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望京到三里屯
赵波
北京这几天在下雪。
很大的雪,到处都被白雪覆盖,晚上最低是零下十六度的温度。
隔着玻璃窗,在有暖气的室内看窗外的风景,想起顾城的一句诗:那么多灯火摇摇,雷米,真想和你走去风暴中安静的雪地。
这样冷的天,我不想走出家门,却想起很多往事。
刚到北京的时候,2001年,我住在北京东边的保利大厦旁边,和三里屯隔着两条街,紧挨着工人体育馆和体育场。
工体不时有运动比赛和演唱会举办,每到这个时候,门口总是车水马龙,挤得水泄不通。工体再过来就有一条新中街,是美食一条街,羊蝎子(北方人爱吃的羊骨架,红烧,带汤),东北菜,京东肉饼,涮羊肉火锅,川渝菜,上海菜,韩式烧烤,广东菜应有尽有,因为冬天冷,家家店都有着厚重的门脸儿,里面是层玻璃门,带有机塑料的一层门帘,再外面还有一层棉花垫似的门帘,像是里三层外三层最后加一件厚棉袄。
冬天的餐馆白腾腾的冒着温暖的人间味道,坏处是头发上很容易沾上油烟味。
还是喜欢下午去三里屯的咖啡馆,那时候的三里屯很宁静很美,一边是沿街的咖啡店酒吧,另外一边还有沿街的衣服摊位,你坐在室内听着魔幻的电子音乐好像不食人间烟火,隔着玻璃,外面的行人在摊位上闲侃,讨价还价,看得一时兴起,也可以和熟悉的咖啡店老板说一声帮我照看一下东西,出门一会儿带着一件战利品回来,就喜上眉梢,所以,在三里屯真是动静皆宜,静如处子动如白兔。
后来因为一个朋友的缘故,我随她住到了北京东四环的望京地区。望京是北京著名的韩国城,住着十几万韩国人。那时候我家里的水管出了问题叫物业来,人家一边给我修理一边会称赞我:小姐,您的中文真好。因为进出都会遇到说韩语的,经常,我都搞不清自己是哪儿的人又是身在哪儿了。
望京最多的是韩国烤肉,韩国人在韩国舍不得吃烤肉,因为太贵,所以在望京大吃特吃,到处都是进去要脱鞋的店,有清酒,可以唱卡拉,我极不喜欢那种夸张的热闹,有家朝鲜店,一水的原装朝鲜姑娘,都特别年轻,漂亮,跪式服务,还是不喜欢,后来看到韩式拌凉菜就头晕。
望京是北京最大的住宅区,那里最多的就是面目可疑相似的房子,初到望京的人很容易转向,分不清东南西北,连司机都容易找不到北,我在那生活了六年。看着那里越来越繁华,变成了一个科技城,一个高科技园区,国外大公司驻扎汇总,也因此让住在二十楼的我越来越觉得离人气越来越远,越住我的身体越弱,于是,终于和那个地方的缘分随着一次我生活中最大的变故发生而宣告结束。
2009年,如同我刚来北京,又搬回了三里屯,我需要住在一个城市的心脏地区。感受着这个城市的繁华,热闹,看着年轻人欢腾跳跃,我也如沐春风。
三里屯的酒吧街已经改变了很多,现在各种名店集中林立,很多以前的小店因为竞争而消失不见,取而代之的是泰国菜,美国连锁店,日本料理,当然,还是有我需要的卖牒的店,上海小吃,超市和星巴克。
住在最热闹的地段,心反而可以宁静下来,有时候我下楼,在三里屯散步一个来回,有时候因为下雪几天都不出门,都很高兴,都感觉自己现在是过着很多年前自己向往的生活了。
2010-01-05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