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ijulialee.spaces.live.com/Blog/cns!D757FE4707F75F28!189.entry
7月15日
亲爱的赵波同志
我一个人在地坛书市中游荡时,无意发现了赵波的书。刚翻两页,就决定要买回去。
那段时间正是各路美女作家横扫大地的顶盛时期,除了最早的卫慧、九丹、棉棉等一拨元老,很多新的面孔也相继出现。有人说她们都是靠用文字卖肉和小情小调换来一点彩头,我想说这话的一定是个大男子主义者,世界是多元的,非要给女人写给女人的书扣上个小资加色情的头衔真不公平。我只关心她们的东西是否真的有内容,是否只是在庸人自扰加怨天尤人,而不会拿她们的文章和李敖的做横向的比较。
没想到一翻开赵的书(《青春如跳蚤》),我就爱上她了。她的文字很淡定,很少有华而不实的罗嗦,每一个字都像是反复斟酌后捏出来的,但又不是文坛老人们的捏法--江郎才尽式的。当时的她完全沉浸在抑郁之中,后来的作品中说道“那时我天天想自杀,也没什么特殊的原因,就是觉得活不下去了”。结果就在去年11月份,她真的去跳楼了:“我患上抑郁症后,没有及时吃药或者去医院。如果有人提醒我,就不会去跳楼了。”赵波回忆说,去年11月她的抑郁症发作。“我是比较敏感的人,爱琢磨事情,原来在上海就犯过抑郁症。偏偏我的写作状态是那种天天把自己关在屋子里,似乎与世隔绝。”赵波说,她当时的状态是自闭,不敢下床,不想出门,什么都不想干,感觉绝望、厌倦生活。赵波说,除了写作方式,《北京流水》出版后的一些评论也带给她很大打击。“这本书中所讲述的内容是我从南方到北京五年来的生活与情感感悟,内容真真假假,涉及一些个人隐私。写的时候我没想那么多,但很多人似乎只对其中的隐私生活感兴趣,这方面有很多不好的评论。”听到这些评论后,她十分后悔该书的出版。“很多人一直把我说成‘美女作家’,我只能通过自己的作品扭转大家对我的这种看法,没想到努力半天,《北京流水》又让大家产生了这种印象。”
其实我想这背后一定是有别的原因的,只是她不愿婆婆妈妈或者是懒得再张嘴总结陈词,从她对个人感情生活雅致颓乌的态度就能读出她内心的落寞。我感觉她真是一个分裂而矛盾的女人,她在新书《北京流水》的后记中说道:“现在,我终于可以对我和我的读者说,我变了,完完全全的变了,表情,态度,整个人生观……积极,坚定,自我,独立,乐观,神采飞扬……”可就在说出这乐观话后的短短3个月后,她居然呈现出自闭的状态,甚至是轻生。传说圈子里有很多人都是有抑郁症的,只是都不自知,知道了也不去面对。其实想想,一个人能把自己关在家爬几十万的格子,没有点偏执和神经质还真是做不到。
废了那么多话,下面发一些她作品的摘选,供大家欣赏。
优秀的女人
女人优秀,会给男人心理压力。他们需要的有时只是沉默含笑的崇拜者,他们不需要谈心对象,他们习惯和男人谈论,和哥们交心。最好面前的女人没有心,他们可以无视她的存在,最好招之即来挥之即去,而她的喜怒哀乐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优秀的女人可以陪男人度过一段完美的云上的日子,但是他们受不了一直有她,他会防范她,侵略她,故意刁难她,明知她要的只是一点爱的温情却故意不给,仿佛在那种时候才能证明自己是她的救世主,操纵她的生活,高于她的存在。最后,女人为他放弃了很多,他还是不满意,他还是把她当一棵草一样丢在野外,因为聪明的女人她的生命力是强的,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这应该是她得到的结局,以后这段感情将成为阴影影响她的生活很长时间。而他,再遇见时会在身边多一个低眉顺眼、小鸟依人的女孩,因为那个女孩什么也不懂,他说什么,她只是笑,所以他很轻松,不需要面对内心被人看穿的尴尬。所以简单的女孩变成小王子面前玫瑰花,他要为她加一个玻璃罩子,保护着她,防范别的男人让她成熟。
而过去被他伤害过的女人,终于变成了另一种情感的回忆。
另一种缘分
同一天,四个月过去了.
又见王朔,另一种缘分的朋友.
常常可以在另一种虚幻的境界里遇见他,在另外一个层面上问声好.有时我喝多了,一闭眼就看见他和我说一些知己话,感动的抬眼看他,却发现真实的世界里他正对面和另外的人说话呢。
真实和虚幻有时让我分不请。
我为这而敬畏他。
和现实无关,不用联络,不用闲聊,不用电话。
像宇宙里的行星,互相运转,互相碰撞,不经意间一切都是真实。
一颗原子的时空之旅,这本书他说是他的圣经。
道理是多余的,存在即是一切。
我们生活在各自的空间里,几千万年的轮回中,不知要自转多少个周期,才碰上一次。有时候碰上了,正因为难得,心理没有做好准备,出乎意料,一颗原子才会失魂落魄,惊慌失措,连一句话都没有好好说,又各自转开了。转开了,遗恨又是千万年。
一个人对另一个人惊慌,也许只是处于真心的敬畏。
敬畏于有些东西无从表达。
这一天,下雪了。不停的下雪,外面的冷雪,屋里热热的人,新开张的聚会,只为寻觅一张不用多说既感到熟悉的亲人般的脸。人们有时只是需要一个地方相互呆着取暖。
为着感动莫名。
他说有时候需要习惯,用时间来习惯,或者就是接受一切,把内心让你痛苦的东西,反复磨成你身体的一部分,像把身体内的石头磨成珍珠,让痛苦变成一种习惯,也就不会再觉得痛苦了。
即使痛,也变成了一种需要。
跳车者
我想对他说,其实只是为了逃避,逃避一个人独处时想念某个人时想念某个人的无谓折磨,我得找些可以打发时间的地方。成为无所事事者差不多有七年了,这期间零零碎碎停停歇歇,不断寻找自己的方向,这个过程就像从一部车转到另一部车,频繁的换车和转车。我一直缺少一个稳妥的可以让我安静呆着的地方,在这一点上,我没有安全感,和一只和主人赌气出走不归的狗没什么区别。
一个前辈作家说“社会就像是一辆行使的火车,而我们都是跳车者”。我的一位同龄写作者补充说,我们跳车的时候会摔断腿,但如果不跳车,连腿也没有了。在我看来,外表看来我和过去没有什么区别,但内里的软件变化只有我自己才知道。
似乎也并没有从那开在正轨上的车子跳到平坦的大路上,我只是从火车上下来转乘上了另一部前路不明的公共汽车。好歹,公共汽车比起火车挤的人是少了点,而且站与站之间的距离短,还可以看看那些不断晃动的站名,知道大致的方位。在这七年中,有一半的时间我像是没头苍蝇一样尽是瞎乘车,换来换去,上过无数部车子,但都是浪费时间,没有一部是朝我要的方向开的。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