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新晋国保安县开禧寺

(2013-08-10 11:18:01)
标签:

开禧寺

古迹寻踪

文化

分类: 人文古迹
一.开禧寺的位置
    开禧寺,又名开元寺。开禧寺大雄殿,位于安县南24千米的塔水镇开禧村五组平坝之中。这里属于川西平原尾闾,平畴万顷,竹林掩映民居,鸡鸣犬吠,炊烟袅袅,一派祥和景象。
二.开禧寺的历史
    同治版《安县志》记载:“开禧寺,在县南六十里,明永乐四年建。”建于明代永乐四年(1406年)的开禧寺,现已满607岁,恰与北京故宫同龄,比盐亭花林的明代大雄殿大200来岁。原寺基大体呈正方形,面积约2560平方米,建筑面积1420平方米,十几个殿宇分布得错落有致。开禧寺在嘉庆二十四年(1819年)和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经过整修,解放后尚存七殿。文ge中,除大雄殿外,其余殿宇均被损毁。大雄殿是安县现存较完整的唯一明代建筑,因大雄殿的重要价值,开禧寺于1984年被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91年被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被评上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三.开禧寺的现状
    开禧寺在2008年的地震中,围墙全部倒塌,建筑主体结构基本没有受损。现今的开禧寺,周围环境优美,国家拨重金予以维修,文物景区用围墙封闭,山门连同四座殿堂,呈严格的中轴线分布,大雄殿被顶升1米,里面除绿化带外全部是石板密铺,各翻修殿宇也同大雄宝殿一样全木结构,修旧如旧。
    开禧寺坐东北向西南,山门殿宇面阔三间进深两间,明间略高。进院内大飞檐大翘角的大雄宝殿就展现在游者眼前。大雄宝殿前,左右对称分布两偏殿,均面阔三间,进深四间,全穿斗身十三檩悬山顶,檐前有廊,三开间分别有门扇三副,三间屋子独立隔开,室内有壁画多幅,一般为戏剧图案。大雄殿正后有一座歇山大殿,三(四?)面回廊,面阔五间,明间宽度是一边次间、稍间之和。
四.与北京故宫同岁的开禧寺大雄殿
    大雄宝殿坐东北向西南,长方近正方,面阔三间宽12.9米,进深四间长13.5米,通高9.5米,是七架单檐歇山穿榫木结构宫殿式建筑,建筑面积约174平方米,穿斗抬梁,十二架椽屋。三步石梯上台基,屋基高于周围殿堂,屋身屋顶均素色没施彩绘。檐柱有一定的倾斜角度(侧脚),明间很宽,几乎是此间的三倍,进深第一间最宽。前后檐明间均设隔扇三副(门扇三对),三面墙上原绘有精美的壁画11幅。大雄殿四面无廊,桶粗柱头间地栿、额枋齐全,平板枋略宽于额枋,斗拱布局疏朗宏大,形式多样。四面墙各施斗拱6朵,共20朵(资料记载为14朵),前檐斗拱为五踩单翘单昂重拱计心造(单昂两跳五辅计心造),耍头砍着昂形,昂尾作半真昂下伸至下平榑。明间“大雄殿”牌匾旁,施柱间斗拱两朵,后檐斗拱为三踩单翘重拱(单翘四辅重拱),明间亦施明间斗拱二朵。山面除补间为六辅作斗拱外,其余均为四辅作斗拱,补间斗拱里拽引出半真昂尾,压于金檐下。殿内梁上刻有“永乐四年岁次丙戌九月二日”字样,梁架简洁,前后檐皆施穿插枋(檐柱和金柱之间的穿枋)而不用梁栿,穿过全柱砍着绰幕(雀替前身),为五架梁和三架梁。三架梁上立脊瓜柱,柱两侧扶有义手,拱托脊檩,此为明代建筑的基本特点。歇山屋顶筒瓦覆面,翻修刚竣工不久,鸱吻吞脊,无宝顶,四角大飞檐远翘。
五.出土石雕见证神奇的转佛塔
    左殿后围墙边修了一靠墙廊台,廊内存石构建约20件。其中有一件精美镂空石雕,是20064月出土的长一米多的转佛台的石构建中的一块,其前有刻字“德泽流芳”和浅浮雕图案。镂空雕石构建右边,又放七件长方形的精美浮雕石构建,浮雕内容全部为花卉,前六件石构建每两件拼合成一幅图案,分别是菊花、菊花、牡丹。
    转佛塔,又名万佛台,明代嘉靖年间的这个神奇石塔在解放后还矗立在庙中,守庙的蒋宪成当时介绍,“用手一推,每层都得转。”有资料显示,“台1.5米见方,高8米,以镂空石雕分作九层,每层空间80立方米(?),层层均有石雕佛像约五百个,故称万佛台”,“石雕像长20厘米,宽10厘米,”“工艺精湛,疏密有序,神态各异,灵动活泼。”文ge毁庙时,大队书记蒋献成为保护此台,叫人将其推到,掀至大雄殿后,多来来埋在舞台下面。在20064月,村民整修开禧寺水沟时,随着一块长约1米,宽约半米的镂空石雕莲花座完整出土后,又有30多件同样风格的石雕出土,雕刻内容有牡丹、菊花、庭院、庙宇、仙女、龙等图案。在一个长1.5米多的石雕的侧面,雕刻着“成都府安县神泉乡,嘉靖十二年”等字样。有块石雕中间有碗口粗的通孔,考古队长宋建民认为这石雕属于转佛台,并且应该是堆砌成塔状,且中间有木柱穿孔以作固定。镂空石雕旁边还有一些石构建。
    一碑刻写“大清同治八年十二月/……诰封奉直大夫刘(钊?)良松,诰封奉直大夫……衔工部正事囗囗……山东候……/囗封文林郎遵炤……贵县巡检侯囗/……米脂县知县署甘肃……
    一碑刻写:诰封奉直大夫刘(钊?)良松/诰封奉旨大夫遵囗囗司衔工部正事候囗/……山东候补……/囗封文林郎遵炤……贵县巡检侯囗/男:勅封修职郎遵煜/知州衔囗囗囗知州扬廷/孙:囗知衔囗米脂县知县署甘肃/候选训导署简/勅封登
    一碑刻写:……日奉……妻陈宜人节孝之碑/……曾孙:……(八人,其中四人冠以国子监监生有世昌、世明等),元孙:……肇祖、肇文、肇武、肇智、肇成。勒石……
    一石构建似乎为碑座构建,刻写:夫神者,灵也。必其有灵而后祀。囗当冉今古刹开禧寺,三仙圣母由来义矣。感应之赫濯(zhuo)实式凭焉,无如殿宇神像,经风雨之飘淋,不免于颓败。僧目睹伤怀,重修殿宇、石龛、彩画、金身,更祈沙门清净,法派流传,永垂万古。嘉庆二十四年三月三十日。本寺住持僧明详(?)立。
    一石刻似乎为碑座,为圣旨翻刻,隶书,字字清楚,可惜照片没拍清楚,两旁各一云龙,中间刻写:奉天承运,皇帝制曰:朝廷重民社之司功,推循囗臣子凛冰润之操教,囗囗囗囗陈氏囗山东登州府蓬莱县知县加知州衔刘囗囗之母,淑慎其仪,囗囗维则,宣训词于朝,久不(?)囗育子之勤,集庆囗囗,门闾式(二)被自天囗囗。兹以覃恩封囗为宜人,于囗仰囗显囗之恩,勉恩抚子囗囗囗,纶之色用慰囗囗。
六.“开禧寺的龙活了”之传说
    开禧寺院有大佛殿,殿内大柱上原塑有张牙舞爪的贴金盘龙,大佛顶有展翅大鹏,可惜这些均已不存在。
    开禧寺大佛殿不存,龙柱也不在了,但《绵阳旅游百景·开禧寺》中还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一天早上,庙中贾和尚看到大佛殿的柱子上的盘龙的耳朵和龙角上还挂着新鲜的苲草,苲草还居然滴着水珠,感到十分惊奇。他烧完香急忙到庙外观看,发现大路上有条两尺来宽的印记,像是被什么梭光了。贾和尚想,会不会是大佛殿柱子上的龙现了真身,梭到了河里,由于河水太浅,龙的耳朵、龙角上才挂了苲草。贾和尚赶紧回到庙中,把情况告诉了僧众和居士,又带着大家到大佛殿外查看。人们一看,贾和尚说得果然不假。有人说,龙是不能随便到河里去的,去了就要发洪水,给我们带来水患。我们要经常给龙王老爷烧香还愿,敬请龙王老爷不要到河里去洗澡,就在庙里保佑一方平安吧。大家烧香跪拜,献上三牲祭品,又拿出铁钉,将两条龙的鹰爪钉了。这事传开,安县、绵阳、罗江和绵竹等地的人纷纷前来朝拜,一来拜佛、二来拜龙。从此,风调雨顺,很少发生水旱灾害。“开禧寺的龙活了”的故事也就越传越远了。
    (本文参考转载了吴怀云的《明代建筑——安县开禧寺大雄殿》,风山堂的《安县开禧寺》,《绵阳旅游百景》中的《开禧寺》等中的部分资料,但由于专业知识欠缺,错落可能很多。李戴20138月初。)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