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叶永烈答问(1):“两个叶永烈”

(2006-01-02 11:48:31)
分类: 走近叶永烈

叶永烈答问(1):“两个叶永烈”

 

《中华读书报》记者  舒晋瑜

 

 

 

作为叶永烈的忠实读者之一,我的目光跟随着他的笔触遍及科普、纪实文学、散文及杂文等诸多领域。他是一位求变的作家,总在寻找新的突破,不论是题材还是叙事手法;他更是一位求新的作家,永远紧跟时代的步伐,是中国作家中第一批使用电脑的,又在新浪网以及博客中国网各开了一个博客。就连盗版商在冒用他的大名出版伪书时也称:“作家叶永烈总是在更弦改辙,在题材领域超越自我,向读者奉献有意思又有深度和广度的力作。相信读者读后不会失望,并惊奇叶永烈文风之善变。”

叶永烈给我的印象,永远都是热情洋溢,似乎永不知疲倦。在一次次的采访接触中,我对他的了解逐步增加,但每次都不重复,每次都有新的变化给我惊喜,正如他带给读者的作品一样,总不会让你的期望落空。

 

 

读书报:5年前我采访您的时候是在南京书市上,您的《小灵通三游未来》出版,媒体对您的报道是“搁笔科幻创作15年后,叶永烈‘重操旧业’”。您是“双肩挑人物”,一头挑纪实文学,一头挑科普作品,在您的创作经历中,纪实文学和科普作品分别占多大的比例?您给读者介绍一下您的作品类型吗?比如大致可分为几类,好让读者对您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叶永烈:

人们以为中国有同名同姓的“两个叶永烈”,一个是写纪实文学的叶永烈,一个是写科普作品的叶永烈。过去,我并不知道在我的创作中“纪实文学和科普作品分别占多大的比例”?在一九九九年的时候,要整理出版我的文集,这才弄清了大概的数字:纪实文学约十分之七,科普作品为十分之三。

我的文学作品中有小说(出版过中短篇小说选以及长篇小说),散文(出版过散文选集),诗(我是从写诗开始的),杂文(出版过多部杂文集。多篇杂文入选中学语文课本),童话(根据我的长篇童话《哭鼻子大王》改编的六集动画电影曾获一九九五年电影“华表奖),寓言(各种版本的中国寓言选中常有我的作品),剧本,传记,相声(出版过相声选)……当然,主打作品是当代重大政治题材的长篇纪实文学。

我的科普作品主要有科幻小说,科学小品,科普读物。我二十岁时成为《十万个为什么》主要作者,二十一岁写出《小灵通漫游未来》。至今,《十万个为什么》总印数超过一亿册,而取名于《小灵通漫游未来》的“小灵通”手机用户也将近一亿,这两个“亿”是我丰富的精神财富。

 

读书报:我很佩服您的毅力和精力。您是一个多产的畅销书作家,但是能做到这两者兼顾很难得,尤其是那么多纪实文学,都要经过大量的采访。您的时间是怎么支配的?那么多大部头的文学作品,一般人几年都难以完成一部,您的创作速度也让人吃惊。

叶永烈:

我把外出采访与案头写作,看作是不同工作状态的交替。

一年到头,我没有周末和星期日,也没有节假日。我也没有退休日。我一直处于工作状态。特别是放长假的时候,电话很少,而我又从不在长假外出旅游,使我能安安稳稳写作。这样,相对而言,我的创作时间就多一些。

我的体质好。除了一九九〇年因写作过度导致视网膜剥落而住院动手术之外,至今没有住过医院,也无慢性病。

另外,我在长期的写作中,养成了思路通畅,一气呵成。我的绝大部分作品都是一次性写成,很少有写了一半重新再来。即便是为《人民文学》杂志写的小说,也是一次性写完。

我从一九九二年起就改用电脑写作,是第一批换笔的中国作家之一。电脑写作,大大提高了写作效率,同时也减轻了写作的劳动强度。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