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书:关于三里屯,他们谈北京的三里屯

标签:
三里屯北京地标回忆时尚 |
分类: 花开花落 |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d88cab30100bl7l.html
上图是画家申玲画的赵波,钟飙,李孟夏,摄影师冯海
赵波职业:作家
我是2001那年从上海迁居北京,之前来北京就去过三里屯,但定居北京以后,因为朋友帮我一开始租住的房子在保利大厦旁边,所以有时侯散步着就到了三里屯.那时候的三里屯一开始北街上还有服装摊,我最喜欢的就是下午,坐在白房子咖啡屋,或者哪一家的临窗座位上,约几个朋友,听着懒散的电子音乐,有一搭没一搭的说着话,隔窗看着街上讨价还价的人,一种生气勃勃的生活乐趣,非常让我留恋.后来,服装摊没了,可是,我们热爱的那些卖烤面包的小咖啡馆还在,音乐还在,我们还可以在夏天的时候傍晚坐在咖啡馆外面散座上,不停有陌生和熟悉的朋友走过我们的身边,不用约谁,有时就自然地在那里遇到然后一起去另外的地方吃饭.2005年之后,这样的好时光离我们远去了.想起三里屯的时候,我脑子出现的关键词酒是温暖,快乐,分享,甜蜜,朋友,爱。我希望在一个新的地方,新的场景之下找到曾经属于我的美好的往日感觉.我是一个喜欢怀旧也喜欢憧憬未来的人,但愿走在未来也能看到过去.过去和未来不可完全分离.而现在也会变得更让我珍惜.
申玲 职业:画家
当我还是美院学生的时候,三里屯对我们来说是奢侈的。是那边最开始有外贸服装,鞋,袜子,还有我最爱的各种草筐!喝杯咖啡在当时还是一种奢望,第一是还没喝出咖啡的好,第二是觉得贵,几十块买个衣服比喝杯咖啡划算,对学生来说。我们主要是逛街,晒太阳,看服装,不久后开始有沿街外摆桌子和椅子的,有意大利餐厅,面包坊,一堆永远不用工作的老外,阳光充足,那种氛围我很喜欢。我接受咖啡这些东西其实都很晚,在1998,1999左右了,慢慢的有了出国的阅历,开始喜欢咖啡,喜欢喝咖啡晒太阳的那群人,很懂得生命,爱自己,那是跟自然跟阳光的接触,你看看别人,别人看看你,现实生活的生动就在这里,他们的着装,谈吐,阅历,人与人之间在阳光下坦荡的亲密关系,,,比那些博物馆,美术馆里的东西鲜活多了。自由,无所事事,浪费时间,当我想起三里屯的时候,这些词就跑了出来,有一天,我真的觉得,其实无论哪一种生活都是一种浪费,但是这种和自然自我的一种贴近和浪费一定是值得的。梦想成真永远在我看来都是不可能的,如果说对再造新的三里屯的期盼,我只是想,这地方一定要有:自由,舒服,好玩的气息流露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