文昌祠、堂宏机砖厂、上清观、麻纺厂、大佛寺、经济园区、凯特公司、长卿镇、南桥村委、长卿农电站、龙王庙、刺法仙台、猫儿垭……(略)
    寺庙原为康熙雍正年间重建,所拥有的文昌宫、大雄宝殿、相如亭等全部毁于1973年。现在院内石板密铺,有新重建殿宇四五。坐西向东的正殿为五开间单檐悬山的相如堂及后面的长卿石室。殿左并列六开间单檐歇山殿堂,里面供奉文昌、佛祖、观音等,有“文运天开”、“崇文堂”和“慈航普渡”等匾。院左坐南面北的是重檐歇山殿堂,里面供奉关公、牛王、药王、雷公电母、财神和送子娘娘等,有“忠义经天”、“妙手显应”等匾,曾有联:“医继岐黄名垂青史,艺承扁华福荫苍生。”单檐歇山灵观楼有“万古流芳”内匾。灵官楼下正门有联:“崚峰峨岚隐石室;江波浩瀚颂琴韵。”在庙堂里的神像里,雷公电母装束时髦,形象生动,可能为龙行苍茫作品
     在很多重建碑刻上,我都看到了仇子元和蒲志新等人的名字,他们是长卿石室周围相如亭和寺庙重建的杰出贡献者。
三.相如堂
     登石梯依石栏见谢志超书写的堂匾“相如堂”,又有联:“石室穿砚成大器千金难买相如赋;庙庭赏梅沁幽香半夜恍闻绿绮情。”推门进堂新旧两匾跃入眼帘,题名都为“相如亭”,一民国癸未年,一癸未年。有联:“书崖百丈犹忆昔日抚琴囗;云树千重见证当年作赋郎。”匾额之下,透过圆拱门看见后面正通“长卿石室”,司马相如坐石台受香火朝拜。
    环视相如堂内,左右五开间房壁之上,今人题古甚多,室内还存放了一些旧庙构建和珍贵古物。圆拱门右边供文昌帝君,左供佛祖。另有司马相如圆雕石像二,摩石阳刻石像一,有新刻石碑二,一为《培修相如亭记》,一为《司马相如列传》,另有雕花石板,桶粗柱础等。
     对题咏拍照不清,部分题咏如下:
     其一:《丁亥暮春游长卿山》,清梓潼县令桐城姚锐。一行(径)梯云上,芳徽何处寻?明霞疑作赋,幽濑似鸣琴。春寂花无影,画竹长有阴(昼长竹有阴)。放怀(杯)重酌酒,千载觅知音。
     其二:《相如读书崖》,明兵部尚书金献民。莫讶老夫狂更狂,呼童携酒上崇冈。山川到眼皆成绿,松竹临头亦觉苍。岩燕自来还自去,野花同发又同香。年年此处谁人乐,不似老夫乐更长。
     其三:《梓潼望长卿山至巴西复怀谯秀 》,唐李商隐。梓潼不见马相如,更欲南行问酒垆。行到巴西觅谯秀,巴西惟是有寒芜。
     其四:《谒石室有怀长卿》,闻名。不逢杨意惜凌云,坐隐空山面石囗。壮志囗囗囗武帝,幽怀托凰寄文君。性囗豁达谏常熟,名擅风流作囗囗。终佐文囗成蜀仕,囗囗囗囗囗囗囗。
     其五:《长卿山》,清刑部尚书王渔洋。泛舟潼水碧潺湲,一抹青峰想玉颜。留得文君好眉黛,薄云初散长卿山
     其六:罗智婉书写的司马相如《谏猎书》摘段
     臣之愚暗,窃以为人诚有之,兽亦宜然,今陛下好凌阻险,射猛兽,卒然遇轶材之兽,骇不存之地,犯属车之清尘,舆不及还辕,人不暇施巧,虽有乌获逢蒙之伎力,不得施用,枯木朽株,尽为难矣,夫轻万乘之重,不以为安。是胡越起于毅下,而羌
夷接轸也,岂不殆哉!
     其七:还有罗智婉书写的司马相如《上林赋》和《子虚赋》选段(略)。
四.司马长卿石室
     过相如堂后墙中央的圆拱门,正式拜谒长卿石室。“相如亭”匾额所在地方原来为亭,说明此处亭洞相连,现修为相如堂,算作堂室相连吧。相如堂和长卿石室通过一道封闭的廊道相连。廊道右边《凤求凰》及《文君和曲》,左边为《司马相如简介》,仇子元整理史料,蒲志清书。
     石室凹进山崖如倾倒方斗,有匾:“长卿石室”,有联:“胜迹长卿石室仰锦赋;古道少陵客舍沉郎(?)诗。”
    进长卿石室,见汉赋大家司马相如之像为新塑,石室后壁刻写 “长卿石室”四个隶书大字,显得古朴遒劲,左右石壁各嵌一方清代石刻和一民国石刻。
    长卿石室,即司马相如读书台遗址,始建年代无考,清同治版《直隶绵州志》载:“相如读书崖,《县志》称西崖,在长卿山,凿石窟二间,高二丈,可容案几。相传为司马相如、边孝先读书处。旧有殿宇二楹,旁接以危楼(俗称吊脚楼),可通石窟,今圯。古今游人题咏甚多。”
    现存石室凿于长6米、宽5米、距地面1.2米的石壁上,依崖凿室。室门用青砖砌成,圆拱形顶,敛口,高2.5米,宽2.1米,深2.4米,(一说:高3.5米、宽4米、深2.5米)石室后壁阴刻汉隶“长卿石室”4个大字,古朴苍劲。字径0.75*0.7平方米,无錾刻时间。清咸丰八年(1858)知县张香海《重建梓潼县志》亦无记载。室前左右壁上刻有清末人的诗句。右壁诗句是:“七曲弯环九曲水,奔留暗锁青山嘴。虹桥一道通紫气,中有来脉理梓里”。落款:“时年十,蒲锡桓作并书。”左壁诗句是:“书岩本是读书台,司马长卿锦城来。长门赋现身荣贵,前人已去今又开”。落款:“二诗作于乙亥……。”1985年6月,梓潼县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梓潼县志》1999年版)(本段龙行苍茫文)
     此地,曾为古迹名胜,曾为禅堂居所,也曾为农家后院。一方嵌进石壁的石刻记载了海灯法师捐修相如亭的事迹:“民国三十三年(1944年)五月十囗日,海灯大师独出番弗三万元正重建相如亭,首事……监理……。”不知海灯法师和长卿石室还有什么渊源?
     潼水潺湲清流久,长卿苍翠庙堂修。石室琴音赋咏在,凡耳愧闻退步走。行到庙堂之后,发现古柏掩映下的一片新寺和古洞,深藏着幽远的古朴,流泻着时代的光芒。再会,长卿石室。

癸巳秋梓潼行7:司马长卿石室

癸巳秋梓潼行7:司马长卿石室

癸巳秋梓潼行7:司马长卿石室


癸巳秋梓潼行7:司马长卿石室

癸巳秋梓潼行7:司马长卿石室癸巳秋梓潼行7:司马长卿石室

癸巳秋梓潼行7:司马长卿石室

癸巳秋梓潼行7:司马长卿石室

癸巳秋梓潼行7:司马长卿石室

癸巳秋梓潼行7:司马长卿石室

癸巳秋梓潼行7:司马长卿石室

癸巳秋梓潼行7:司马长卿石室

癸巳秋梓潼行7:司马长卿石室

癸巳秋梓潼行7:司马长卿石室

癸巳秋梓潼行7:司马长卿石室

癸巳秋梓潼行7:司马长卿石室

癸巳秋梓潼行7:司马长卿石室

癸巳秋梓潼行7:司马长卿石室

癸巳秋梓潼行7:司马长卿石室

癸巳秋梓潼行7:司马长卿石室

癸巳秋梓潼行7:司马长卿石室

癸巳秋梓潼行7:司马长卿石室

癸巳秋梓潼行7:司马长卿石室

癸巳秋梓潼行7:司马长卿石室

癸巳秋梓潼行7:司马长卿石室

癸巳秋梓潼行7:司马长卿石室

癸巳秋梓潼行7:司马长卿石室

癸巳秋梓潼行7:司马长卿石室

癸巳秋梓潼行7:司马长卿石室

癸巳秋梓潼行7:司马长卿石室

癸巳秋梓潼行7:司马长卿石室

癸巳秋梓潼行7:司马长卿石室

癸巳秋梓潼行7:司马长卿石室

癸巳秋梓潼行7:司马长卿石室

癸巳秋梓潼行7:司马长卿石室

癸巳秋梓潼行7:司马长卿石室

癸巳秋梓潼行7:司马长卿石室

癸巳秋梓潼行7:司马长卿石室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