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级文保李琦百岁坊是绵阳八座石牌坊之一,慕名前往的人是很多的。而与李琦百岁坊毗邻的东阳阁水观音,却常常让很多人忽略,包括到访的风山堂和野娃。以前造访,写下一篇帖子:【答乔版/古迹寻踪一】二访石桥铺东阳阁水观音,今天有幸和骨灰级人文爱好者九天飞凰以及好友二哥和健哥一起造访这处人文内涵很丰富的地方,激动之余谨把一些体会写下来。
一.摩崖造像前的探讨
我们首先进入林和轩里的摩崖造像前。二访此地时,因为几次听到唐代的说法,就用毫不迟疑的口吻写了“唐代佛教摩崖造像今还在,十方供奉残柱下落不明”的段落。内容如下:“看巨石边上,有人工的凹槽,应该是用来搭建保护造像的庇护物的。估计这就是大部分造像风化不严重,保存完好的主要原因吧。造像分上下六层,包括左右各一块剥离的,共计48尊,每尊坐莲台,相貌衣襟纹路皆清晰可辨,其中有5尊只有莲台没有造像,有些略有破坏,水观音师太说,残像是不懂事的小学生破坏的。最上层7尊,左边6尊完好,最右边的无头。上起第二层13尊,左边4尊单独一处,两佛坐莲台,两像左右侍立,四像上面一只螃蟹(又不像)凌空,四像左边崖壁有八个左右的字(回来才发现)。右起第4、5尊之间还有造像名号,从这可以看到每尊造像都有名号,独存这尊名号基本可辨。上起三层8尊造像,这一层是保存最为完好的,尊尊都灵动依然。上起四层8尊,左一大尊,右四小尊全部被剥离,存3尊。以上四层为摩崖主题,摩崖右下有两层,可见各5尊,破坏较为严重。摩崖下面的地上,左右角落里各有一块被剥离的造像。”这几天,人文小组的成员探讨了一下,结论是唐代的说法很值得商榷,需要进一步做鉴定。
1.经测量,造像分布在280*240厘米的范围之内,6层48尊,大部分造像高度在一尺左右,比较精美的左上龛窟旁边的几个字为:“信士佨荣修佛四尊。”两像坐莲台,衣衫样式似披肩胡僧打扮,左像右手掌心胸前向前,右手扶禅膝,右像双手拇指食指成圈相触放于打坐的盘腿之上。莲台高耸,莲瓣大片各十,朝上。两像两旁侍立,左像持莲蕾,右像持如意,两像上有很多串珠。四像上部凌空一浮雕,似螃蟹,似莲花。
2.上层左起第四五尊之间有字:“信士王道宽修。”
3.jian-jian介绍:“这些造像都是桃形头光,圆形身光。”大家赞同。
4.大家特别注意到了造像的衣饰存在很大的差别。有的是帔帛绕肩,斜披珞腋,有的是男像汉服打扮,有的是女像汉服打扮,即便都为汉服,也有很多细微差别。
5.造像的年代讨论。市文物局有专业人士曾几年前回复乔版,说造像是唐代的。晚报张登军2006年曾写过该造像,但是现在资料难找。通过对造像的观赏,我发觉造像还不够十分精美,嘴角缺少“永恒的微笑”,造像粗犷,略显呆板。到底是唐代的,还是宋元明清的,答案暂时没找到。
《直隶绵州志》这样记载了水观音: 观音阁,治南十五里。石桥铺及古东阳阁,乾隆乙酉(乾隆三十年,1765年)士民重修。观音座下有泉,涓滴成渠,座旁有石,尺盈丈,刻佛像数十尊,知州王用仪题曰:“航海生春。”
从这可以看出,造像年代最晚不会晚过乾隆年间。
接触过很多唐代摩崖造像,做过很多造像拓片的巴蜀汉韵提出,造像“造型和衣纹都比较简单”,“全无唐韵,气息微弱”,可能是“明代的吧”。
二.水观音前赏盘龙柱
水观音遗留了三根清代乾隆年间的盘龙柱。一根圆柱寺外残立,两根殿前完好,殿前柱,八棱,通高3米至檩,周长113厘米。(其余考证从前,后附39楼)
三.九天飞凰解读拙朴古缸
在正殿的右侧后墙角,我再次看到了那口古缸。古缸厚重拙朴,古味十足,处于幽暗之处而略显风化。水缸正面雕刻图案拙朴厚重,左右分两部分,左边四分之三是鲤鱼跳龙门情景,右边四分之一是凤凰飞翔图案。鲤鱼跃龙门图案中,龙门重檐似庙,龙门半掩,于浪涛之中上下贯通,龙门右边一条身形巨大的蛟龙腾飞于波涛之上,遒劲拙朴。龙门左边浪花点点,一条鲤鱼跃出水面半身。凤凰图案也拙朴生动。石缸内部有泉水清冽见底,九天飞凰看到凤凰图案右边还有伸进墙里的部分,我们在隔壁屋里,果然找到了水缸的另一部分。
师太介绍,水缸后壁上,水泥还覆盖了几个石刻字:金马洞。我们力邀九天飞凰解读缸壁上的图案。
九天飞凰讲了这样几个要点:1.龙角未分叉。早期的龙角是不分叉的,到了元代青花瓷里,开始出现分叉的龙角。2.龙眼是虾眼。早期龙眼睛小,随着时代的变化,龙眼不断增大,到明代,龙眼是“虾眼”,到了清代,则成了“牛眼”。3.龙爪为鸡爪。鸡爪龙出现在明清。4.龙尾显大。早期龙尾小,到清代就特别大了。综合以上几点,九天飞凰觉得古缸石板雕刻为明代。
四.水观音东阳阁里存古代道教菩萨?
在正殿里右边的房子里,我们看到了五尊道教菩萨,分别是药王菩萨、送子菩萨、猪天菩萨、玉皇和鲁班老爷。师太介绍,这些都是石材老菩萨,她来的时候就已经存在了。东阳阁原来是道教场所,现在佛教兴盛,就把这几尊菩萨搬到了这个小屋。
我查看了最有眼缘的鲁班老爷,高1.5米,的确是石材菩萨,完好程度暂时没法辨别。再看玉皇,材质倒有些不像。这些菩萨是否是老菩萨,老到什么程度?人文价值几何?期待答案。
五.李琦百岁坊前纠错字
一行四人再赏省级文保李琦百岁坊,在高大14米的石牌坊前,我们真的是流连忘返。欣赏着四柱三门五楼三重檐的精美石牌坊之时,我们看到了新改的李琦百岁坊简介。为了了解更多的知识,我们探身读文。这时,细心的九天飞凰发现了一个问题:李琦祀男是进士李天爱,石牌坊上证据确凿,写在简介上的是李天爰,一字之差,却使李琦的儿子发生了变化。作为省保,落款又是“绵阳市人民政府立”,这个错误确实不应该发生。九天飞凰说:“李天爰恩进士奉旨建坊垂石”中的“李天爰恩进士”这个说法,也值得商榷。
六.黑家山清碑遍林
水观音和李琦百岁坊后面是黑家山,黑家山原生态植被对石桥铺和绵阳来说,算是宝贵的绿肺。听说,黑家山已经被有远见的政府规划为黑家山森林公园(?)。我们一行四人又前往后山游玩。
我们发现黑家山处于都市之间,进一步是繁华,退一步是幽雅,背山面水,实在是个好地方。黑家山里清碑遍林,乾隆,道光、嘉庆等年间的比比皆是。上次我已经发现“谢姓界”的山界存在,这次又看到“赫姓坟界”(华夏威风鉴别)这一奇特的界石。
七.九天飞凰为石桥铺黑家山正名——黑家山应为赫家山
石桥铺双牌坊之后有水观音,再之后有黑家山。二访水观音在黑家山发现“谢姓界”(华夏威风辨认),这次三访水观音,和二哥、建哥和九天飞凰步入黑家山游玩。九天飞凰当时就对这个“黑家山”的名字产生了兴趣,提出了“有姓黑的人家吗?"当时我们发现了一界石:”赫姓坟界“(华夏威风辨认),当时我少见多怪,只觉得这种界石比较少见。而九天飞凰却开始研究这界石。提出了一个全新的观点:”黑赫近音,黑家山应为赫家山?“
九天飞凰说:”赫家坟界表示那山应叫赫家山,不是黑家山,姓赫的就不得了了,不是汉族人。可以考证那山名的来源,和那姓赫的情况,如若是清朝近代的,则那赫姓满州人是也,一定是贵族赫舍里氏之后,如若来源很早,那就应是十六国时期的夏王赫连勃勃之后。“
通过查找网上资料,发现姓氏里有姓“黑”的,也有姓“赫”的,当”黑“字做为姓氏的时候,与“赫”都读去声“he"。 在四川方言中,黑赫也同音,“赫的四川话读音就是黑 ”(华夏威风),华夏威风据此提出猜想,有赫姓坟界的黑家山说法,会不会是口误,黑家山本是赫家山 。
通过一界石,就说黑家山就是赫家山,也是不严谨的。在此,大胆提出一种有待考证的观点,与各位共享。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