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恩寺(包括镇羌门及城墙、王玺公衙昭忠祠)(1-86,明)
四川省第8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名单公布,绵阳共有35处不可移动文物上榜。到目前(2012),绵阳境内的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已增至65家。
此次绵阳上榜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35处不可移动文物中,包括古遗址3处、古墓葬2处、古建筑21处、石窟寺及石刻3处、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6处。从数量分布上看,覆盖绵阳境内各个县市区,以北川、游仙区、三台县等地最多。
此次上榜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3处古遗址均在北川境内,包括北川烟云洞、伏羌堡遗址、北川大寨子遗址。其中,烟云洞位于北川西羌九皇山景区,1989年、2005年经考古发掘,发现距今2万年前的人类用火痕迹,是目前四川省内最重要的旧石器时代遗址之一。北川大寨子遗址位于青片乡上五村,分布面积为33万平方米,是北川县现存规模最大且保存较为完好的羌寨遗址。
名单中的3处石窟寺及石刻均位于游仙区境内,包括魏城镇北山院摩崖造像及刻经、圣水寺摩崖造像、石堂院石刻题记及摩崖造像。其中,北山院摩崖造像及刻经建于唐代,是当时佛教盛行的代表,虽然造像多数损毁严重,但仍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同时,北山院唐代摩崖造像中的石殿阎罗造像有明确的纪年,这是在目前已发现的唐代摩崖造像中年代最早的,十分珍贵。圣水寺摩崖造像中的水月观音造像是四川省仅有、全国罕见的唐代水月观音造像,堪称国宝级的佛教艺术雕刻,为研究四川地区佛教摩崖造像历史提供了重要资料。
在6处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中,北川老县城地震遗址最具代表性。2008年“5·12”特大地震中,北川老县城瞬间夷为废墟,是地震中唯一一个因遭到毁灭性破坏而需要整体搬迁的县级城市。北川老县城遗址保留了地震引起的山体垮塌、泥石流、堰塞湖等自然现象,也保留了各类垮塌、变形程度不同的房屋、桥梁、街道等,还有大量的生活生产用具,是一处破坏极为严重、灾害类型全、工程破坏类型全的灾难性地震遗址,也是今后研究地震学、地震地质学、地震应急救援技术、地震社会学及防震减灾等方面的一处典型遗址。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