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赵波-扎西拉姆
赵波-扎西拉姆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6,592
  • 关注人气:7,945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00年新春我写作家阿城

(2010-01-02 15:01:30)
标签:

赵波看作家

阿城

北京

文化

分类: 我的文章

与阿城有关的记忆2000年新春我写作家阿城摄影/文:赵波

   我的一个朋友在北京,她是一个陈道明迷,写了几篇关于陈道明为人处事/穿着打扮的文章,本来只为自己好玩,后来却常被一些关心陈道明的杂志,杂志社里的朋友逮着,要她再写一篇玩玩。她觉得真是不好意思,陈道明也说了:妹妹,你还要把你哥卖几回呀。
      真是,我不写啦,尽管陈哥值得一写再写。她说。
      写完这篇再不写吧。杂志社的朋友还是对她说。
      今天写阿城,感觉到了北京那个朋友心里的感觉,所谓心有同感。

   好久没见阿城了,过年前还是榕树下网站开颁奖大会,阿城/王朔/余华从北京过来,加上上海的网眼陈村,王安忆一起出场做评委,真是纸上作家们大阵容,星光灿烂。后来在汉源书屋坐下,王朔妙语如珠,语速反应明显快人几筹,一般人没法和他玩。阿城说话慢条斯理,仔细一听平常话说出来的意思就是不平常,像他的小说,用的都是常用字,表达出来却另有了滋味。他们都有点成人精了。陈村/何平的敏锐尖刻,冷不防话里带出的刺和余华毕竟做过正经牙医的端庄正气,使人左看右看,个个精彩,这么多宝贝难得能凑在一起看,一时看不过来。
     那天说到我将出的一本小说集的名字《情色物语》,他们说应该把“物语”改成“物欲”,或者改成“误语”。

    在见到王朔之前,先听阿城说起王朔,他说不可介绍认识,因听他说话你会笑死。
    他说到小说最怕腔,阿城没讲王朔的小说有没有腔,只是说他的作品的好和火,火里还带邪气,有进攻性,所以与众不同地居然敢于挑战,而中国的世俗小说是从来没有挑战姿态的。阿城喜欢和欣赏一些天生的状态,比如年轻的状态,那种流露,是最真实的,状态一过,就再也找不回来了。`
    他还喜欢姜文,我想是因为姜文也是状态很足。阿城本身不是和他们一样状态的,他没有那种外表看活力四射的体魄,但他充沛的元气厚实地从文字的骨子里透出来,也许因此他喜欢外表阳刚气盛的男性,健康快乐有创造性的女性。所谓创造性,他说就是不时会让你不断有新发现。
    阿城主张男人和女人应该时时在彼此身上有新的发现,像杨绛就是善于在钱钟书身上看出不一样的东西,不然就不会存在几十年如一日的欣赏。听说王朔很会演戏。看他自己写的,早年报考演戏,曾有过试镜失败记录。
阿城也是一个特型演员,据他说他那样的难找,能把面从鼻孔里吸进去,还能发出一般人发不出的怪笑,我至今对此半信半疑,还无缘考证。但一回偶然,在卖盗版碟的地摊上,看到一张美国影片《父子情深》,封套竟用了一张他的照片作父亲。片子是外国片子,不过他已移居洛杉矶十年,是有点像个老外父亲了。
    后来我请他谈谈自己的儿子,读初中,18岁了。阿城说长得比他高,比他结实,他每次回去都会请儿子和一些同学一道吃饭,自助餐什么的,看他们这些年轻人风卷残云的吃法,心里会很痛快。在美国生活简单,他好象也没有什么心事,头脑很简单也很现实,自己去几个地方打工,因为刚买了一部新车,是贷款买的,所以要自己分期去还,他买的那部车子,在美国是一种女孩子喜欢的牌子,阿城估计儿子是喜欢上哪个女孩了。

    在北京去看阿城的新家,城郊,安静的高楼顶层的一间,同去的朋友都一时贪婪起来,有人看中了他墙上的好友朱新建的赠画,有人喜欢那几张舒服椅子,我爱一把奶白色的马尾,丝丝闪亮,佛尘一般。还有咖啡几玻璃板下的玉和石,石上多少年前的爱石人刻下的“小松偶得金石”字眼。那小狗小羊的玉,造型很少见的机巧,常常有回首一瞥/尾部一勾那样的小细节,被他尽情收藏,悉心相伴相随。那玉和环,都被盘得沁出了油,透明,润泽,想起阿城说女人,三十岁之前可能漂亮,像玉中的荔枝冻;三十岁过后则会美,成羊脂玉。当然要靠修和养。
     现代人都对年龄恐惧,没有修和养的闲心,就容易自暴自弃。
     阿城那年五十,他自己知道,五十岁他这锅汤才算煲透了,做什么都得心,出手就是了。他主张人要耐得住,包括年龄。女人从三十到七十岁都可以很好,成熟/默契,阿城说与默契的男人和女人聊天,都会有可遇不可求的快乐。
     最难忘的是他家中的音响,自己和朋友配置的,外面买不到,音色听了就觉得耳朵真的得到了照顾,听四重奏,大提琴和小提琴时而仿佛在窃窃私语,时而好象在说话:别吵了,别吵了、、、听他说到这个,也是可遇不可求的快乐。
      那次,收他送的一个铜的汤婆子,过去天冷时用来暖被窝的,现在人已很少用了。无意中说起,阿城竟起早到潘家园觅到,仿做的形状很好,“底下”还印了乾隆两字。    
                                                                
   在《常识与通识》一书中,他谈到过人生人格与艺术人格的话题。
 阿城说有很多人在生活中还没有从艺术人格中退出来,这时候我们就会觉得他很虚假,很夸张。如果一个人演了领袖,生活中也学了一副领袖的作派,那就是艺术和生活没分清楚。
   我在想写作和演戏有时也是异曲同工,写作有时过份投入,回到生活中就会不习惯,你可以在写作中哭笑玩闹,感受激情,装扮成别的身份,可回到生活中,还是只有接 受平淡 的生活本来面目。如果一个人贪心,便会自己感到不适应,无所适从。听阿城说话,有时自己会走神。面对智者,许多问题可以问,但是面对现实的时候仍是只能靠自己,一切没有现成的答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