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色世界》又名白色星球,是《帝企鹅日记》奥斯卡最佳纪录片奖的得主法国名导塞瑞。拉格伯特耗时三年的又一票房大片。他的片子我都收藏了。
在每天都有热闹和精彩以及无数无聊发生的今天,我对这个导演真的充满好奇:究竟是什么使他可以如此沉静耐心温柔细致的亲近企鹅和北极白熊,镜头甚至可以不受打扰的触及到海豹的一丝胡须,他有怎样的工作方式?是什么样的经历让他放弃了大多数导演热衷的题材,放弃了都市和诱惑,转而可以三年复三年的生活在无法想象的环境中和单纯作伴,同时相伴的,肯定还有寒冷以及寂寞。。。
他的工作团队又是怎样的一群人?
很多年前,我喜欢看《鸟的迁移》《点点虫》《小宇宙》。。。这些导演把另一个世界展现在我们眼前,他们值得人一生尊敬。
【电影介绍】
母北极熊在她的雪洞中生下了她的两个幼熊。小熊们正在慢慢长大,他们开始练习捕食,但骨子里还是一帮贪玩的孩子。现在母熊有三个月的时间来给孩子们喂食,在这个短暂的捕食季节中,每一天都极其珍贵。母熊以无比的耐心捕获了一只海豹,她的孩子们也享受了一顿美妙的盛宴。
六月初,北极的日照达到了最高强度,这意味着缺少食物的夏季的到来。
熊群的活动区域渐渐缩小,它们被迫游水去寻找新的狩猎地方。小熊看见海象们在残存的几块浮冰上避难,它们希望能够捕获到一只小海象。在远方,母北极熊深情地凝视着她的孩子们。
经历四个月的连续白昼,温度开始下降,海水开始凝结。母熊意识到这是让她的孩子去独立生活的时候了。她带着痛苦的表情看着自己的孩子互相嬉戏玩耍……
2005年,一群来自法国的帝企鹅不但席卷了全球票房,还拿回了奥斯卡最佳纪录片奖。今天(10月20日),全国观众就可以看到一部与《帝企鹅日记》同时开机的纪录片《白色星球》。这部电影由Gedeon
Programs公司制作,该公司的CEO斯蒂芬妮·米里莱说:“我们在《帝企鹅日记》成功之前好久就决定拍摄《白色星球》了,只有大银幕才能展现在北极上演的盛大‘歌剧’。”她承认他们开始确实担心观众是否已经吃腻了“白色大餐”,然而当这部耗资1200万美元的电影最终拍完,精彩的胶片被送进剪辑室里的时候,他们发现担心是多余的。
看点一:
“自然狂人”3年精心打造
这部影片由法国著名导演蒂埃里·皮昂塔尼达耗时3年时间精心打造。导演蒂埃里·皮昂塔尼达的作品多表现自然和人之间的关系,被业界称为“自然狂人”。在这部影片中,他更是带领拍摄团队深入到北极大陆腹地,将镜头对准了北极冰原上的广袤大地和各种生物。
看点二:
法国顶级乐团担当配乐
《白色星球》全片台词寥寥,而贯穿影片的则是音乐。从影片开头小熊诞生时的喜悦,到小熊学习捕猎时的静静期待,再到最后母熊为了孩子的独立成长而离开的无奈,音乐和画面完美结合,一以贯之,将一种静默而又深沉的力量传达给了观众。
出色的音乐表现一直是法国影片的特色之一,而《白色星球》则延续了这一传统,并且也试图在音乐上超越同类型的动物纪录片。布鲁诺·克劳斯担任过多部电影的配乐,他认为这次给予他灵感的是因为神奇的北极大陆和可爱的北极生物,跳跃着捕食的雪狼或者是在北冰洋中翩翩起舞的浮游生物都让他陶醉不已。最后,当母北极熊为了自己的子女能够独立成长而不惜牺牲自己时,更是让他感受到母爱的伟大。
看点三:
许多镜头极为罕见
这部影片第一次全景地展示了北极生物的奇特和丰富。其中很多镜头都是第一次在电影胶片上进行展示:比如北极熊在冰洞里产崽,可爱的小北极熊在冰天雪地中睁开小眼睛;小海象在母海象怀中吃奶;一群驯鹿为寻找食物穿过陆地和水面、迁徙数千英里等等。北极大陆独特的自然现象如极昼、极夜、北极光等都会在银幕上一一得到展示。
看点四:
北极风光气势恢弘
《白色星球》影片场面宏伟,很多镜头如北极冰川破裂、万头驯鹿集体迁移等都是实景拍摄。为了达到最好的拍摄效果,剧组不但动用了红外线摄影机和水下摄影机,更租用了直升机、气球和吊臂,来自法国和加拿大的专家们分成几组在不同地区同时工作,才拍出了这部影片。
诸多引进中国的美国大片都是采用特技和音像来获取强烈的观赏刺激,而浪漫的法兰西电影传统使得导演赋予了这些大场景一种静观的深沉。面对自然,人类显得卑微而无知,唯有一颗虔诚的心灵才能体会到这些镜头背后的力量。而这部影片在法国上映期间,更在法国电影排行榜上名列第三。
看点五:
动物真情感动观众
影片展示了北极这个神秘世界中生物的奇异和美丽,而全球气候变暖使得这些可爱的生命的生存遭受前所未有的威胁,面对现代生存压力的都市人会在这部影片收获很多久违的感动,比如熊妈妈将最后一块坚硬的浮冰推给自己的孩子等等。
中国这几年的确引进了众多的影片,但是适合家庭集体观看的影片却始终少之又少。这部呼吁环保的绿色影片不仅能够让更多的家庭走进影院,也能使孩子们受到爱护环境的良好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