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叶永烈 |
分类: 叶永烈纪实文学 |
叶永烈:钱学森堂侄、诺贝尔化学奖得主钱永健在美去世
2016年8月24日,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美籍化学钱永健在俄勒冈州去世,享年64岁。
钱永健在2008年获得诺贝尔化学奖,中国媒体总是冠以“钱学森堂侄”的称谓。
2008年10月8日,已经97岁高龄的钱学森,被打破晚年的平静。众多中国记者千方百计给钱学森家打电话,要求采访。在那些日子,钱学森之子钱永刚教授几乎成了钱家的“发言人”,不断回答记者们的问题。
那是因为在这一天,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日本科学家下村修、美国科学家马丁·沙尔菲和美籍华裔科学家钱永健获得2008年度的诺贝尔化学奖。
在三位获奖者之中,中国媒体最关注的是美籍华裔科学家钱永健。屈指算来,钱永健是第七位获此殊荣的华裔科学家。在他之前,杨振宁、李政道、丁肇中、李远哲、朱棣文、崔琦荣获诺贝尔科学奖。
不过,这一回中国媒体在报道钱永健获得诺贝尔化学奖时,不像以往着眼点放在“美籍华裔”上,而是冠以“钱学森堂侄”的醒目字眼。有的报纸干脆以《钱学森堂侄摘下诺贝尔化学奖》为大字标题,连钱永健三个字都没有。这么一来,钱学森家也就理所当然地成了媒体的关注点。
我问钱永刚,钱永健是“钱学森堂侄”,当然也就是你的“堂弟”,究竟是怎样的亲戚关系?
对于今日的中国读者来说,钱学榘这名字远不如钱学森那样熟悉。然而,如果换一种说法,即“钱永健之父”,那么十之八、九的读者就明白了。
钱学榘是钱学森的堂弟,关系之密切不亚于亲兄弟。
钱学榘,1914年出生于杭州。通常钱学榘被说成是1915年出生,因为这是他在美国的墓碑上刻着的出生年月,实际上他是1914年出生,比钱学森小三岁。
钱学榘的父亲叫钱泽夫(钱家润),跟钱学森的父亲钱均夫(钱家治)是亲兄弟。从钱氏家谱可以看到,钱学森的祖父为钱承鎡。钱承鎡有二子,长子钱泽夫,次子钱均夫。钱泽夫有一子一女,即钱学榘和钱学仁。钱均夫惟有一子,即钱学森。
后来,钱学榘的家中途没落,作为叔叔,钱学森的父亲钱均夫负担起了钱学榘姐弟的学费。钱均夫对钱学榘视如己出。平日,钱均夫在钱学榘面前话语不多,但是在关键时刻,会用三言两语激励的话,催促他上进。
钱学森、钱学榘两兄弟有着极其相似的学历,由于钱学森年长于钱学榘,所以钱学榘几乎是前脚后步追着钱学森的步伐,仿佛成了钱学森的“影子”:
钱学榘在杭州安定学堂(杭州七中的前身)毕业之后,1931年8月,年仅17岁钱学榘考取浙江大学,在考生中总分排名第十一,应当说是很不错的了。浙江大学校长是钱均夫的友人,打电话给钱均夫,表示祝贺。
可是,钱均夫对钱学榘却说:“你考取的只是浙江大学,你森哥考取的是交通大学呀。”那时候,交通大学的声望在浙江大学之上。钱均夫这一句激励的话,使钱学榘非要考交通大学不可。那时候,正好交通大学招生在浙江大学之后,钱学榘赶往上海报考,以总分第四名考取交通大学(钱学森当年是以总分第三名考取交通大学),攻读机械专业。这样,钱学榘和钱学森同在交通大学学习。钱学森在1929年夏考入交通大学,比钱学榘早两年。
钱学森因病休学一年,在1934年毕业于交通大学,而1935年7月,钱学榘以总平均89.87的高分毕业于交通大学,名列全校总均分第一名。
钱学森从交通大学毕业后,考取清华大学留美公费生,于1935年前往美国,入读麻省理工学院航空系,而钱学榘在交通大学毕业后,在清华大学当助教。这时,钱均夫又对钱学榘说:“你在清华教书当然不错,可是你森哥到美国留学了。”钱均夫这一句激励的话,使钱学榘决心跟钱学森一样也去报考清华大学留美公费生,而且同样报考航空专业。
钱学榘于1936年赴美,跟钱学森一样,进入麻省理工学院航空系,兄弟俩在同一个名校同一个系,传为美谈。钱均夫深为欣慰。钱学榘在获得麻省理工学院航空工程博士学位。后来,钱学榘在美国一直从事航空研究,成为美国波音公司高级顾问。
钱学榘的夫人叫李懿颖,育有三子,即钱永佑、钱永乐、钱永健。
钱永健出生于纽约,在新泽西州的利文斯顿长大。16岁时,还在上中学的他,便以金属如何与硫氰酸盐结合为题发表论文,获得素有“少年诺贝尔奖”之称的“西屋科学天才奖”(The Westinghouse Science Talent)第一名。20岁时,就物理学学士和化学学士这样的“双学士”毕业于哈佛大学。他和长兄钱永佑分获美国难度最高的奖学金Marshall和Rhodes学者奖,双双前往英国,分别进入剑桥大学和牛津大学深造。后来,钱永健成为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药理学及化学与生物化学两系的教授,美国科学院院士,美国医学院院士。现在他是美国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所的研究员。
钱永健闲暇时会弹弹钢琴,也爱好潜水,他骑自行车上下班,穿着朴素。
钱永健和美籍日裔科学家下村修、美国科学家马丁·查尔菲因发现和应用绿色荧光蛋白而共同获得2008年诺贝尔化学奖。
在中国,媒体特别放大了钱永健是钱学森堂侄这一身份。其实,1955年,当钱学森回国的时候,钱永健不过三岁。此后,众所周知,由于中美关系处于紧张时期,况且钱学森所从事的又是中国敏感、机密的工作,所以钱永健与钱学森没有多少联系。
钱永健几乎不会讲汉语。他坦言,“确切地说,我对中国没有明确的‘故乡’概念,我对中国的文化也并非特别熟悉”,“但母亲曾跟我讲过许多她记忆中的在中国时的往事,我也曾和我的母亲、夫人一起去过中国。当然,跟其他国家相比,我对中国的感情还是有所不同,毕竟,我有中国血缘”。
多年没有回来的钱永健,2004年11月应邀到香港讲学。在去香港之前,钱永健与母亲李懿颖、夫人温迪一起于10月29日飞抵北京,11月2日从北京前往黄山,11月4日从黄山到杭州再去桂林,然后去香港,11月11日回美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