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3月14日,在中央电视台《心理访谈》的录制现场,20分钟的节目录制了整整3个小时。与平时狂傲的态度不同,录制现场,王朔的情绪一直比较激动,讲着讲着,情不自禁地流下了眼泪。
通过儿子的讲述,母亲才发现,儿子有着看似坚强的外壳,但内心是脆弱的,他并不希望任何人看到自己的内心,所以采取自虐的方式生活。他的坚强和攻击性只是为了保护自己,在骂别人的同时,他自己也受到很大伤害。他们母子彼此都关爱对方,只是方式错了。看着面前真实的王朔,母亲的心被深深地打动了:“有多久和儿子没这样谈心了。这么多年,儿子甚至没有和我合影。从童年到少年到中年,儿子的狂躁性格是我给造成的,并影响了他一生……”
走出演播室大厅,下台阶的时候,母亲一直紧拉住王朔的手害怕滑倒,抬头看王朔的时候眼睛也红了,里面装满了愧疚和无助。那一刻,王朔发现母亲真的老了,她不仅仅在台阶上需要儿子搀扶。想到这里,王朔无法控制,在众人面前流下了泪水。这次有机会把心里话说给母亲听,王朔的内心一片晴朗。和母亲30多年结下的恩怨坚冰已经悄然融化,王朔有了前所未有的轻松,并学会陪母亲好好度过每一天。.........
其实,在书中王朔多次说到他和父母的对抗,看了让人心疼.
我不是五十年代出生的孩子,可是,我看到和体会的这样的家庭真的不在少数,中国的传统家庭,普遍的不知道如何对孩子表达爱,孩子从小就和父母有隔膜,我在七十年代出生,可是也是在缺少父爱的情况下成长,父亲年轻时用喝酒表现压抑和暴力,等到女儿早早地为了离开家庭而出外闯荡后,再回到家,他已经用凋零的老态来给孩子看.所以,我看王朔书中写到那种无法沟通的两代人之间的东西,就会特别伤感.
我心里的痂也会被他的文字血淋淋地揭开......多少代孩子无法心态很阳光很健康地看待人世,难道从出生即已注定?
童年有阴影的人,长大的过程中再怎样一次又一次努力伪装坚强,伪装阳光,比别人花双倍的力气去强装欢笑,其实,还是徒然的,我们还是会有强烈的不安全感,无法完全地相信别人.即使明白应该如何如何,可是也没法完全做到.
父母当然没错,我父亲喝酒和偶尔暴力都有他当时的原因,王朔的父母当时的状态也照成他们无法给予孩子合适的关爱.这些过分敏感和脆弱的孩子,要的感情可能比一般孩子多,他们总也得不到满足,时间长了,失望多了,他们索性不要了,给也不要了.可是,给孩子内心投下的阴影却是无法修补的,一生最后的道路过完若寻根溯源,相信都可以找到当时的答案.
找到问题,依然无法解决问题.
即使修补,也已经晚了.
我到现在还在避免见到父亲,甚至这么多年,从小到大,从来没有叫过他一声父亲.这个在酒后会背诵高尔基文章的人,我真的不知道如何面对他,他的苍老.
他没有给我力量教会我面对这个世界,直到现在我面对世界的很多问题依然只懂得逃避.我不怪他,却对自己无能为力.
在生命的过程里,我们只有自己练习一次次站立,迎接风雨.
只有阅读使我发现,纵然病态,依然不是一个孤独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