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双明亮眼眸,顾盼而安静;
一头乌黑秀发,自然而妥贴;
一张瓜子脸庞,白皙而无暇;
这是我与赵波的初见印象。
那是在虹影的一次回国小聚上。我有幸与赵波临坐。
当时有两个触动,一为虹影之瘦;二为赵波之丽。
悉闻赵波漂亮,并知道她是江苏常州人氏,曾在大上海生活,与我一位挚友同乡。
我的那位友人,标准南方男子,瘦削别致,眼睛漂亮得让人倾心。
而眼前这位女子,即使去掉所谓“美女作家”等光环,亦叫人爱慕不已。反正美丽、优雅、智慧在我眼里,她都具备,简直没有叫人不爱的道理。
后来,我在一家周刊编辑读书版时,介绍过她一本书,谁知样刊出版后,发现美编莫明其妙把定价搞错了。打电话给她,电波那端传来悦耳的声音:没关系的,我们正在三里屯喝咖啡,你来吗?因为还有采访所以未能晤面。
最近一次见面是在三月,似乎有些不同寻常。
关于赵波“抑郁”“自杀”等消息已经在全国媒体漫延开来。头脑第一个闪现的是:怎么可能?!待到网站把她的博客中一篇《我的命为什么总跟高度有联系》推荐到首页时,我们其实已在三里屯中八楼“赵波回京后第一次见人”小聚了一次。得知她目前一切安好,遂放下心来。
当一个人近距离与死神接触,又被赦免回人世,那么他一定会有所获、有所悟。
赵波亦如此。她说自己要告别恋爱,享受平凡的幸福。
我想,不止如此,还有一个写作者对生命更加深刻的感知。那一定会影响到她今后的作品。让我们试目以待。
那次见面,我算早到的,看到赵波坐在中央,换了发型,丰腴了许多,像极了昔日上海的大家闺秀,把我新近出版的《提问中国文化名流》递上。最靠外的桌子有位女士落座,一直以为是X杂志编辑云云,并不相熟,所以不曾冒昧讲话。
后来看到一位男士从外面进来,休闲得很,分明陌生,却又眼熟。正在努力回想之时,赵波给介绍一番,冯小刚副导演、《夜晏》等等。还是不能想起。席间聊到《十分钟,年华老去》时,方才恍然,此君原来是该片中陈凯歌那十分钟的人物。亦是拍摄者之一冯枫。
人陆续到齐,出版家“杨颓”来了,名美女来了,还有名女士,名名女士来了,在此不一一列举。却说那位“X杂志编辑”忽被赵波介绍,这是我妈。大家着实吃了一惊。嗔怪她怎不早说呢!原来是伯母,却亦这样年轻优雅,哪有不敬一杯的道理?
席间,大家聊到关于抑郁等话题,赵波在回京后第一次接受采访时亦有提到。
“2005年11月15日,我乘飞机回常州。16日凌晨,我感觉到胸闷,没法睡觉,必须出门透气。家里人都睡着了,我独自上楼,在四楼的栏杆上站了良久。眺望远处的灯火,
当时很想一跳了之,但缺少勇气。”
“17日凌晨,我从自家的二楼再次走到四楼,听到一个女人在叫我下去,如果再胆小她就会看不起我,我心里回答她:如果再回去的话,我自己都不会再看得起自己。于是,我就滑下楼去,……清醒的时候发现自己正坐在底楼冰凉的水泥地面上。其实这是个错误的暗示,只要有一个人提醒一下,就会什么事情都没了。这种危险就跟车祸一样,过去就过去了。在当时多见见乐观的朋友,多和人联系,不要一个人呆着就会好很多。”
其实整个中国真的对抑郁症、亚健康这类貌似不是疾病的疾病,不大重视。当事者及医学上都没能把之提到日程上去。赵波跳出这个深渊,她说,真想拍个短片,唤起人们的重视呢。
子水/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