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像孩提一样,紧随自已的母亲

标签:
转载 |
分类: 花开花落 |
波妞
连续几个夜里做些怪梦。梦见这样的诗句:美丽心情,像天上的云彩,纹丝不动;梦见在春天里播下麦子,却长出一群会飞的海豚;最令我毛骨悚然的是:梦见地震,一觉醒来发短信给老友:查查哪地震了哈。12小时后,海地大地震。
此时,《阿凡达》和《孔子》在同一时间比拼。
看潘多拉星球上那棵神树在人类的炮火中轰然倒下的情景,看出导演卡梅隆对人类无比贪婪的本性的鞭挞和反思。神树倒了,那象征东方精神、天人合一的世界也坍塌了,影片所讲述的和孔子说的那“天道即人道”“道法自然”的天命不可违抗,人要和自然和谐共处的大同世界还不是同一个故事?!
如今,是谁惹怒了人类居住的星球?人呀,你跟地球叫啥劲呀!如果说地球变暖,非典、猪流感只是个谣言,那美丽的蓝色星球也只当是个传说了。
卡梅隆淋漓尽致地使用了3D技术去表达他思想行走的过程,通过凡尔达和潘多来星球那些物种的情感的会晤,踏过技术这桥梁去完成精神的回归。而潘多拉星球那“疑是银河落九天”的万丈瀑布、那勾人魂魄,令人为之颤栗的参天神树,无不使人想起中国古画浓墨淡彩中的那一片隐在山林间的青瓦,在画家笔峰疏朗虚实之间,人生命中那浩然的情绪却逐流于那石径旁的一溪清泉。
如果语言相通,孔子和生活在同一年代的释迦牟尼肯定可以用各自的宇宙观相互对话,什么一树一菩提呀,什么天人合一呀。如今,要与卡梅隆对话,难道只能把唐词人、宋画匠搬出来?或是抬出《黄帝内经》中所言的天地合力的论说?如实在搞不掂,就把孔子推到前台,反正,《阿凡达》和《孔子》都在共和国的同一影院对掐呢。
可惜,听说,《阿凡达》却要下课了、挨批了。
番多拉星球上的生命把人赶回那千疮百孔的星球,说:回到你们苦难的地球吧。《孔子》却趁机咆哮着登场了,发哥正得意地捻着孔子的胡子大迈方步,肯定很开心。而说不定孔子的魂灵却在天上犯纠结呢:为何不让阿凡达与俺一块玩耍?这孔老二真“二”了,他哪懂得这地球的“球”事有多“二”了,球跟人没两样,说翻脸就翻脸。
可不是呀,那吵得不可开交的哥本哈根会议上,还在争辨如何延缓地球变暖的话音还未落地,却骤然满世界刮来滚滚寒流。这事谁懂?
圣人孔子和佛祖释迦牟尼有五六十年同活于世。人家2500多年前就把东西方精神大厦给构筑起来,说来说去无非是说要建设同一个和谐世界。今人还在传承、还在揣摩那智慧的结晶是到底是怎么炼成的。
人类找不到北了,临急抱抱这两佛脚还觉得管用。怪了,那时期前前后后还有出了亚里士多德,孟子,庄子,柏拉图这些给千秋万代供奉的猛人。爱讲怪话的尼采说:众人朝拜的庙宇,永远是臭气冲天。可是呀,当哲人被供在庙宇里,被烟熏火燎时,澄若深潭的双眸仍能看透那谜一样的天宇,知道如何指引后人去顺应天道。“天地与我同生,而万物与我为一”可是个好世界哦。可怜的众人只能在半醒半醉,拾不透他人牙慧的懵懵懂懂中,茫茫然仰望星空而显摆滿脸无辜。
但是,终究有人说出靠谱的话:我们没有任何理由去违抝自然的意志,我们应该像孩提一样,紧随自已的母亲。为何不呢?难道地球不是我们的母亲吗?
后人真有幸,还能用那些老神仙的话语,拆东墙补西墙构筑自已的精神蜗居,再把一坨肉身塞进去,就算是有别于其它动物的动物,在蜗居里清理乱麻一样的人世,并糊乱做着不着边际的梦。
看卡梅隆的《阿凡达》,再想起宫崎骏的《天空之城》《龙猫》,就知道他们是会做梦的人,如不是有颗敬仰天地的童心,哪来如此神来之笔,画出如此美丽的梦?
在家中连看两遍宫崎骏的新作《悬崖上的金鱼姬》。爱死那尾想变成人的小金鱼了。它明明可在大海里自由耍乐,却要死要活到苦难的人间来。哦,它是喜欢上充满爱心的5岁大的男孩宗介了。宗介无意中拣到被海浪冲上岸的小金鱼,给小金鱼起了一个极可爱的名“波妞”,男孩和波妞的邂逅,逐渐产生了浓厚的情感,最终,小金鱼波妞登登地长出一双大脚丫甩着胳膊、踏着海浪追赶小男孩而来……勇敢的波妞与宗介有着一样的童真,喜欢上了,管他是人是鱼。
唉!如真有踏着浪花而来的波妞,我愿像宗介一样的疼爱她,就像宫崎骏、卡梅隆疼爱他们心中的那棵神树、那个天空之城;就像阿凡达疼爱番多拉星球上的美人;就像释迦牟尼和孔子疼爱2000多年前脚下这颗蔚蓝色的星球。当然,如果生活中真有一个波妞,我同样疼爱她,保证和宗介男孩同样的真挚,管她是人还是鱼。最好,波妞能把我带回她的海洋世界,像孩提一样,紧随波妞的母亲,一个美丽的海神。
哈哈!这可不是梦,当然是个传说。
2010年1月21日于海风轩
就出发去登大洋洲最高峰查亚峰了,相关行踪在我的微博上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